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衛方
【摘 要】職校生的自主性差,不太愿意參與到教學中來,師生共同完成課堂教學活動就無從談起。如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參與到教學中來,極為重要。而新課的引入是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節,是一節課的靈魂所在。一個好的引入,可以調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喚起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更快更好的進入學習狀態。因此,新課的引入就顯得更為重要。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提出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巧妙引入新課的幾點建議和方法,希望能給提高職校計算機課堂教學效率提供幫助。
【關鍵詞】巧妙引入新課;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近幾年國家對職業教育的高度關注,加大扶植的力度。但是職校長久以來在人們心中的看法還是難以一時改變,部分學生是在不情愿的情況走進子職校,成為一名自己認為低人一等的職校生。因此,學生的自主性差,不太愿意參與到教學中來,師生共同完成課堂教學活動就無從談起。如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參與到教學中來,極為重要。而新課的引入是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節,是一節課的靈魂所在。一個好的引入,可以調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喚起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更快更好的進入學習狀態。因此,新課的引入就顯得更為重要。筆者根據自己教學實踐,認為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巧妙引入新課,提高職校計算機課堂教學效率:
一、引趣、置疑,啟發思維,抓住學生最感興趣的東西引入新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俄國大文豪托爾斯泰曾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愛因斯坦曾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育家第斯多惠也說:“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引趣、置疑、啟發思維,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前提,也是優化課堂教學環節和激發學生創新動機的前提。科學創新,貴在置疑,創新往往是從“置疑”開始。古人云:“學起于思,思起于疑”。著名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為解決一個問題,往往只是一個技巧而已,而提出一個新問題,新的可能性,從新的角度看新的問題,都要有創造性的想象力。”
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從不同的角度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啟動他們的創造思維。例如,在介紹賀卡的制作時,我是這樣引入新課的:假如你的朋友生日,你送什么給他呀?(學生說賀卡)并提問:是自己買還是自己做好呀?然后提出你運用什么軟件可以制作賀卡?問題提出后,他們積極思考,結果想出了不少的解決方法,比如,有的學生利用word 2003所學的圖文混排知識,插入圖片、藝術字、輸入文本等;還有的學生應用powerpoint2003里的模板,插入圖片、藝術字、輸入文本等;而有的悟性較高但比較喜歡投機的學生則用一些應用軟件制作,如可牛影像、美圖秀秀等等。總之,殊途同歸,皆大歡喜。
二、設疑、問難引入新課,激發學生的好奇心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而在青少年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則特別強烈。”現代教育要求教師所做的不再是講解,而更多的是根據學生的特點、學習內容、學習進度等提出計劃和建議。在課堂教學中,引導他們扮演探索者、研究者和發現者,指導學生發現、思考和解決問題。
課堂教學是獲取知識和技能的主要陣地,應當成為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精神的搖籃。通過信息技術教學創設問題的情境,不僅可以引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而且還可以通過變化無窮的畫面刺激學生大腦的興奮區,為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創造有利的條件。例如在教學Excel中統計、排序這一內容時,展示中考成績,問學生:本次期中考試成績在電腦里處理,將各科成績匯總,還要排名次,應該怎么辦?然后引出Excel的統計、排序方法,通過Excel應用軟件來完成任務,輕松又準確。又如:在講解Word操作技巧時,可讓學生思考:怎樣利用Word設計圖文并茂的板報,帶著這一問題聽講更能激起他們的學習熱情。通過設置一些懸念,再讓學生用計算機去解決,他們會覺得學習計算機確實管用,能夠解決實際中的問題,從而提高學習積極性。進而激發學生創造欲望。使學生情緒高漲、躍躍欲試,一改以往那種被動沉悶的局面。
三、抓住學生的特殊情況引入新課,調動學生的注意力
學生的特殊情況有很多,違紀是學生中最特殊的,違紀后,大部分的學生是很擔心,生怕老師對他進行批評教育,這時學生的注意力是特別集中的。如果抓住學生這時的心理特點引入新課,也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給他們介紹了Word 2003的文字處理、圖形處理和藝術字處理工具后,留下上機作業:自己上機設計制作一份板報,要求內容健康積極向上,版面設計不拘一格,文字優美流暢,色彩搭配美觀大方。讓學生自己去采集資料,資料采集完后他們又提出了一些要求,比如在文字底下配上圖畫,在一張紙上分小塊進行編排,藝術字或圖畫需要傾斜一定的角度放置等等。這就是讓他們根據自己的需要,綜合使用Word 2003的文字處理,圖形處理和藝術字處理工具,努力去實現他們的這些要求,不一定都能實現,但必須試試。
首先取得成功的是在文字底部配上圖畫的效果。一位同學利用圖片的環繞效果,使用無環繞方式,于是使得圖片和文字能夠重疊摞放,但是圖片擋住了文字,也就是說文字在圖片的下方,于是使用圖片的疊放次序使它置于最底層,這樣圖片就被壓在了文字下面。但效果還是有些不好,因為圖片的色彩對比比較鮮明,文字盡管覆蓋在上面,卻有點顯亂,再想出最后一招,將圖片設置為水印,最后的效果十分滿意。
第二個問題小塊文字進行編輯也得到了圓滿解決。大家知道Word 2003的文字編輯是從左到右。但是如果我們先在左邊寫一小段,然后在右邊寫一小段,怎么辦?他們巧妙利用繪圖工具欄里的文本框和豎排文本框,于是就可以只在文本框范圍以內寫文字了,其他地區一律不會受干擾。而且利用線形和虛線線形他們還將文本框線進行隨意美化。但是,有的學生不想要這個文本框的方框,而只想在里面寫文字,他們就想出將繪圖工具欄里的線條顏色設置成無線條色或白色。于是,一個個問題迎刃而解。 (下轉第1610頁)
(上接第1608頁)
所以,老師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放手讓學生嘗試,實際操作、觀察、討論等,讓學生在多種的教學活動中積極主動地學習,獲取新知識,從而達到培養創新精神的目的。
四、“求同”與“求異”有機結合引入新課,提高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如何在課堂教學中更好地實施創新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現代教育之根本。我在教學時,就充分注意了這一點。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自覺地學習,教師則起指導作用。讓學生積極參與,充分發揮主體作用,就會很好的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發散思維是指根據已有信息,從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問題,從多方面尋求多樣性答案的一種思維形式,是創造思維的核心。為走出傳統教學“重求同,忽視求異,重集中思維訓練,忽視發散思維訓練”的泥灘,教師應轉變教學觀念,砸碎應試教育的模式和框架,克服單純傳授知識傾向,注重順向思維、逆向思維、多向思維的訓練,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批判性和創新性。具體來講,就是要通過挖掘教材中能一題多解、一法多用、一題多變的教學內容,來引導學生的思考信息朝多種方向擴散,提出各種設想、多種解答。無論是理論知識,還是實踐操作,求解方法都存在多樣性,有時答案也有多種。在信息技術學科,更應讓學生樹立這種觀點,提出這種要求。比如,刪除一個字符可以用Backspace鍵,還可以用Delete鍵;使用路徑時可以用絕對路徑,也可以用相對路徑;在編寫程序時,可以采用不同的結構和算法。一題多解,旨在增強學生靈活分析問題的能力。教師應多分析,多提示,揭示本質內容;若演示,必有分析,另給習題和要求。又如在講授windowsXP的目錄操作和文件目錄屬性的設置時,故意將學生以往建立的文件拷貝到一個隱含的目錄中,學生上機時便發現自己文件不見了,紛紛提出為什么,此時再引導學生進行分析,他們便可能找出被刪除、被更名、被設置為隱藏屬性、被復制到其他的目錄中后,在刪除源文件等多種答案。教師再對他們的想法給予進一步分析,肯定其正確的發面,通過這樣的學習來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收斂思維是指盡可能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對眾多的方法進行比較,從而找出最佳方案。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從不同方向利用其他學科的理論,開闊思路,找出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法。然后在眾多的解法中如何靈活的進行文字的編輯時,學生要思考用幾種軟件把文字進行編輯,無論是word2003中,還是記事本中,或是窗口畫圖中等問題。這時,學生充分發揮了發散思維,思維活躍,思考著究竟用哪一種方法比較好呢?我抓緊時機運用學生已有的知識進行講解,然后讓學生自己進行文字編輯。這種教學方法,經過課后的檢驗,學生掌握得很好,能深刻地、高水平地掌握知識,并能把這些知識廣泛應用到學習新知識的過程,舉一反三,提高了對知識的理解能力,使學習活動順利進行。因此,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和收斂思維,對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有很大的幫助。發散思維和收斂思維在教學中的有機結合的應用,更有利于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我們應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巧妙引入新課,提高職校計算機課堂教學效率,為全面深化素質教育,為學生將來發展成為創新人才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張臻.項目課程教學情境的廣義構建[J],職教論壇,2011(11)
[2]任國防.職業中學學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與成就動機[J],職業技術教育.2010(1)
[3]李伯黍,燕國材.教育心理學[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4]燕國材,馬加樂.非智力因素與學校教育[M].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
[5]楊建光.提高中職計算機課堂教學效率探研[J],成才之路,2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