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利利
【摘 要】伴隨著速度經濟時代的發展,很多國家和地區紛紛開始以發展航空港型物流中心作為經濟發展的動力引擎,打造國際物流中心也成為了各學者研究的焦點。為更好發揮鄭州在全省發展中的引領作用,占據中西部地區物流發展的高地,鄭州應加快冷鏈、跨境電商等重點領域物流發展,培育品牌物流企業,構建智慧化信息平臺,注重物流人才體系建設,助推鄭州國際物流中心的建設發展。
【關鍵詞】國際物流中心;現代物流;多式聯運
一、引言
國際物流中心是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不斷深入以及區域對外貿易經濟不斷發展而逐漸形成的一種新型綜合性國際物流機構。國際物流中心于20世紀80年代左右產生,主要集中在各大港口和國際機場周邊,如亞特蘭大、鹿特丹、新加坡等國際物流中心,通過利用優良的交通運輸體系以及強大的輻射腹地提供全方位的多功能國際物流服務。中國也在不斷完善國際物流中心建設,如以保稅功能為主的天津國際物流中心、上海浦東國際物流中心等。
鄭州,河南省省會,全省政治、經濟、文化、金融中心。為更好發揮鄭州在全省發展中的引領作用,占據中西部地區物流發展的高地,融入“一帶一路”戰略,鄭州應堅持以航空港為核心,發展多式聯運,加快打造“四港一體”的國際物流中心。2017年12月26日,鄭州市政府發布《加快建設現代國際物流中心的實施意見》,提出三年初步建成鄭州現代國際物流中心的目標,基本形成布局合理、技術先進、便捷高效的現代物流綜合服務體系。鄭州國際物流中心的建設能提升鄭州市整體產業水平,有利于鄭州市國際綜合樞紐的建設,同時有利于提升鄭州市綜合水平競爭力,促進鄭州市經濟社會發展。
二、鄭州市現代物流業發展
鄭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物流業發展,利好政策密集出臺,鄭州市現代物流業得到快速發展。表2-1為涉及鄭州國際物流中心的相關政策匯總。依據鄭州市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2017年鄭州市全年完成生產總值9130.2億元,人均生產總值93143元。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增加值3191.3億元,全年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057.2億元,全年全市直接進出口總額596.4億美元,全年交通運輸業各種運輸方式完成貨物周轉量779.2億噸公里,完成貨運量25130萬噸。2017年河南省全省快遞服務企業完成業務量107377.6萬件,其中鄭州市快遞業務量49139.2萬件,快遞業務收入57.8億元,分別居全國第18名和第15名,分別占全省業務總量的45.8%和49.8%。(表2-1)
鄭州的發展備受國家關注。2014年5月,習總書記兩次視察河南,提出希望鄭州建成連通境內外、輻射東中西的物流通道樞紐。2017年3月在國務院印發的《“十三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明確提出,將鄭州建設成為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依據《河南省“十三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鄭州現代綜合交通樞紐建設全面加快,“三港、四樞、多站、大口岸”一體化聯動發展格局基本形成,鄭州樞紐服務能力顯著提升。民航、鐵路、公路“三網融合”和航空港、鐵路港、公路港、國際陸港 “四港聯動”的集疏運體系基本形成。4F級鄭州新鄭國際機場躋身兩千萬級別大型機場行列,已基本形成覆蓋全球主要經濟體的樞紐航線網絡。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上升至國家戰略,是以新鄭國際機場為依托,以新鄭綜合保稅區為核心的航空經濟體和航空都市區。鄭歐國際鐵路貨運班列正常運營,成為連通鄭州到歐洲、溝通世界的國際鐵路物流大通道。
三、鄭州國際物流中心的建設發展
打造鄭州國際物流中心,就是要把鄭州建設成為輻射能力強、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城市,因此要構建國際冷鏈物流中心、國際快遞物流樞紐、全球網購商品集疏分撥中心,提升鄭州在全球物流體系中的地位。
——國際冷鏈物流中心。重點發展冷鏈物流,將鄭州建設成為國際冷鏈物流集散分撥中心。依托鄭州機場、鄭州國際陸港、中歐班列以及高鐵貨運等,建設國際航空和鐵路冷鏈物流樞紐,推動“新鮮盧森堡”雙向跨境貿易平臺快速發展,拓展中歐班列(鄭州)冷藏集裝箱鐵路線網和范圍,構建通達全國主要城市的一體化冷鏈物流網絡。
——國際快遞物流樞紐。融入“一帶一路”戰略,推進“三條絲路”建設,大力發展國際快遞物流。依托 “空中絲綢之路”發展航空物流,開展國際快件中轉集拼業務,推行“卡車航班”新模式。依托“陸上絲綢之路”,保持中歐班列(鄭州)運行常態化。依托“網上絲綢之路”建設,加快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建設。同時完善快遞服務網絡,實現公路、鐵路、航空等運輸方式的緊密銜接。
——全球網購商品集疏分撥中心。依托鄭州機場、河南保稅物流中心、河南自貿區、跨境E貿易產業園等,布局建設全球網購商品集疏分撥中心。依托鄭州交通區位優勢以及較完善的公路、鐵路、航空集疏運體系,構建集疏分撥網絡,搭建國際物流電商平臺,提升電商物流信息化水平。
四、鄭州打造國際物流中心的有利條件及制約因素分析
(一)有利條件
1、區位交通優勢明顯
鄭州擁有亞洲最大的列車編組站和中國最大的零擔貨物轉運站?!吨袣W班列建設發展規劃(2016—2020年)》中,將鄭州定位為內陸主要貨源地節點和鐵路樞紐節點的雙節點城市。鄭州發展“米”字形綜合運輸主通道,國內貨物運輸主要依托“米”字形的高速鐵路網和國家高速公路網。同時以國家干線鐵路及高速公路為基礎,發展“井”字形綜合運輸側通道。國際貨物運輸主要依靠新鄭國際機場、中亞班列(新鄉)和鄭歐班列,打造連接東西、貫通全球的運輸大通道。鄭州 “米”字形高速鐵路網、4F級別的新鄭國際機場、四通八達的高速公路網、聯通中國與亞歐各國的鄭歐班列、如火如荼的E貿易等等為鄭州打造國際物流中心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2、地區經濟發展良好
鄭州是河南自由貿易試驗區的主要組成部分之一,鄭州商品交易所是中國首家期貨交易所,鄭州航空港區是中國首個國家級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2017年鄭州市經濟生產總值達到9130億元,地方政府財政收入1056.7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超過3191.3億元,固定資產投資高達7573.4億元,社會消費品銷售總額為4057.2億元。2017年全年交通運輸業各種運輸方式完成貨物周轉量779.2億噸公里,完成貨運量25130萬噸。良好的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為鄭州國際物流中心建設提供了經濟支持。(表4-1)
3、基礎設施完善
目前河南省公路、鐵路、航空基礎設施完備,已形成一體化聯動發展的綜合交通樞紐。鄭州航空港區上升為國家戰略,新鄭國際機場成為兩千萬級大型機場,二期工程投入運營,開啟“雙跑道、雙航站樓”的新時代。建成國內先進的高鐵樞紐站—鄭州東站,開通直達歐洲的鐵路國際貨運班列并實現常態化運營。鄭州綜合保稅區建成投用,口岸功能更加完善,通關更加便利。信息互聯互通,樞紐功能不斷強化,多式聯運更加普遍,“三網融合”和 “四港聯動”的集疏運體系基本形成,這些都為鄭州打造國際物流中心提供基礎支撐。
4、政策的大力支持
截止到2018年底,政府頒布諸多利好政策,如表2-1所示。其中在《河南省物流業轉型發展規劃(2018-2020)年》,提出著力建設現代國際物流中心、構建全產業鏈現代物流強省的定位。在鄭州市政府發布的《加快建設現代國際物流中心的實施意見》中,提出三年初步建成鄭州現代國際物流中心的目標,基本形成布局合理、技術先進、便捷高效的現代物流綜合服務體系。在《中國(河南)自由貿易試驗區鄭州片區空間布局規劃(2017-2035)》中,明確提出自貿區鄭州片區的功能定位為“一帶一路”國際物流中心。政策的大力支持為鄭州國際物流中心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二)制約因素
1、物流信息網絡滯后
由于物流信息化涉及運輸、流通等各行各業,不同企業、行業、政府部門在信息平臺建設方面各自為政,信息系統沒有統一的標準,信息無法互聯互通。另外在河南物流企業中,中小型物流企業占據多數,他們僅憑自身資源不足以獨立開發信息平臺。另外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高科技的引入需要資本和人才,中小型物流企業缺乏相應的資金和人才支持,致使高科技在中小型物流企業的應用不廣,物流企業信息化程度普遍較低,物流效率低下,成本偏高。
2、缺乏大型物流企業、跨國物流企業支撐
依據《物流企業分類與評估指標》(GB/T19680—2005)國家標準,據河南省物流與采購聯合會介紹,截至目前河南共評出A級物流企業117家,其中5A級物流企業6家,4A級物流企業50家,3A級物流企業48家,2A級物流企業13家。但從目前A級物流企業評比中不難發現,河南缺乏大型物流企業,尤其是跨國型物流企業更是少,大部分物流企業普遍存在規模小、網點少、服務水平低、綜合化程度低等問題。
3、國際化、專業化物流人才不足
人才是企業謀求生存與發展的首要因素。很多物流企業員工沒有經過物流專業訓練,整個行業缺乏高級物流管理人才。高級物流管理人才學習能力很強,知識結構全面,不單單具有物流實際操作能力,懂得如何管理倉庫,如何運輸貨物,更為重要的是具有管理才能,能從事物流戰略層面工作,對承擔的工作能進行有效的監控和優化,能隨著企業的發展自身快速成長。未來要注重人才的知識儲備體系,同時對其國際化、專業化要求更高。
五、鄭州打造國際物流中心的對策
(一)加快冷鏈、跨境電商、快遞等現代物流發展
依托政策支持,借助鄭州市交通區位優勢,建立多式聯運綜合貨運樞紐,發展特色多式聯運業務。依托中歐(鄭州)班列物流通道,積極發展境內外集裝箱物流和大宗商品物流,對接“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依托鄭州新鄭機場全球主要經濟體的航線網絡,架起“空中”絲路,開展進口水果、冰鮮水產品、澳洲活牛等指定口岸冷鏈物流業務和跨境電商業務。依托河南保稅物流中心,開展跨境電子商務物流,提供保稅倉儲、E貿易、國際中轉分撥、轉口運輸、融資服務等綜合配套服務業務,早日實現鄭州成為“買全球、賣全球”全球網購商品集散分撥中心的定位。
(二)培育大型物流企業,打造品牌物流
合理、規范引導河南省現有的物流企業。針對中小型物流企業進行資源整合,對于運作規范、綜合能力強的物流企業加強管理,對于重點物流企業提高其業務層次,助力其發展成為物流龍頭企業。同時大力引進實力強、知名度高的國際或國內大型物流企業進入河南尤其是鄭州,并學習其先進的管理理念,加快業務與結構升級。依托區域龍頭企業和國內外知名企業,積極構建物流產業集群,打造一體化物流業務,為客戶提供專業化、標準化的物流優質服務,推進全市物流業持續、健康、快速發展,從而帶動鄭州國際物流中心的建設發展。
(三)打造智慧物流信息平臺
2015年7月,國務院發布《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提出了“互聯網+高效物流”。整合物流資源,加速物流服務網絡布局,推動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先進信息技術與物流活動深度融合,打造智慧物流公共信息平臺,用云計算、大數據等網絡技術構建智慧化物流體系,提升物流信息化、自動化水平,實現整個供應鏈上的信息互聯互通,促進物流產業的智慧升級與發展。
(四)注重物流人才體系建設
圍繞冷鏈、跨境電商、多式聯運、供應鏈物流等領域,加快培育高素質應用型物流專業人才隊伍。企業要注重物流人才體系建設,建立物流人才儲備計劃和員工職業發展渠道。建立人才激勵政策,吸引國內外具有豐富管理經驗的高層次物流管理人才到企業講授經驗或前來鄭州市工作。積極開展“產學研”合作、校企合作,建立產業孵化基地,利用高校人才培養優勢對員工進行物流再教育,提高在職員工的專業和職業技能,為現代物流業的轉型發展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吳心忠.荷蘭鹿特丹港的四大特色及發展趨勢[J].城市公共事業,2010,
24(1).
[2]郭孟珂.濱海新區國際物流中心建設研究[J].物流管理,2011(12):43-44.
[3]徐豐偉.大連建設東北亞國際物流中心的思考[J].現代物流,2011(11): 58-60.
[4]邸春光,唐齊國.關于哈爾濱建設東北亞國際物流中心城市的對策研究[J].中國化工貿易,2015(4).
[5]胡斌.鄭州航空港國際物流中心建設體系研究[J].物流工程與管理,2015
(11):64-65.
[6]劉淑萍.以建設國際商都為契機打造鄭州國際物流中心[J].中國商論,
2016(16).
[7]賈會遠.基于 SWOT 分析的鄭州區域性國際物流中心建設研究[J].中原工學院學報,2012(10).
[8]黃朝勇.新加坡發展國際物流對重慶的啟示[J].重慶經濟,2016(6):3-6.
[9]劉鐵明,付英雪.吉林省打造東北亞國際物流中心對策思考[J].現代經濟信息,2017(2):496.
[10]金真,孫兆剛,楊震.鄭州建設國際航空物流中心的推進策略[J].區域經濟評論,2018(1):72-77.
[11]劉淑萍.鄭州市“四港一體”國際物流中心發展淺議[J].合作經濟與科技, 2017(2):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