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欣穎 周巖
[摘要]本文根據高等職業教育培養目標,圍繞師資隊伍建設中表現比較突出的幾個問題淺談幾點認識和思考。師資隊伍建設要以德為先,合格的教師要有良好的師德和職業操行;師資隊伍建設要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也就是要以人為出發點和中心點;亦工亦教的“雙師型”建設,要注意二者的平衡發展;師資隊伍的建設一定要充分考慮高職教育的“雙重屬性”特點;因此,為了更好地促進教師能力的培養我們就應該積極的建立和完善高職教師的評估機制。
[關鍵詞]高職教育;師資隊伍;建設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5918(2019)02-0021-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9.02.009 [本刊網址]http://www.hbxb.net
一、引言
隨著我國經濟和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高等職業教育事業也在不斷前行,師資隊伍不斷壯大和加強,呈現出蒸蒸日上、紅紅火火的景象,隨著熱潮而來的就是師資隊伍建設中出現的問題。眾所周知,強有力的師資隊伍是保證高等職業教育質量的基礎和前提,對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起有關鍵性作用,另外,優良強大的師資隊伍也是我國高職院校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有效地促進高職院校的發展和壯大。我國教育部相關資料和文件中指出,“培養擁護黨的基本路線,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高等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學生應在具有必備的基礎理論和專門知識的基礎上,重點掌握從事本專業領域實際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在此背景下,作者根據多年的經驗提出了高職師資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并就此表達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和認識。
二、師資隊伍建設要以德為先
培養高素質型專業技術應用人才是當前我國高等職業教育培養的主要目標,要想實現這一目標,就要有一只合格的師資隊伍。在我們這個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教育事業,作為教師首先要修心養德。教育的本質一方面是教書,即向學生傳授書本中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更為重要的一面是育人,即教師以身作則,用自身的思想和作風帶動、影響學生,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诖?,高職教師應該充分重視自身的政治思想和道德修養,始終準備為我國高職教育事業奉獻終身。正所謂“十年育樹,百年育人”,作為一名高職教師,我們不僅有強烈的榮譽感更有沉甸甸的責任感,因此在工作中高職教師必須擁有蠟燭般的奉獻精神和認真嚴謹的工作態度,唯如此,才是愛崗敬業的合格教師。
三、師資隊伍建設要以人為本
良好的教育是實現我國百年大計的基礎和前提,教師在學校教育工作中發揮著決定性的作用,同時學校教育應該以學生為主體為核心,與環境是一種交互作用:創造良好的環境可以促進人的發展和教育的發展;個人目標與教育目標是可以協調共存的,以人為本的師資隊伍建設就是要以人的全面發展為核心,人的發展是教育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大前提。
教育是什么?韓愈說:“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這為教育教學明確了定位:一切為了學生,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無疑,學校是培養人的地方,既然是培養人,師資隊伍建設就要以人為本。在教學中,如何做到以人為本。所謂教學,就是教學生學,教必須服務于學。教學的一切目標、設計、環節、流程都應該圍繞學來構建,充分遵從學生“好奇、好講理、好探究”的天性。在實踐中可以采用“問題一思考一分享”的基本教學環節,讓學生在不同環節中發現問題,在探究中訓練思維,在分享中品嘗樂趣,把目光聚焦到學生的身上,讓其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學習的主人,而非背上的負擔。
總之,在師資隊伍建設中應該以人為本,教育以學生為本。
四、亦工亦教。平衡發展
亦工亦教,指的是高職院校教師應當既具備一定的知識水平又具備豐富的實際操作經驗,高職教育與傳統類型教育在本質上有很大的不同,高職教育是專業型人才的教育更加注重對實踐能力和應用能力的培養,強調學生在實際工作中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此環境下“雙師型”教師是當前高職教育教師發展的必然趨勢,高職教師應該加強自身文化素質水平建設,提升自己教學研究能力,在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上給學生以指導;還要具備企業專業技術人員的專業素質,熟練掌握所教課程的實際操作流程,能夠為學生的專業實習提供指導。客觀地說,這種要求對高職教師來說比較高,但是,這也是必須的,否則就很難達到國家要求的高職教育培養目標。顯然,師資隊伍建設中“雙師型”教師的養成是十分重要的。
這些年隨著我國高職教育的快速發展,師資隊伍不斷擴充,大量新人走進這支隊伍,隨之而來的問題就是,這些人大部分都來自普通高等院校,他們年紀輕學歷高。他們的理論功底毋庸置疑,但是,實際動手能力讓人質疑。這是因為長期以來傳統習慣與觀念形成的重理論、輕實用,重學術、輕實踐的理念所致。顯然,實踐技術能力是他們的“短板”。
而另一方面,從社會(如企業、事業單位)上選聘技術人員做教師,他們專業技術熟練,動手能力強,管理經驗豐富。但是,理論知識尚顯不足,教學經驗、能力欠缺,這些問題又是他們的“短板”。
以上兩個問題都嚴重地制約了師資隊伍的發展。解決之道只能是在師資隊伍建設中找準各自的“目標”和“痛點”,“對癥下藥”補齊補好這塊亦工亦教的“大木桶”。補齊“短板”的目的就是要“亦工亦教”“雙師型”平衡發展,從而促進高等職業教育師資隊伍健康成長,科學發展。
五、高職師資隊伍建設的特性
高等職業教育既有高等教育的屬性,又有職業教育的屬性,即“雙重屬性”。這是高職教育的職業特點,也是高職師資隊伍建設的特殊性。因此,國際上很多國家要求高等職業教育師資具備學術上的高水平外,還要求其具備實踐經驗和實踐能力方面的豐富經驗,《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加強高職(高專)院校師資隊伍建設的意見》(下文簡稱《意見》)中提出“我國應建設一支師德高尚、教育觀念新、改革意識強、具有較高教學水平和較強實踐能力、專兼結合的教師隊伍”?!兑庖姟分兴鑫淖值膬群?,更加注重對我國職業教育院校教師個人綜合素質的要求,同時值得重視的是,在進行我國高職院校師資力量的建設中必須注重學術和技能的同時發展,避免出現重學術或者重技能的現象,應該積極采取科學合理的措施均衡高職院校教師兩方面能力的發展提高,提高高職教師的整體素質,打造具有中國特色的高職教師隊伍,適應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要求。
筆者以為,既然高等職業教育的最終目的是打造高等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那么,高職師資隊伍建設在滿足培養目標的前提下,似乎更應該注重實踐操作的“修煉”。為了達到這一目的,高職院校可以根據不同教師的具體情況分期分批的將院內教師分派到各自對口合作企業中進行生產實踐,例如可以通過參加企業相應額生產實踐、設計管理等手段,提升教師的實際操作能力。
六、建立完善評估機制
目前,我國多數的高職院校仍采用過去傳統的評價方法對院校教師的教學能力和個人水平進行評估,例如在教學評估中過分看重數量,在表面上展示了對學校活動的評價,然而其實評估內容單調、手段單一,評估的質量十分低下?,F階段高職院校的管理者認為開展教學診斷和改進工作較困難的原因就是在對教師的教學質量上無法準確地進行評價.在這種情況下一些學校就放棄對質量評估的追求,轉而投向評價相對容易的“量”上,這就造成了現階段很多高職院校教學評估出現重“量”不重“質”的現象。這種評估方式就造成了學校教師只要上課上的數量夠多,就可以得到優秀,而一些教師雖然課堂內容豐富。氣氛活躍但是由于課程數量較少依舊在評估中沒有得到較好的結果。這種只重視教學數量而輕視教學質量的教學評估方式必定會影響教師的教學鉆研積極性,進而影響高職學校的教學質量。因此在高職教師的評估考核中應該加大對教學質量的注重程度,制定出一套合理的評價考核標準,通過適當合理的評估調動教師教學積極性,進而保證高職院校以及院校師資隊伍健康穩定的發展。
現如今,有人已在這方面做了有意義的嘗試。余杰在廣泛征求院校領導、教學督導、在職教師和學生意見的前提下,改革傳統的教學評價方法,構建了科學的教師教學能力評估機制,建立了高職教師教學能力評價體系,分別制定了教師用和學生用兩個評分表,給予了不同的評價指標、權重和分值。這就最大限度地避免了傳統教學評價方法的“人為因素”和“一刀切”“大概齊”的模糊做法。實踐表明,他們的做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非常值得同行借鑒和推廣。
總的來說,高職院校師資隊伍的建設是一個需要院校和教師本人等各方面長期共同努力的過程,為了更好地促進高職院校的師資建設發展,我們應該制定科學合理的個人評估機制,并根據教學實際及環境變化對其進行相應的調整,提升高職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操作能力,進而提升高職院校的綜合教學質量。
七、結束語
隨著我國經濟建設和科技的高速發展,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也進入了快車道,開啟了全新的階段。職業類院校是我國技術型人才的主要輸出機構,其教育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到我國社會的發展,因此為了更好地適應現代社會發展跟上時代步伐,我國的高職院校應該意識到其教師師資隊伍建設工作的重要性,在實際工作中采取一定的手段提升高職教師的綜合素質,使其順應現代化社會的發展并不斷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