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明偉 魏曉婷
【摘 要】本文在山東信息職業技術學院與京東物流的校企合作班實踐的基礎上,實現以校企聯辦的校內校外協同育人雙基地為紐帶,以提升學生“職業素養”和“職業技能”為目標,構建基于“崗位工單”職業課程體系,搭建“雙師型”教師培養平臺,建立動態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完善物流專業人才培育完整生態圈,探索出了學校、企業、教師、學生四方共同參與的、產教深度融合的校企協同育人新模式。
【關鍵詞】校企協同;物流管理;人才培養模式
一、引言
《2013-2017年全國物流管理專業畢業生就業大數據報告》顯示,物流管理專業畢業生僅有35.93%的畢業生從事的第一份工作是物流崗位,26.99%的畢業生則從事其他工作,這也說明院校物流人才的培養不能與企業的需求完全對口。如何培養企業需求的物流人才,對此山東信息職業技術學院經過多年的探索,構建了基于“產教融合、校企協同”的“雙基地、雙主線”人才培養模式,并進行了實踐。
二、“雙基地、雙主線”人才培養模式的主要內涵
在學院和京東物流進行深度校企合作的基礎上,以“京東物流”定向培養冠名班為具體實施對象,依托校企協同育人基地的校內和校外兩大基地,根據物流專業方向和發展要求,創新優化校企合作運行模式,通過加強“三對接”,實現“四融合”,即專業方向設置與產業發展對接、核心課程與職業崗位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達成學校與物流企業的邊界融合、核心課程內容與物流崗位能力要求的融合、師生與公司員工身份的融合、專業文化與企業文化的融合,完成校企兩種育人環境之間、工學兩種培養手段之間、理論與實踐兩種教學內容之間的多次循環,全面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和職業技能。
三、校企協同育人的主要實現途徑與方法
(一)組建校企合作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
由學院和京東物流共同組建校企合作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負責校企協同育人基地的運行管理和“京東物流”定向培養冠名班的專業建設、課程體系開發、創新創業、師資建設、教學資源建設、考核評價等相關事項,并形成具體的執行計劃,實行定期會議制度,構建人才共育、過程共管、質量共評的運行機制。
(二)借助京東物流企業資源,打造具有區域特色的校企協同育人“雙基地”
協調各方資源,共同打造具有區域特色的校企協同育人基地,實行全方位共管機制,共同促進區域物流人才的培養。在校企協同育人基地的創建過程中,學校引入京東物流的先進企業文化、技術設備、管理理念、考核評價體系等,提升物流人才培養水平。
校企協同育人基地不僅僅局限于培養職業院校在校學生,也同時面向大眾開放,成為大眾教育的終身教育培訓基地。
(三)建立物流管理專業基于“崗位工單”的職業課程體系
在與京東物流充分合作的基礎上,結合學生認知規律和職業成長規律,加強工學結合教學改革,動態優化課程體系,加強物流管理專業核心課程內容與物流崗位能力要求的融合,打造滿足企業需求的“崗位工單”職業課程體系。
(四)借助企業資源,搭建“雙師型”教師培養平臺
在校企合作專業建設委員會指導下,依托校企協同育人基地,借助京東物流的優勢資源,讓學院教師“走出去”,把京東專家“請進來”,積極打造“雙師型”師資隊伍,為學院物流管理專業發展提供人才保障。
(五)構建校企共同參與的動態教學質量評價體系
以企業視角,探索人才培養質量評價的標準有哪些影響因素,引入京東物流的全員參與、全過程管理、全面監控的全新質量監控理念,構建校企共同參與的動態教學質量評價體系。
四、校企協同育人的具體實施
(一)組建“京東物流”定向培養冠名班,依托“雙基地”,進行“雙主線”培養
以滿足京東物流所需高端技能型物流管理人才需求為目標,組建“京東物流”定向培養冠名班。在該班學生的培養過程中,將依照京東物流人才需求規格,編制教學計劃,為其量身訂制培養方案,教學與實踐過程由學院與京東物流共同完成。該班學生學制三年,前2年入駐“京東物流山東信息職業技術學院人才培養基地”,以理論為主、實踐為輔;后1年入駐“山東信息職業技術學院京東物流教學實踐基地”,以實踐為主、理論為輔,全面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和職業能力。學生畢業后直接進入京東物流就業。實現學校人才培養目標與企業用人規格的無縫對接,量身打造京東物流急需的“金藍領”,實現學生就業和企業用工的雙贏。
(二)完善優勢互補、利益雙贏的產教融合、校企協同運行制度
在校企合作專業建設委員會指導下,形成科學化、規范化、長效性的校企合作運行機制。校企雙方共同為本專業制定“物流管理專業校企合作工作流程”、“教師企業工作站工作流程”、“學生就業創業指導流程”等工作流程,拓寬和鞏固學生就業渠道,開展人才訂單培養和社會服務,創造校企雙贏局面。
五、校企協同育人取得的效果
通過“京東物流”定向培養冠名班的實踐,為企業培養企業急需的高技能人才,同時極大地促進我校物流管理專業地建設,提高我校物流管理專業的辦學水平。借助京東物流企業資源,校企聯合構建基于“崗位工單”職業課程體系,共建共享專業教學資源,搭建“雙師型”教師培養平臺,積極打造“雙師型”師資隊伍,為區域物流管理專業發展提供人才保障。
學生在校企協同育人基地的實踐中,學生能夠真實的從事和掌握物流業務流程,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和職業技能,在校期間就能培養出勝任工作第一線的“金藍領”。
總之,通過校企協同育人模式的實施,為企業培養急需的高技能人才,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和職業技能,提高教師的專業技能,推動了物流管理專業地建設與發展,實現了學校、企業、教師、學生四方共贏,實現了物流專業人才培育完整生態圈。
【參考文獻】
[1]孫毅. 基于創業型的高職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7
[2]曹旭光,耿君宜,張宗英.基于現代學徒制的高職混合式教學改革探索[J]中國市場,2018
[3]王金婷. 基于產教融合、協同育人的物流管理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研究[J]產業創新研究,2018
[4]原文濤.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實踐與探索[J]中國經貿導刊.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