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淑靜
【摘 要】近些年來,人們對于漢語流行語中的“舊詞新義”現象越來越關注,不同的學者也針對此從不同的角度給予了闡述。但是,闡述更多地是什么是“舊詞新義”,“舊詞新義”的具體表現,而對于“舊詞新義”的現象關注不多。本文則著重于分析“舊詞新義”的現象,并給出自己的觀點。
【關鍵詞】漢語流行語;舊詞新義;現象
漢語中的舊詞新義現象是漢語詞義變化發展的重要表現形式,幾位舊的詞匯賦予新的含義。隨著社會的快節奏發展,近年來漢語詞匯中出現了舊詞新義,這不但豐富了人們的語言生活,也給詞匯學的研究帶來了全新的視角。
一、舊詞新義產生的原因
語言變化是社會因素的刺激、語言結構本身的問題和人的心理作用這三者水乳交融的混合物。漢語中的舊詞新義現象時漢語語言變化發展的組成部分,因此筆者從社會因素、心理因素、語言因素這三個層面來試論漢語發展中舊詞新義產生的原因。
1.社會因素
詞語是每種語言中最為活躍、最能及時反映出社會變化的部分。一方面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發展,政治經濟日趨成熟,在社會生活的諸多領域都出現了許多新事物,產生了許多新的詞匯,與此同時也導致某些舊有的詞匯被人們賦予了新的含義,如“山寨”“拐點”“軟著陸”等等。由于社會生活的全球化程度日益加深,人們對于外來文化也產生了一定的認同,這也產生了一些借用外來詞的舊詞新義,如“達人”“香波”等。
另一方面,由于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各種社交平臺的出現大大提高了信息交流的速度。互聯網已然成為當下人民生活必不可少部分,由此產生的舊詞新義更是數不勝數“土豪”“圍脖”“舔狗”等等。同時由于互聯網的作用,人們對于熱點事件的關注也使得某些名次成為某種熱點事件的代稱,“躲貓貓”“房叔”等。
2.心理因素
人是語言的適用主體,因此詞匯的發展必然受到了人的心理因素的制約。對于人類使用語言時的心理通常可以概括為以下幾點,首先是追求新穎獨特的心理狀態,人們總是喜歡使用一些具有個性化的詞匯來彰顯自己的獨特,因此會不斷的創造出新的詞語或者將舊詞賦予新的含義。其次,人們在自我表達的過程中總是追求靈活創新,尤其是年輕人不愿意墨守成規,以此來表現出自己的時代感。最后是求同,人們在表達時總會不經意間的模仿他人,努力的表現出合群的姿態,所以一旦有舊詞被賦予了新的含義并且流行開來就會引得人們紛紛效仿。
3.語言因素
我國著名的語言學家呂叔湘曾經提出:“信息的傳遞,首先要求準確無差,其次要求方便快捷,這就是效率原則”。語言發展過程中的舊詞新義可以避免重新造詞的麻煩,使用原先的詞匯來表達更多的含義。這樣不僅契合語言效率原則,又符合人們的認識規律,用最少的努力來換取最多的信息。
所有的語言系統都是存在各種缺陷的,有時需要表達某些特定的感情時卻無法找到合適的詞匯來表達。這種語言表達上出現的空位可以通過給既有詞匯重新賦義來解決,比如“雷”可以表達“震驚”的意義,但是又能夠同時傳達給人一絲幽默風趣的意味。
二、漢語中舊詞新義的特點
從舊詞新義的構成特點來看,首先,從近年來流行起來的舊詞新義來分析,這些被賦予全新含義的詞匯主要以名詞為主,也有少量的形容詞和動詞,其他詞性尚未涉及。其次這些流行語當中的舊詞新義都具有明顯的口語色彩,通俗易懂,因此傳播起來更為迅速。最后,新義在語言的表達上更加的簡潔生動,偶爾會使用修辭手法,比如用“奇葩”來比喻那些舉止怪異的人,生動形象。
在舊詞新義的語體特點方面來說,青年人漢語中舊詞新義使用的最大群體,他們與互聯網接觸更多,對于新鮮事物的接受能力更強。由于年輕人極富創造力,他們創造了許多新的用法與搭配,這些被創造出來的舊詞新義流行開來,在一定時期內其新義使用頻率大大高于舊義。
三、舊詞新義的影響
1.積極影響
第一,舊詞新義作為漢語研究的一個層面,對于它的研究是十分具有價值的。他可以為我們總結出詞義變化的規律,對于把握語言的發展變化具有一定的積極有意義。舊詞新義的誕生使得漢語系統不斷被豐富,使得漢語的發展具備了一定的活力。
第二,語言的存在是為了滿足社會生活的需要,語言的發展也受到了社會生活的制約。詞匯作為語言中最為敏感的部分,其對于社會生活的發展變化能夠起到及時的反饋的作用,向我們展示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
第三,新義的產生可以滿足人們多元化情感的表達需求,使得語言體系更加豐富多彩。舊詞新義在語言表達上詼諧幽默,可以幫助人們排解內心的壓抑化解沉悶的氣氛,使用這些詞句在人際交往時更容易使人親近,促進人際關系和諧。
2.消極影響
第一,筆者在上文中已經提及,舊詞新義的產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人們追求新穎而造成的。但是有時人們過于追求獨特,標新立異,就可能會導致大量晦澀難懂的舊詞新義。這其中會存在大量的違反詞匯搭配規律的語句,這種舊詞新義不但不會豐富現有的語言系統,反而會成為漢語系統的負擔。
第二,互聯網使得我們的日常交流變得便捷,但同時也會成為低俗文化的溫床。那些含有低級趣味的舊詞新義可以借助互聯網受眾的廣泛性,迅速的傳播到社會的每一個角落,再加上一些人的效仿,會給社會文化帶來惡劣的影響。
第三,由于舊詞新義的主要使用者是年青一代,絕大多數不接觸互聯網的老年人甚至中年人都無法理解年輕人口中詞匯的含義,再加上原本年齡差距造成的代溝,這就使得代際之間的交流變得更加的艱難。
總的來說,許多現代漢語詞語在網絡這樣的特殊環境下,隨著社會的發展變化,運用主體思想觀念的改變,以及網絡媒體信息傳播特點的要求等而增加了新義。這些新義與舊義之間,或存在聯系,或無任何聯系,新詞義的產生也有多種途徑。網絡語言是一種新語言,是變異的語言。對待網絡詞語,我們的態度應該是容納、分析、引導、規范。以長期跟進、系統分層、約定俗成等原則為依據對其進行積極地引導和規范,以有利于網絡交際用語的健康發展,同時也能為漢語的詞語規范、詞匯教學及辭書編撰工作提供一些有價值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