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翠婷
(廣州市增城區廣播電視大學 廣州市增城區衛生職業技術學校 廣東 廣州 511300)
校本課程是以學校為本的課程,是學校根據國家的方針政策,結合當地學校和社會課程資源,經過自行設計、探討或與其他社會力量等方法編輯的可供學生選擇的、多樣性的課程。校本課程的教學導向是進一步提升學校教學質量,指導思想是獨特而明確的辦學教育哲學。校本課程是在充分評估學校、地方和學生需求的基礎上設計的,是對國家課程的重要補充。因此,研究中職校本課程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下面以機電專業為例,對中職院校數學校本課程教學進行研究。
中職院校的學生普遍存在數學基礎不高的情況。近幾年來,我國不斷擴大中等職業學校的規模,學生數量不斷增加,但生源的質量卻不斷出現下滑趨勢,表現為文化課成績普遍不高等,在中等職業學校的數學考試中,經常會出現考“零”分的現象。從學校教學方面來看,專業課程教學和數學教學脫節嚴重,與職業的融合度不高。由此就造成了學生缺乏學習的目的性,不知道學到的數學知識能用在什么地方,不理解專業要求和數學知識有什么關系。同時,數學課一般比專業課開設的早,等到專業教學中需要數學知識時,學生已將所學內容都忘了,無法真正發揮數學教學的作用。從教學角度分析,頂崗實習的教學模式嚴重縮減了數學教學課時,為提高畢業生的就業率,絕大部分中職學校都實行“2+1”的教學模式,也就是說學生在校上課時間為2年,到企業實習時間為1年,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僅僅完成數學課程“專業模塊”和“基礎模塊”的教學任務時間就非常緊張,就更不用談開展“拓展模塊”的教學了。
2.1 校本課程是國家基礎教育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新課改后出現了校本課程,成為課程體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實施校本課程改革,改變了傳統的課程體系和結構,有利于素質教育的開展,能促進學生發揮個性優勢,有利于學生個性的全面發展。
2.2 中職數學教學更體現了數學的應用價值。首先,通過數學校本課程學習能解決實際生活問題,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其次,借助數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問題,能使學生體會到數學學習的重要性。最后,利用數學知識反映實際生活場面,能體現數學學習的應用價值。
3.1 設計原則。
3.1.1 樹立全新的教學理念,服務于專業教學。中職數學校本課程改革要體現服務意識,體現專業教學特色,推動中等職業教育實現促進就業和發展的教學目標。努力將數學校本課程與專業課程相互融合,使之符合學生的學習需求。針對機電專業的學生而言,數學校本課程要讓學生學到數學基本技能和基礎知識,促進學生基本數學素養的提升,滿足學生機電專業課程學習的需要。
3.1.2 體現數學的作用,為生活實踐服務。中職數學課堂要采用多種形式開展教學,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在課堂教學中不斷創新教學場景,引入新課內容,演練基礎知識,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關系,主動將所學數學知識應用到實踐和生活中去。
3.1.3 實用、通俗、易學、簡單,體現勞動者職業能力培養。中職數學教學重點強調實際應用,不要求過高的難度和技巧,不討論諸如“抽象函數”等高難度數學知識,而是強調將復雜事情變得簡單化,簡單、通俗、形象的講解數學知識。
3.2 內容處理。
3.2.1 根據專業選取知識點。中職數學校本課程要想實現數學學科的作用,首先要清楚專業學習過程中會用到哪些數學知識。因此,首先要分析、梳理一下專業知識,其次針對專業知識找出所需要的數學知識點。下面以機電專業為例,分析一下機電專業學習要掌握的一些數學內容。例如,解釋圖紙和繪制草圖這方面的技能,應在學習數學過程中掌握三角板、直尺、量角器、圓規等的正確使用方法;能夠繪畫基礎的幾何圖形和立體圖形;三視圖有關的知識;簡單的數學計算技巧;比例尺計算等方面的知識等。中職學生普遍存在數學知識不高的情況,因此在安排課程時,可以把小學、中學中有關正確使用繪圖工具、三視圖、比例尺計算等知識融入到中職數學教學中去,幾何部分學習重點學習圖形畫法,以滿足機電專學生學習的需要。
3.2.2 立足學生接受能力。中職院校機電專業學生的數學基礎較弱,為提升學生學習專業課程和數學的信心,教師應先重新講解一下初中有關數學知識,將初中數學與高中數學知識有效銜接起來。其次,教師在開展職高數學課程教學之前,應先講解一下預備知識,例如,在學習數學每一章節前,先補充一下小學知識、初中知識。在學習《不等式》內容時,先講解合并同類項、移項等知識,一元一次不等式有關知識等。
3.2.3 根據專業課進度調整內容順序。中職院校在數學課程內容順序的設計上,必須要緊密結合專業課知識安排的特點。例如:機電專業的學生一開學就要學習《機械制圖》專業課程,由于在初中時學生數學基礎知識薄弱,就算曾經學習了有關俯視圖、主視圖的知識,現在也無法靈活運用。因此,數學教學應合理安排學習內容,做到循序漸進。例如,在數學課本中,要在高一下學期才能學到三角函數知識,但機電專業中數控專業和鉗工專業的有關計算會涉及到這些知識的運用,所以為更好地體現數學為專業服務的原則,實現數學學習的實際應用價值,可把《三角函數》一章內容簡化之后,放在《預備知識》一章中學習。
3.3 教學形式。
3.3.1 改革課堂組織形式。(1)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中職數學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把握整體,抓住關鍵點,明確學生學習數學的目的,開展精講式教學。(2)追求聽覺和視覺的完美。在開展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在教學態度、語言和板書方面使學生產生到美的享受,態度親切和藹、語言幽默精辟,板書整潔清晰,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主動享受、自主學習課程內容。(3)創新教學模式和手段。借助現代科技技術,開展互聯網媒體教學,直觀易懂,形象生動。四是,通過實踐檢驗學習效果。實踐時要選擇有針對性的課題,要密切貼近生活,使學生可以在有限時間內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體會學習的成就感。
3.3.2 開展模塊化教學。把中職數學課程劃分成實用數學(包括生活數學和專業數學兩部分)、基礎數學和發展數學三個模塊。各數學模塊都有不同的知識側重點,方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根據需要自由進行選擇,對教學內容進行調整。不同的知識點間又是彼此獨立的,學生也不會因一章節內容學習不好就喪失數學學習信心。
3.3.3 改革考核方式。改變考試內容,考試的內容就是平時學習的內容。考試內容都來自平時的練習、例題和作業,考試之前不劃考試范圍,不另外復習。試卷主要以作業和課堂筆記為主,使學生更加注重平時的學習與積累,這也有利于日常教學活動的開展。對成績評定標準進行改革,使平時學習情況和成績評定相結合(如下表所示)。

這樣的考核標準可以使學生不再恐懼數學考試,就算是期末考試時發揮不好,成績不理想,只要是平時有良好的課堂表現,積極主動的進行學習,那么期末考核也不會成績太差,學生沒必要再擔心數學成績不及格。
3.4 保障措施。
3.4.1 重視創新。中職數學校本課程要體現學生的主體性,重視發展學生的個性,陶冶學生的情操,教師樹立以學生為本的理念,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其次,數學校本課程的教學要采取活潑的課程形式,創新學習內容,提高教學趣味性,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因此,教師在開展數學校本教學的過程中,要突破傳統數學教學理念,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不斷進行創新,借助新的科技、新的教學理念、新的教學方法開展教學,更好地發揮數學教學在專業課程學習中的作用。
3.4.2 因地制宜。課程內容主要通過教材來體現,因此中職院校數學校本課程要反映自己學校的特色。每個學校都有不同的特色,因此教材的內容也會不同。為了使教材編輯符合本校實際,應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教學目標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教學組織形式。不同的學校,培養目標和學生基礎不同,因此需要結合本校需求對口編輯教材,根據學生個體差異設計新穎的學習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方向,解除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干擾。其次,要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在開發中職數學校本課程的過程中,還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1)中職數學校本課程的開發是一個系統性的龐大工程,需要學校各方的共同合作努力,還要尋求其他更多方面力量的加入,只有這樣才可以取得更大成功。(2)強化與專業課教師的溝通合作,以切實發揮數學課程服務于專業課程的作用,推動專業課程教學的開展,教師要深入思考如何才能把好的經驗做法在其他基礎課程、其他專業中實施推廣。(3)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在開展中職數學課程教學過程中,怎樣才能更好的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是教師在數學教學改革中應當著重思考的重要問題。(4)教師要思考怎樣有效利用數學課堂教學45分鐘的時間,培養學生數學學習的信心,增強動手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使課堂教學更具實效。
3.4.3 整體布局。中職學校開設特色課程,體現了本校的培養目標和教育目的,可以全面體現出學校、地區以及學生的個體間差異。現在,各中職院校改革課程設置的主要目的就是在兄弟院校間尋求更好的立足點,所以,開發校本課程時,應堅持本校和兄弟院校進行整體規劃,在開發校本課程過程中,不可以絕對否定兄弟院校的教育成果,應與兄弟院校加強溝通交流,相互學習借鑒,互通有無,充分借鑒、學習兄弟院校的研究體系,借助專家的力量,構建優勢互補的局面。現在,兄弟院校中會設置一些相類似的專業,因此這些院校也會有相同專業的教師在進行相關專業的研究,經常組織同類教師進行學習交流,可以實現特色教材互補的良好效果。
總而言之,雖然中職數學校本課程改革已經進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創新,但是客觀而言,中職數學改革才剛剛起步,處于初級階段,中職數學校本課程改革還需要更多的探索與研究,需要我們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斷的去探討、去思考、去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