肖利
【摘 要】利用公共圖書館助力文化精準扶貧工作,能有效的發揮公共圖書館的優勢,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有效地開展各項扶貧工作。對于提高貧困地區的落后思想和滯后的經濟狀況有著巨大的作用。本文通過對公共圖書館的優勢進行分析,總結了如何利用公共圖書館在貧困地區進行文化扶貧工作的一些具體行為和措施,希望能更好的利用現有資源為國家扶貧大戰貢獻一分力量。
【關鍵詞】公共圖書館;資源優勢;開展精準扶貧
國家領導人習近平曾不止一次強調,要完全實現小康社會,必須“打贏脫貧攻堅戰”。那么要想打贏脫貧攻堅戰,必須對癥下藥,從基層進行扶貧。扶貧僅僅靠經濟支持只能改變表面,要想從深層進行精準扶貧,就得進行文化扶貧。文化扶貧的實施,離不開基層公共圖書館。本文就基層公共圖書館的特點和優勢進行分析,提出一些進行文化扶貧的建議和意見,更好發揮公共圖書館的作用,以資對基層扶貧提供幫助。
一、公共圖書館助力文化扶貧的服務對象、服務特點、服務資源類型
服務對象、服務特點:經過調查分析,利用公共圖書館進行文化扶貧的對象主要是基層的農民和留守兒童。這些對象由于未能及時接觸文化教育,傳統觀念根深蒂固,導致其文化素質較低、意識形態較薄弱,不愿意進行高層次學習。再加上這些對象處于偏遠山區,沒有相應的條件進行文化素質培養,進而形成惡性循環,給文化扶貧造成很大的阻礙。要想從根本上改變貧困地區的落后情況,就必須深入調研,了解文化扶貧的服務對象的特點,對癥下藥。
服務資源類型:公共圖書館進行文化扶貧時的服務資源是紙質材料的有關農村地區扶貧的書籍,利用數字資源和多媒體資源生成的錄像和自制材料。同時還在基層建立一些電子資源服務點,提供相應光盤,為廣大群眾提供一些基礎文化知識。開展一些主題文化活動,宣傳精準扶貧的相關知識。
二、為什么要利用公共圖書館開展精準扶貧
為什么要利用公共圖書館開展精準扶貧,是因為其具有下面幾大優勢:
1.國家政策的支持
公共圖書館是由國家中央或地方政府管理、資助和支持的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是開展公共文化服務的重要場所,是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的重要陣地;而且公共圖書館實行的是免費開放的政策,為社會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全國上下,無論位置高低、貧窮富裕,皆有享受國家政策的優惠服務[1]。這就在很大程度上表明了國家的支持態度,用相應的的政策維護廣大百姓的合法權益,使得利用圖書館助力精準脫貧具有穩定性和可持續性。
2.平臺眾多、資源充足
由于國家的高度重視和政策支持,越來越多的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等重大活動得到提高和完善,出現了眾多的支持平臺如:公共圖書館、文化活動中心、農村書屋等等。同時,隨著科技的發展,計算機已經應用到各個行業。計算機網絡技術應用于公共圖書館,豐富了圖書館為群眾服務的路徑如:廣播、電臺、光盤、VR技術等等。這些平臺已經扎根在各個偏遠山區,利用最新的公共圖書館文化扶貧網絡為基層群眾服務。同時,擁有著豐富資源的公共圖書館有著超前的技術支持,可以將各類資料按實體與虛擬形態進行資源共享。使得館內的眾多資源可以根據不同人群的需要進行傳播如:各類圖書、報紙、雜志、圖片既可以紙質版閱讀,也可進行網上查閱。還可以查閱到各種不同語言的版本,讓基層群眾在安靜的環境中提高文化素養。
三、如何有效地利用公共圖書館開展精準扶貧工作
1.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開展文化宣傳教育活動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即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教育興國,是眾所眾知的道理。只有先幫貧困人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才能使他們相信要想育人,要想脫貧,首先就得從教育方面抓起。公共圖書館助力文化扶貧,是利用精準的資源,建設具有個性化、深度化的教育服務模式,在進行調研之后,了解了貧困地區人民的真正需要,采用基層群眾淺而易見的方式進行的精準扶貧。而且在整個環節中,耐心的為廣大群眾進行疑難解答,充分利用各種資源,為百姓做著最誠懇的服務。[2]從而改變貧困地區人民的傳統理念,相信政府,相信教育,讓更多的留守兒童得到及時的教育。
2.圍繞“百姓的衣食住行”,合理提供圖書資源
公共圖書館擁有數量巨大、來源廣泛的圖書資源,不可能將所有的藏書都一一提供給基層群眾。因此要結合百姓的生活起居,衣食住行,從群眾的需要出發,合理的提供圖書資源。比如新疆地區,可以提供一些跟土質、天氣、農作物有關的書籍,讓他們從根本掌握現有的資源,從而促進經濟發展。比如提供以先進農業技術為主題有關的書籍例如:雜交、太空育種技術、免耕直播技術、養殖技術、滴灌、噴灌、大田膜下滴灌等先進的灌溉技術、農業機械技術、溫室暖棚技術等等。將世界各地的農業技術創新案例的書籍進行整理,開展相應的主題活動,結合當地情況,利用專業人員進行講解傳授,同步進行疑難解答,提高貧困地區的農業種植能力。
3.開展各種勞動技能培訓,提高基層群眾能力
基層農村群眾的勞動技能,仍然停留在原始的落后階段。在廣泛的土地上,仍然沿用著舊社會的土方法進行耕作、生活。因此開展各種勞動技能培訓,提高基層群眾能力勢在必行。但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不可能讓每一個勞動者都學會所有的勞動技能,所以應該根據基層群眾的優勢,開展相應的技能培訓,培養專業的人才,“先富帶動后富”,逐漸改變落后狀況。例如可以調查當地的情況,挑選一些在個別方面有突出成績的人進行專業培訓。公共圖書館邀請相應專家進行集中培訓,提供活動場地、參考用書等,先培養出一部分專業人才,再由這些人進行帶動,形成一條線,逐漸改變落后的群眾技能。
4.組織參觀優秀農業科技園區活動,結合當地特色進行產業發展
每一個地區都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只不過貧困地區的群眾還沒有意識到、或者沒有專業的技術進行開發利用。因此公共圖書館人員可以組織參觀優秀農業科技園區活動,讓部分群眾可以親身觀看優秀農業的具體操作,拓寬貧困地區群眾的視野,再由專業人員進行全程指導,結合當地特色情況進行產業發展。公共圖書館將有關于當地產業技術有關的書籍進行整理,為他們提供最先進的技術指導,開發出具有本土特色的產業如:旅游業、農業、工商業、服務業等。
四、結語
做好精準扶貧工作不僅僅是響應國家政策的號召,也是為了改變一些貧困地區的落后現狀,是一件造福后世的偉大工作。利用公共圖書館助力于精準扶貧,可以最大程度的發揚公共圖書館公益性文化機構的優良傳統,也盡可能的利用現有的資源優勢,結合當地情況,在各種先進平臺的支持下有效的開展精準扶貧工作,扎根于貧困地區百姓的日常生活中,耳濡目染的改變貧困民眾的傳統觀念,培養貧困地區人民終身學習的習慣,從而改變貧困地區貧窮落后的現狀,為國家實現小康社會貢獻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王堯.基于精準扶貧視角的圖書館文化扶貧精準識別研究[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6,1(5):38-42.
[2]張艷菊.農村圖書館文化精準扶貧路徑探究[J].山西檔案,2017(4):10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