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福明
關鍵詞:創新型鄉鎮;創新創業;存在問題;發展對策
中圖分類號:F292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9年3月25日
蘇州在創新型鄉鎮建設的諸多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績,然而,對比國內其他城市的典型創新型鄉鎮建設仍存在一些不足與差距。
(一)整體創新創業環境有待進一步完善。雖然目前蘇州各創新型鄉鎮在特色產業發展、創新創業人才集聚、創新創業載體建設等方面已經取得了較好的成效,但在整體創新創業環境上還需進一步完善,主要表現在創新動力、創新氛圍和創新政策三個方面:一是創新動力方面,由于鄉鎮本身先天不足的創新資源,支撐創新型鄉鎮發展和經濟轉型的高水平創新載體、高層次的公共技術服務平臺等還不能完全滿足創新型鄉鎮發展的需求,由此就導致了鄉鎮行政機構和企業主體的創新動力不足;二是創新氛圍方面,蘇州是“國際慢城”,尤其是鄉鎮,工作和生活的整體節奏較慢,創新創業的整體氛圍還不夠濃厚,政府沒有把創新創業納入到鄉鎮發展的整體領域和所有環節,社會各方面創新創業的活力沒有充分發揮出來;三是創新政策方面,支撐鄉鎮創新創業發展的政策體系尚未健全,部分鄉鎮財政基礎不夠雄厚,配套措施和創新創業載體不完善、政策難兌現、落實不到位。有關加大企業資源整合、研發投入、人才引進、科技成果轉化等方面的激勵政策體系仍有待完善。
(二)創新創業人才價值有待進一步發揮。鄉鎮在給這些創新創業人才提供的科研氛圍、人才服務等方面還存在不足,這些最終都會造成鄉鎮人才的流失。一是科研氛圍方面。目前,蘇州各創新型鄉鎮在引進各類人才時,主要為這些人才的專業發揮提供了較為優越的硬件環境,而在專業發展軟環境方面則提供的不多,如鄉鎮學術信息交流等,這些勢必會影響鄉鎮人才未來的科研能力;二是人才服務措施方面。蘇州各創新型鄉鎮的創新創業人才引進后,政府與這些人才(尤其是海外高層次人才)之間的溝通稍顯不足。另外,各創新型鄉鎮在引進人才的子女入學、配偶就業等政策上還有待進一步完善,以增強人才的歸屬感。
(三)企業技術轉移能力有待進一步提升。蘇州各鄉鎮的高新技術企業數量每年遞增,這充分說明了企業已經意識到,創新才是未來的發展之路。企業不僅需要技術的開發,還需要技術的引進來提高自身的創新能力,技術轉移是企業在較短的時間內提升技術能力的最有效途徑。調研發現,絕大部分企業在技術轉移方面所取得的成果還不多。另外,如何對轉移的技術進行消化吸收及應用從而提升企業的技術能力,形成自己的競爭優勢成為擺在企業面前的一道難題。
根據對蘇州創新型鄉鎮建設發展情況的實地調研,經深入分析,上文總結得出蘇州創新型鄉鎮建設的主要經驗、突出成績與現存問題。為了揚長避短,讓蘇州特色的創新型鄉鎮持續良性發展,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提出了對策建議:
(一)完善鄉鎮整體創新創業環境。一是制定專項政策鼓勵引進和培養創新型鄉鎮建設所需的各類科技人才和創業人才,探索和突破科技成果轉化和收益分配方式,激勵和引導科研人員創業創新,促進科研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二是面向鄉鎮工農業科技創新發展和企業需求,搭建城鄉一體化的科技創新服務平臺,提供知識產權服務、科技政策和信息查詢、人才引進和培訓、技術咨詢、技術轉移服務、投融資服務、產業孵化服務等;三是積極爭取和實施各級各類科技項目,為創新型鎮鄉建設提供示范??萍柬椖繉嵤┦莿撔滦玩傕l建設的有效形式,科技項目的實施在很大程度上為鄉鎮建設集聚了資金、技術和人才等資源,可以幫助項目實施地區快速提升產業發展水平。
(二)加大創新創業人才服務力度。一是定期組織各專業領域的學術交流活動。圍繞各專業領域的研究問題,結合省級、國家級等項目申報,蘇州市相關政府部門和各創新型鄉鎮可定期組織相關學術交流活動,比如邀請各領域專家開展學術報告等,以便促進高層次人才之間的科研交流,營造學術氛圍,提升鄉鎮科研實力;二是成立專門的高層次人才培養管理機構??捎商K州市相關政府部門牽頭成立一個總機構,在各創新型鄉鎮成立子機構。該機構的主要職責是負責蘇州市高層次人才培養規劃的制定和實施,制定相關培養計劃,簡化高層次人才外出培養時需履行的手續,從而提高為高層次人才服務的工作效率和水平;三是建立高層次人才交流平臺。特別是對海外高層次人才,政府可以建立加強海外高層次人才之間互動交流平臺,促進相同海外生活背景的人才之間的溝通,增強人才的歸屬感,不僅提供相應的工作便利,還要從情感上給予更多的關心和幫助。
(三)加快技術轉移服務體系建設。一是加強對技術轉移服務機構建設的支持。各級政府應從政策、制度、資金等方面支持和鼓勵合法的技術轉移活動。如鼓勵開辦技術經紀服務機構,對幫助企業取得技術成果轉化的技術經紀人給予獎勵等;二是加強技術轉移人才的培育和引進。各級政府應當建立健全技術轉移人才管理、培育和引進的規劃和政策,培育和引進高層次技術轉移專家及群體,建立結構合理、素質過硬的技術轉移人才隊伍;三是加大專項經費投入,為科技成果轉化提供資金保障和支持。蘇州市應盡快建立科技成果轉化基金和產學研合作基金,為產學研提供資金資助或先進的尖端研究設備,以資助與蘇州經濟發展密切相關的新產品開發和成果應用和以技術難題攻關為主的科研項目;四是加強促進技術轉移活動管理條例的制定。為了更好地促進技術轉移活動,市政府應制定促進技術轉移活動的管理條例,可以從各方主體、激勵機制、權利義務、保障措施、資金扶持、法律責任等方面著手,以此來規范技術轉移行為,維護技術轉移各方的合法權益,加速科學技術進步。
(四)深化“產學研”合作內容。一是創新運行機制,加強產學研聯盟建設?!爱a學研”合作應建立以企業為主,政府導向、高校和科研機構為紐帶的新型合作機制。第一,需進一步深化合作內容,進一步確定企業的技術創新主體地位;第二,政府應轉變職能,將產學研合作產生的效益作為相關部門績效考核的重要指標;第三,政府必須設立協調各方利益的專門機構,加大科技投入、整合公共資源,建立全新的產學研合作平臺,形成以市場為導向的產學研產業鏈;第四,政府應加快制定產學研合作管理的法規和政策。二是依托產學研合作,探索創新人才培養。產學研合作和企業技術創新需要大量的復合型創新人才,高校是人才培養的搖籃,也是技術研發的基地。蘇州市要進一步重視企校聯合的高層次人才培養,大力推動研究生和本科生教育;促進高校根據產學研需求調整專業結構和人才培養模式;并通過政策引導和項目帶動促使高校為企業和地方服務。三是完善高??蒲畜w制,營建產學研良好環境。高校必須找準自身在產學研合作中的定位,轉變以爭取項目和經費為主的理念,增強為地方和企業服務的意識;高校必須轉變對科研管理的模式和評價機制,進一步加強高校企業結合體建設,鼓勵促進科技成果的轉化和應用。
(五)推進大型科學儀器共享服務。為促進蘇州各創新型鄉鎮企業發展,切實降低中小科技企業創新研發成本,蘇州市應進一步推進大型科學儀器共享服務在各創新型鄉鎮中的應用,鼓勵企業使用大儀網等其他服務平臺。一是鼓勵企業共享和使用大型科學儀器設施,進一步安排專項資金支持蘇州市大型科學儀器設施共享服務平臺建設,進一步加大企業使用科學儀器共享服務的相關補貼;二是借助移動互聯網手段,更好地把共享平臺、設備出借企業、設備使用企業、政府聯系在一起。如,與大儀網后臺對接的“蘇州市大型科學儀器共享服務”微信公眾平臺,一方面提高了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又便于企業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企業使用大型科學儀器共享服務的積極性。
主要參考文獻:
[1]田文佳.基于國家自創區的科技金融工具和模式探討[J].現代管理科學,2018(5).
[2]張克.“高增長、低創新”高新區發展模式亟待轉型[J].華東科技,2015(10).
[3]李國平,羅心然.新型城鎮化背景下的鄉村綜合發展模式創新研究[J].人口與發展,2018(1).
[4]史宗愷.深度參與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大力推進創新創業教育[J].中國高等教育,2016(21).
[5]何春明.高職院校政產學研協同創新機制構建[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7(36).
[6]張琦英.新型城鎮化背景下創新型鄉鎮建設——以江蘇蘇州為例[J].商業經濟研究,20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