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林立
【摘要】現階段,在我國社會發展速度不斷加快的過程中,人們的生活質量得到提升,逐漸意識到人才培養對于社會發展的重要性,因此校園教育工作備受關注。至此新課改理念被提出,其中的素質教育,要求教師在教學工作中,不僅關注到學生的學習成績,更需要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所以本文就在這樣的背景下,重點分析小學階段語文作文教學的開展方式,在結合當前教學現狀的基礎上,發現其中的問題,重點探究小學語文課堂上作文教學的創新方式,希望能夠為小學生寫作水平和綜合能力的提升做出有益的探索。
【關鍵詞】小學? 語文? 作文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4-0112-01
小學階段的語文課堂在開展的過程中,很多教師都忽視了作文教學,而是把基礎知識作為重點內容,這也導致學生不能全面發展,甚至很多小學生寫作能力缺失。在新課改理念不斷深入的過程中,小學語文課堂上的作文教學,要求學生不僅能夠掌握寫作的最基礎方法,更需要了解寫作教學的技巧,也要求教師立足于學生實際情況,關注學生個性發展現狀,對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方法進行創新,以便促進學生寫作能力提升,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一、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現狀
對目前我國小學階段語文作文教學的情況進行分析能夠看出,很多小學生在作文寫作的過程中,缺乏情感的融入。造成這樣的原因,有一部分是因為教師教學過程中,過分的升華作文教學內容,學生難以理解,還有的就是學生不理解寫作的技巧,對于文章的寫作只是文字的羅列。還有就是學生寫作模式化非常嚴重,很多教師習慣性地在課堂教學中,把作文理論知識轉化成條例清晰的框架,讓學生按照這一框架進行寫作,這樣的寫作過程中,學生的寫作內容無法脫離框架,造成模式化嚴重的情況,這些情況非常普遍,充分反映了我國小學語文教學中作文教學水平效率低下、整體狀況堪憂的現狀。
小學階段學生由于自身的生活經歷和心理狀況并不成熟導致其無法理解過于抽象的、深奧的知識內容,這樣教師在教學中采用傳統、單一的教學手法,就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長此以往,學生對于語文寫作就會徹底失去興趣,寫作文完全是應付,他們的作文水平不能提升不說,作文教學成了教師和學生心中永遠的痛,嚴重影響了作文教學的效率。
二、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方法的創新
(一)注重生活素材的使用
目前,在小學語文課堂上,為了能夠保證語文作文教學水平的不斷提高,教師還需要對教學方式進行創新,以生活中的素材為基礎,在課堂上結合教材中作文內容,開展課堂教學。需要保證所選擇的素材能夠與小學語文作文教學內容相互結合,從實際生活角度出發,搜集寫作材料,讓語文課堂變得更加豐富多彩,也能夠充分的利用生活中的案例,有效激發學生對于寫作的興趣,培養學生觀察和動手能力,提高學生的寫作質量,保證學生在作文中融入真情實感。例如:對《我身邊的英雄》這樣的作文題目,教師就需要從學生的實際生活著手,避免把題目擴大化,要引導學生能夠意識到,“英雄”并不是只指動漫人物中能夠打敗壞人的英雄、影視影片中除暴安良的英雄或現實生活中那些做出重大貢獻的杰出代表,還指生活中我們身邊的那些無私奉獻、默默無聞的普通人群。如,警察叔叔、城市的清潔人員、教師、小區的保安、醫院的醫生等,甚至自己的父母也是工作在城市中某個崗位的英雄,這樣教師就能夠更好的激發學生的情感,使其利用文字表達自己的想法,提高學生認知能力的同時,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促使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
(二)結合多媒體教學方式
為了能夠在根本上保證小學階段語文作文教學的效果,還需要教師能夠根據小學生的實際情況,了解語文作文教學工作的開展狀況,關注到教學方法上的創新,立足于小學生,結合多媒體設備,提高語文作文教學工作的趣味性,提高自身文字表達和情感抒發的能力,以此保證小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在多媒體教學環境下,教師可以把文字、圖片和聲音相互結合,對多媒體進行充分的應用,以此有效的開展語文教學,這也是小學語文課堂上,作文教學工作的方式創新,幫助學生理解寫作技巧,提高寫作的能力。例如:在以動物為主題的作文進行寫作教學的時候,因為教師不方便帶領學生來到動物園觀察動物,但是很多動物學生又沒有見過,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自然界中小動物的視頻,或者是小動物在動物園生活的視頻,或者有解說員解說的動物生活科普片,讓學生對自己感興趣的動物有充分的了解,然后再進行寫作,就能夠更加清楚、具體地描述自己借助多媒體所看到的和了解到的,為寫出一篇篇佳作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三)培養學生寫作興趣
不論是哪一科目的學習興趣都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最好的老師,所以教師只有通過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才能夠既提高其寫作教學工作的效率,又能夠讓學生逐漸養成自主習作的習慣。而對于學生作文寫作的興趣培養,還是要從學生的需求著手,注重寫作中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才能夠更好地學習相關的知識。所以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分析,掌握每一個學生心理上的特點,以此更好地抓住時機進行教學。高年級階段學生已經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思維,在語言上有了一定的積累,也具備了一定的表達能力,在對這一階段的學生進行作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通過了解學生的興趣有針對性地選擇學生感興趣的素材,例如:《給遠方小朋友的一封信》教學工作中,教師就可以創設情景通過與貧困山區小朋友成為筆友的案例,進行學生寫作欲望的激發,然后引導學生說出自己想要對朋友表達的內容,再開始寫,這樣在激發了學生寫作興趣后的寫作,學生才能把自己想與遠方小朋友說的話訴至筆端,為寫出有真情實感的作文做了很好的鋪墊。
(四)培養學生的觀察力
作文表述的主要內容就是自己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所感,因此日常生活和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就能夠幫助其寫作文時有鮮活的素材,細心的觀察能夠幫助學生對寫作的素材進行積累。例如:在寫以父母之愛為主題的作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以給學生在作文教學開展之前的一個星期就布置兩個作業:第一觀察自己的父親或者母親,觀察他們在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以及對自己無微不至的照顧,體會父親和母親在生活、工作中的辛苦、努力和不易;第二要求學生在這一星期之內做一件小事,讓父母被感動,觀察父母被自己做的小事感動時的語言、神態、動作和心理變化以及自己觀察到這些現象時的感受等,這樣才能夠在細節上體現出自己對父母、父母對自己的情感,為學生提供鮮活、具體的作文素材。同時我們在要求學生關心和愛護父母的同時,觀察父母的表情變化、了解其心理的感受,這樣學生的心靈也能夠得到很好的觸動,也是對學生的一次很好的感恩教育。這種與真實生活相互貼近的方式,不僅能夠培養學生敏銳的觀察能力,還有助于學生在生活中積累大量作文素材,也有利于學生在寫作中表達出自己的真情實感,更是對學生的一次很好的感恩教育。
參考文獻:
[1]蔣文鵬.農村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方法的創新思考[J].學周刊,2017(33):135-136.
[2]李義鋒.試論如何進行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方法創新[J].課程教育研究,2016(30):14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