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日嘎拉圖
【摘 要】文學翻譯并不是單純的兩種語言之間的轉換,而是涉及兩種語言背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在進行文學翻譯時要重視不同語言背后蘊含的文化差異,正確對待和處理文化差異。文學翻譯由于文化差異等原因會出現誤讀現象,文化的誤讀是文學翻譯中不可避免的,正確認識造成文化誤讀的原因以及產生的影響有助于我們了解文化差異,更好地進行文學翻譯,提高文學翻譯水平。
【關鍵詞】文學翻譯;文化差異;誤讀
文化與語言是互相影響,互相依存的關系,文化是語言產生的背景,語言承載文化的載體。翻譯有必須要遵循的翻譯原則,但是文學翻譯是不同的,雖然也是把一種語言轉換成另一種語言,但其中會涉及到文化的傳遞,涉及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文學翻譯會出現文化誤讀現象,這主要是由文化差異與人們思維方式不同造成的,研究文學翻譯中的文化差異與文化誤讀之間的關系對增強翻譯能力,培養跨文化思維會產生重要影響。
一、文學翻譯中存在的文化差異
1.1歷史背景文化
國家和民族不同其歷史文化底蘊也不同,隨著時間的推移,各民族的語言和文化在不斷變化不斷更替過程中形成獨屬于自己民族的獨特的語言與文化,因此在進行文學翻譯時不同民族的歷史背景不同,文學作品中的文化傾向也會不同,不同民族的歷史會賦予不同人物、不同歷史事件特殊的文化意義。就以中西文化為例,中國文化中與“狗”有關的諺語或俗語通常都是表達不好的含義,比如:“狗眼看人低”而西方文化中“狗”地位高,會用來指代人,如“Lucky Dog” 翻譯成中文便是“幸運兒”的意思。進行文學作品翻譯時要注重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歷史文化背景,注重文學作品中的歷史文化差異。
1.2地域文化
不同的自然地理環境,山川的阻隔,海洋陸地的相望,這些不同的生存環境形成了不同的地域文化,人們對自然事物的感知也不同。不同民族因不同地域,不同自然地理環境而創造了不同文化。在東方傳統中“東風”是帶有暖意的風,東風襲來便是春天的腳步走近了,“西風”便是秋風的另一種說法,代表著蕭瑟凄涼的風,西風來了,意味著冬天也不遠了。但是英國詩人雪萊的《西風頌》卻歌頌贊美西風,因為在英國西風來了便知曉春天來了,英國喜歡西風便和我們國家喜歡東風是一樣的道理。這些文化差異的產生主要是由于兩個國家所處地域不同,地理位置不同,氣候不同。這些不同地域形成了獨特的地域文化,文學作品翻譯中要重視地域文化的差異。
1.3社會文化
語言是會隨著社會的發展變化而不斷發展變化的,社會的發展變化對國家的語言和文化會產生重要影響,特定歷史時期的重大社會事件會有相應的特殊詞匯來表達,這些特殊詞匯會在每個國家出現,例如中國五四運動時期的口號“外爭國權,內懲國賊”,美國歷史上的“水門事件”之后出現的“竊聽者”詞匯等這些都是特定歷史時期的特定詞匯表達。文學作品翻譯時要了解相關社會背景,了解詞匯產生的原因以及發展變化。
1.4宗教文化
宗教在全球是普遍存在的,宗教文化幾乎是與人類文化同時產生發展的,在人們的生活中起著重要的文化指導作用,不同的宗教信仰會產生與之相應的不同宗教文化,而這些宗教文化會涉及到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的各個方面。中國受儒家思想影響深遠同樣西方受基督教文化影響深遠,由于文化差異,中國人在閱讀西方著作時會存在閱讀障礙,另外世界上還存在伊斯蘭教、印度教、猶太教等不同宗教,不同的宗教會產生不同宗教文化,因此在進行文學翻譯時要注重對宗教文化背景的理解。
1.5思維方式差異
人們思維方式的不同是由不同文化,不同社會環境,不同生活方式以及不同行為習慣綜合作用所引起的差異。思維方式的不同反映了對外界認知方式的不同。西方人擅長邏輯推理,重視邏輯,理性,思維模式是線形的,說話交流直接,比較獨立;東方人比較感性,想象力豐富,思維模式是圓弧狀的,說話委婉,擅長合作。中國的數字會存在概數現象,西方數字是確數居多。思維方式不同寫出的文學作品也不同,在進行文學翻譯時要適當轉換思維模式,更好理解文章內容。
二、文學翻譯中的文化誤讀
不同國家和民族的歷史文化背景、地理位置、宗教信仰等都不盡相同,為了做好文學作品翻譯工作,尊重不同國家和民族的文化,保留文學作品中蘊含的原汁原味的文化是文學翻譯中最為困難的部分。由于對不同文化的了解程度不夠深入,進行文學作品翻譯時存在文化誤讀現象是不可避免地,但是這種情況要盡量減少,這就要求文學翻譯工作者不僅僅有扎實的翻譯理論基礎,也要有寬闊的眼界和海納百川的胸懷去吸收不同文化。
文化誤讀指的是只是翻譯文本表面意思,字面解釋,偏離文本所要表達的準確含義。用自己的思維模式去理解文學作品,把自己對文化的理解強加在翻譯的文學作品中。文化誤讀可以是“無意誤讀”,也就是翻譯工作者對文學作品所蘊含文化了解不夠深入,也可以是“有意誤讀”這就是翻譯工作者為了吸引更多本民族讀者改變了文學作品中所表達的含義,或者改變說法或者直接改變了原意。
三、文化差異與文化誤讀
文學翻譯中存在的文化誤讀現象主要是由文化差異造成的,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表達方式,有不同的特定含義,這些都給文學翻譯者增加了難度,同樣也是一個機遇。文化誤讀現象不可避免會出現,但是作為文學翻譯工作者應盡力減少文化誤讀的出現。正是由于文學翻譯中存在的文化誤讀現象才會使翻譯者更加重視文化差異,重視跨文化交際能力,提高自身翻譯水平,也更加注重不同民族的文化,深入了解不同文化。
文化差異造成文化誤讀,文化誤讀又促進翻譯工作者重視文化差異,這也是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翻譯是跨語言、跨文化的交流,文學翻譯更是不同文化之間的碰撞,從文學作品中我們會看到不同生活方式;不同思維模式;不同語言表達,這些都是文化的碰撞與交流,文學翻譯是跨文化的重要途徑,反映文化差異,而文化誤讀也是跨文化的一種交流方式。
四、結束語
文學翻譯中的文化誤讀現象是不可避免地,因為文化誤讀也是跨文化的一種交流方式,是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翻譯文學作品是要有創新性的,文學翻譯者要把文學作品中要表達的含義意境化的表達出來,要讓讀者感受到文字的魅力,不僅僅要用正確的語言規則翻譯更要有其內在文化的反映,突出文化因素,滿足讀者需求,真實反映文化差異,真實還原文學作品,促進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之間的文化交流。
【參考文獻】
[1]李媛媛.文學翻譯中的文化差異與誤讀[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9,35(01):50-54
[2]徐明玉.文學翻譯中的文化誤讀、闡釋及文化循環[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42(03):129-133
[3]姜旭.淺析比較文學研究中的翻譯與誤讀[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7,30(07):183-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