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艷華
【摘要】新時代是“互聯網+”的時代,網絡潛移默化地影響著青年大學生的思維模式和價值判斷,高校網絡意識形態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內容。本文著力探究高校網絡意識形態教育的危機與挑戰,以期尋找到高校網絡意識形態教育的最佳路徑。
【關鍵詞】新時代? 高校網絡意識形態教育? 危機與挑戰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4-0087-02
新時代,互聯網成為社會思潮和意識形態獲取、傳播、擴散的主要渠道。根據中國社科院輿情實驗室 2017 年 12 月在全國的調查結果顯示,通過互聯網了解當前“意識形態”的網民達 79.2%,通過微博微信了解的網民達 59% ;通過互聯網了解國外社會思潮的網民達 82.8%,通過微博微信了解的網民達44.3%。當前各種新媒介形式不斷出現,為大學生意識形態教育提供了豐富和生動的教育素材,使學生不再局限于書本的學習。但是,網絡是一把雙刃劍,與此同時,也加大了對當代大學生意識形態教育的難度。
一、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虛假、反動意識形態的滲透
當前國內外意識形態的斗爭陣地已經發生轉移,即由原來的傳單、報刊、雜志、廣播、影視等傳統媒介為載體的傳播平臺轉向互聯網平臺。[1]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敵對勢力正在加緊對我國實施西化 、分化戰略圖謀,思想文化領域是其進行長期滲透的重點領域,大學生更是其爭奪的重要對象。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虛假意識形態裹挾各種社會思潮(如西方“普世價值” “憲政民主”“新自由主義” “歷史虛無主義”等)對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展開了多種形式的滲透和影響。從結構上來看構成“一元”和“多元”相沖突的局面,作用到個人層面即體現為其本身出現認同張力。一些大學生更容易受到西方各種社會思潮的吸引,這些社會思潮背后的西方意識形態不同程度地影響甚至改變他們對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的認同,甚至產生認同“西化”的傾向,使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認同弱化。
以美國為首的西方敵對勢力組織職業寫手編撰成千上萬的文章和段子,通過美資背景控制的網絡平臺以及精心打造的所謂“導師”、“偶像”和“大V”在互聯網上廣泛傳播。以近年來出現的英雄被污名化現象為例,例如:《笑噴了,數學帝分析雷鋒同志揀糞》《經不起推敲的邱少云》《焦裕祿的事跡是兩個人拼湊起來的》等等,這些不分是非、顛倒黑白、大放厥詞的言論大行其道,在微博微信和人人網這樣的學生網站以及各大論壇瘋狂傳播,時刻都在摧毀高校學生心目中的精神偶像。
蘇東劇變的教訓表明,資本主義和平演變戰略對新時代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具有嚴重的腐蝕作用,對各種反馬克思主義、反社會主義、反黨反政府的西方虛假意識形態,我們應當進行針鋒相對的批駁,旗幟鮮明地果斷亮劍。
二、網絡道德失范現象頻發
馬克思和恩格斯認為,“人創造環境,同樣,環境也創造人。” [2]網絡道德失范的根本原因在于網絡的虛擬性和開放性特點弱化了傳統道德的約束力,網絡治理乏力和網民媒介素養缺失。
網絡道德失范現象頻發主要表現為網絡語言不文明,網絡欺騙、謠言、色情、暴力等網絡不文明行為頻發。比如,近年來不法分子通過校園貸等網絡軟件進行虛假宣傳,向在校大學生借貸。個別高校大學生通過網絡進行校園貸無力償還造成學業中斷、甚至傷亡,給學生本人和其父母家庭造成了巨大物質和精神傷害,也在社會上引起了極大地負面影響。
網絡道德失范現象頻發,網絡暴力現象嚴重,大學生網民看到的多是“拜金”、“無節操”、“惡搞”等社會的灰暗一面,這些假惡丑信息的潛移默化滲透,侵蝕著價值觀正在形成的當代大學生,對高校校園的和諧穩定和意識形態建設構成了嚴峻挑戰。
三、高校網絡意識形態教育工作的宣傳和管控能力不強
與傳統的意識形態教育工作宣傳方式不同,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拓寬了高校意識形態教育工作的方式和方法。網絡宣傳不再是學生被動接受理論,而是調動學生主動性積極性的宣傳過程。然而高校中部分思政課教學的老師雖然教學經驗豐富,但當學生利用網絡發布或接收負面信息時,部分教師未能及時地有效地對其進行正確引導。由于西方國家在很多方面依然處于優勢,一些高校教師熱衷于用西方話語體系解構中國問題,淡化馬克思主義在學術研究中的指導地位;還有個別教師竟然在課堂上輸出錯誤的價值觀,甚至荒謬地成為西方價值觀的代言人。
高校網絡意識形態陣地管理還存在許多薄弱環節,由于網絡立法及高校網絡管制的缺失,加之部分高校黨委(黨組)網絡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落實不到位,監督評價考核機制不健全,高校意識形態工作的管控能力相對薄弱。思想還不完全成熟的大學生無法對網絡信息進行甄別,容易受到錯誤思想的誘導而迷失自我。
參考文獻:
[1]王偉光.當前意識形態領域斗爭的主戰場向網絡新媒體轉移[N].人民日報,2014-04-18.(7)
[2]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6月第2版.第9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