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國宏
【摘要】要構建高中語文高效課堂,必須緊扣語文學科性質,盡力做到工具性與人文性并舉,努力落實課程標準,抓好基本知識、基本能力的訓練,深挖蘊含在文本中的人文情懷,幫助學生構建完備的知識、能力體系,幫助學生立德成人,為學生終身學習語文、學好語文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構建? 語文? 高效課堂? 標準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4-0240-01
構建語文高效課堂,必須系統地學習高中新課程改革的理論,明確認識新課程改革的背景、目的及意義。同時還要深入鉆研、感悟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深入掌握高中語文教學的任務及要求。
1.立足“兩基”,盡力增強每位學生的基本語文能力
語文教學要立足于增強學生基本知識與基本能力,讓每位學生掌握好語文這門交際工具。
1.1圍繞五個必修模塊和五個選修系列,不斷夯實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
在學生初中語文學習的基礎上,高中語文教學要繼續抓好學生語文基本知識的學習積累。從詞匯量的繼續豐富到漢語語法知識的進一步掌握,從重要作家、作品知識的繼續積累到文體常識的系統學習,從寫作知識的不斷增加到古代文化常識的進一步豐富,從名句名篇的繼續積累到寫作知識的系列掌握,每一位語文教師都要設計出具體的計劃,提出明確的要求,并認真做好階段性測評,盡力構建高中階段較為完備的語文學科知識體系,為學生進一步學習語文、學好語文奠定堅實的知識基礎。
1.2結合五個必修模塊和五個選修系列,不斷夯實學生的語文基本能力。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高中語文教學在初中語文教學的基礎上要進一步訓練學生的積累整合能力、感受鑒賞能力、思考領悟能力、應用拓展能力及發現創新能力。
具體講積累整合能力就是引導學生能圍繞所選擇的目標加強語文積累;具有良好的現代漢語語感和初步的文言語感;了解學習方法的多樣性,掌握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能根據需要,采用適當的方法解決閱讀、交流中的問題。感受鑒賞能力就是引導閱讀優秀作品,品味語言,感受其思想、藝術魅力,發展想象力和審美力;思考領悟能力就是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目標,選讀經典名著和其他優秀讀物,與文本展開對話,養成對語言、文學以及文化現象獨立思考、質疑探究的習慣,發展思維品質,增強思維的深刻性和批判性;樂于進行交流和思想碰撞,在互相切磋中,加深領悟,共同提高。應用拓展能力就是引導啟發能在生活中和其他領域的學習中,正確、熟練、有效地運用語文;在語文應用中開闊視野,初步認識自己學習語文的潛能和傾向,根據需要和可能,在自己喜愛的領域有所發展;注重跨領域的學習,拓展語文學習的范圍,通過廣泛的實踐,提高語文綜合應用能力;發現創新能力就是引導學生注意觀察語言、文學和中外文化現象,學習從習以為常的事實和過程中發現問題,增強探究意識和發現問題的敏感性,提高探究能力和探究成果的質量;發展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學習多角度多層次地閱讀。學習用現代的觀念和發展的眼光審視古代作品的內容和思想傾向,提出自己的看法;在執著的探索中,逐步養成嚴謹、求實的學習作風,既能尊重他人的成果,也勇于提出自己的見解;敢于領異標新,走進新的領域,嘗試新的方法,追求思維的創新、表達的創新。
作為一名高中語文教師,在探索、構建高效課堂過程中,必須抓好基本知識、基本能力訓練、提升,抓得越好,距離高效課堂就越近。
2.語文學科的人文性決定了語文學科蘊含著廣博的人文精神,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必須引領學生探尋這些寶貴的精神寶藏
縱覽整個高中語文教材,無不蘊含著人類最寶貴的人文財富。從親情友情愛情的抒寫到對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的呼喚,從民族情、國家情懷的吟唱到對人生夢想的追求,無不體現出對真善美的弘揚,對假惡丑的鞭撻。
對于正處于人生成長關鍵期的高中生來說,教材中蘊藏的這些人文寶藏是他們最需要的精神鈣質,是他們立德成人最肥沃的土壤。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必須引導學生感悟、品評這些精神財富,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感染學生,讓學生的人格得到提升,精神得到升華,讓他們形成健全的人格,高尚堅韌的品格,讓他們的精神世界獲得極大的豐富,讓他們的理想不再平庸,讓他們的人生充滿意義。
當然,這些人文寶藏深埋于文本深處,空洞的說教和直接的說教是達不到感化的作用的,唯有層層深入、精心品評、聯系生活、廣泛交流,才能達到心靈的共鳴,才能內化到每一位學生的靈魂深處。
總之,高中語文教學只有深入精當地完成基本知識、基本能力的訓練鞏固,全面深刻地完成人文精神的挖掘與內化,才能達到高效課堂的標準,作為一名高中語文必須為之而努力。
參考文獻:
[1]高中各科課程標準。
[2]新課程培訓資料(含遠程培訓、短期培訓)。
[3]杜郎口教學模式探索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