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茂文
【摘 要】近年來,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快速建設和發展,作為一個農業生產大國,農業推廣模式日臻完善,為我國農業的長足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但是在農業技術推廣服務模式發展的過程中,仍然存在眾多的問題,需要相關工作人員要積極開展農業技術推廣服務模式的創新,優化農業技術的推廣效率,為農業的建設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本文闡述了農業推廣服務工作的基本模式,然后針對當前農業技術推廣服務模式的暴露的問題展開了詳細地探討,提出了農業技術推廣服務模式的創新措施,望對業界人士提供有效的參考意見。
【關鍵詞】農業技術推廣服務模式;創新發展
農業技術推廣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技術推廣過程中,需要深化農民對現代科技的理解,幫助農民掌握現代技術知識,提升農民的生產勞動技能。農業技術是科技成果轉化的重要路徑,可以推動生產力的迅猛發展。但農業技術能否實現順利轉化,還需關注技術推廣。當前我國每年有6000多項農技成果,但只有33%的技術成果得到應用。發達國家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率為60%左右,我國與發達國家的農技轉化率相差近30%。由于農業技術推廣受到阻礙,新農村建設陷入瓶頸之中。當前我國農業發展存在資源不足、市場受限等多重問題。為了推動我國農業的現代化進程,必須采用高效的農業技術推廣方法,實現農業技術的創新。
一、當前我國農業技術的推廣現狀
近幾年來,我國的現代技術突飛猛進,其與農業領域的融合更加緊密,催生了一系列現代農業技術。為了發揮現代農業技術的實用價值,政府與農科院支撐,豐富了農業技術的推廣形式。農業技術推廣以企業為主導,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引導專門推廣機構的發展。農業技術推廣改革力度不斷加大,而農科院在農業技術推廣過程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位置,企業也越來越多地參與到了農業技術推廣工作中。一些農業科技推廣中介服務組織出現,農村經濟合作社成為農技推廣的重要陣地。當前我國的農業科技推廣模式是堅持以政府為主導,多元推廣形式并存;當前我國的農業科技推廣目標是促進農業經濟的多元化發展。政府、企業、農科院、農村經濟合作社等共同助力了農村經濟的發展,推動著我國農業進入新的發展期。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現代技術成果將越來越多,農業科學技術推廣模式將得到進一步創新。
二、我國農業技術推廣創新存在的問題
我國農業推廣體系逐漸完善,在整個農業的發展中起到了關鍵作用。這套體系能夠有效提高糧食總量,解決了我國大部分的溫飽問題,能有效促進我國農業迅速發展。但由于我國經濟在不斷地發展中,我國農業發展也產生了一些新問題,傳統的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已經無法適應現代社會。
(一)農業技術推廣活動缺少經費支撐
經費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農業研究的效率,因此科研經費的投入是科研能力提升的保障。但我國大部分地區農業技術推廣活動缺少經費支持,和發達國家有著很大差異。另外,我國農業科研投入資金比例在世界中處于中下水平。科研投入強度代表著科研經費占生產總值的比重。它的高低也體現了農業技術推廣在其他資源配置中的核心競爭力。
(二)農業技術推廣體系與當前社會市場經濟不符
政府是經濟的核心,農民的經濟來源主要是農業,運用先進的農業技術能幫助農民獲得較大的經濟效益。該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在之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對于當前處于市場經濟體制之下的中國來說,該農業技術推廣技術并不能滿足當前時代要求。市場作為經濟的主體,農民在農業生產領域具有很大的自主權,對農業技術的運用與自身利益直接掛鉤。因此,農民在技術的學習以及運用上具有更多的選擇性。在這種情況下,我國的技術推廣體系并沒有給予農民更多的選擇自由性,農民只能被動的接受農業技術的學習。因此這很難提升農民的積極性。
三、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創新策略
(一)完善政府職能,給農業技術推廣提供有效的服務環境
在市場經濟條件之下,政府的經濟職能主要用于推廣技術發展,利用技術推動經濟的發展。在技術進步行為上,從過去農業技術選擇的決策者向服務轉變,來誘導農民進行技術選擇。
(二)提高農民致富意識,提高農民利用科技的信心
當前,大部分的農民具有強烈的致富欲望,但卻不清楚致富的方式,在認識上存在缺陷。他們只清楚經商致富,卻忽略了科技致富。所以,國家應該提升農民對農業科技進步的追求,提升他們對利用科技致富的欲望,讓農民脫離墨守成規的理念,樹立起科技致富的新型理念。
(三)培養農民利用科技的能力,提高農民利用先進科技的能力
農民自身素質的高低與他利用科技的能力成正比。農民自身的文化程度與科技知識、經營能力的強弱,直接聯系他們自身是否愿意利用科技、能不能正確運用科技,從而影響農業領域科技的創新。在科技創新過程中,貧困地區運用科學技術的主要限制是由于他們的文化科技水平過低。因此,國家應該大力提升對農民的培訓以及教育工作質量,從根本上提升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提高他們接受以及運用先進技術的意識。當前,國家除了注重文化教育,杜絕文盲,提升農民整體素質,還要在貧困地區給農民實施科技培訓,提升農民對科技的掌握程度。國家應該結合貧困地區農民的實際,根據農村的需要,進行多種途徑的技術培訓。另外,國家應該進行深入調查研究,探究貧困地區對科技的心理反應特征,根據不同類型的情況,采取不同的策略,對農民進行耐心指導,和農民友善溝通,從而提高他們運用科技的能力。
(四)加大科研投資,完善農業技術研究體系,給農業技術創新營造良好氛圍
貧困地區在農業創新階段中遇到的問題,是由各種不利因素造成的。另外,當地經濟、自然以及社會等都是發展不良的因素。因此,國家應該強化改革,給農民營造良好的科技創新氛圍。目前,根據我國科技推廣創新的具體情況,最為緊要的是提高農業研究投資。
第一,應該確定政府在農業研究投資中占主導地位,并運用立法的方式不一樣對農業研究按比例投資。在市場經濟之下,政府作為農業研究的總投資者,并在宏觀領域對農業科研進行有效的組織以及調整,是修正市場失利,確保和持續農業研究活動最高水平的確切選擇。另外,根據改進農業研究資金體制、積極尋找多種資金渠道,擴充資金投入來源。
單調的政府投資一般很難滿足農業科研發展的需要,有需要開發更多的融資方式。當前最重要的便是制定有利的稅收以及價格策略,引導當地企業對農業科研進行投資,完成農業產業化的轉變,并將科研組織融入產業化經營系統中。另外,應該加速改革以及完善科研機制,提高企業的活力。要加速構建有效的動力體制,這意味著需要建立社會需求動力體制,要加強農業科研發展的內部動力,采取良好的鼓勵措施,充分發揮農民對科研的積極性。
四、結語
我國采取的農業推廣體系起初能有效促進我國農業領域迅速發展,而隨著時代的不斷推進,經濟不斷發展,該農業推廣體系已經無法適應當代的農業發展需求,出現了一些新的問題。例如,農業技術推廣活動缺少經費支撐以及農業技術推廣體系與當前社會市場經濟不符。為了讓當前的農業與時代節奏符合,我國需要做出以下改進,完善政府職能,提高農民致富意識,培養農民利用科技的能力以及加大科研投資,完善農業技術研究體系等四個方面。
【參考文獻】
[1]劉光月.綠色農業種植技術推廣存在的問題與策略研究[J].種子科技,2018,36(12):22.
[2]周海波,蘇小波,付江凡.生態經濟背景下推廣綠色農業種植技術的意義與實踐路徑[J].世界農業,2018(12):226-230.
[3]何靜.農戶需求視角下的基層農業技術推廣方式轉變研究[J].農業與技術,2018,38(22):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