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海峰 茅靖
【摘 要】目的:綜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便秘關系以及二者的理論依據,簡單闡述其中醫藥治療方法。方法:詳細闡述病機特點。結果:中醫治療方法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便秘的患者具有較好的優勢。急性發作期宜瀉熱或滌痰通腑,慢性緩解期宜潤下或益氣通腑,配合耳穴壓丸、針灸或龍形六式操等中醫特色療法,可獲得較好的臨床效果。結論:中醫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便秘,無副作用,臨床療效顯著。
【關鍵詞】COPD;便秘;中醫治療;綜述
【中圖分類號】? R249? 【文獻標識碼】 B【文章編號】 1672-3783(2019)05-03-240-0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為臨床上一類較為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主要以持續性呼吸道癥狀與氣流受阻是本病典型癥狀。COPD在成人中的發病率和病死率均逐年上升,是呼吸系統疾病的常見病、多發病。根據WHO估算,目前全球發病人數將高達6億,其死亡原因占全球疾病死亡原因的第4位。有文獻報導,至2020年全球疾病經濟負擔排行榜,COPD預計將升至第5位,至2030年全球死亡原因預計將升至第3位[1]。在COPD急性期患者中,便秘占49.9%[2]。治療上若大劑量用強瀉劑,打破水電解質平衡,嚴重時出現電解質紊亂,故在應用上應慎重。因此,運用中醫方法對COPD合并便秘的防治有重要意義。
1 COPD與便秘的關系
便秘,是因糞便在腸內停留過久,導致大便次數減少、大便干結、排出困難或排出不盡的一種現象。便秘可誘發COPD,也可加重COPD的癥狀,排便過程能夠影響呼吸系統。當糞便進入直腸后,使其擴張,刺激壓力感受器,經反射弧傳送到大腦皮層,產生排便的意識,經傳出神經發出排便指令,直接作用排便效應器官,收縮直腸,松弛肛門括約肌,收縮膈肌、腹肌,最終完成排便。呼吸困難是COPD的典型癥狀,早期僅在勞力時出現,后進行性加重,甚至說話時就會出現。在排便時用力收縮膈肌、腹肌,增加腹、胸腔內壓力,反而加重胸悶、氣喘或呼吸困難,嚴重時可誘發自發性的氣胸,更有甚者出現猝死。
2 COPD與便秘的理論依據
現代醫學研究表明,“肺與大腸相表里”理論提供了以下幾個方面[3]。⑴胚胎學角度:腸的前腸發育成肺、氣管,原腸內胚層發育成呼吸道上皮、腺體[4]。⑵氣體排泄角度:腸內氣體從腸壁的血液循環吸收后再經肺部排出的總量較由直接從肛門排泄的總量高出20多倍[5],若肺排出氣體出現障礙,則直接加重胃腸道氣體排泄,引起腹脹。⑶內分泌物質角度:腸道表面活性物質分泌出的相關蛋白能降低肺泡表面的張力,其也是維持肺泡穩定、保持正常呼吸功能的重要物質。⑷腸源性的內毒素角度:腸道實熱積滯可以大量繁殖腸道內的細菌,并分泌大量毒素,吸收入血損傷肺部。⑸公共黏膜免疫角度:胃腸道黏膜和呼吸道黏膜均是公共黏膜免疫系統的成員。若呼吸道黏膜受損,通過公共黏膜免疫系統也損害胃腸道黏膜。
3 COPD合并便秘的中醫干預
3.1 辨證施治
急性發作期主要以瀉熱或滌痰通腑為主。大部分表現為痰熱壅肺證或痰濁阻肺證,除了咳痰喘等呼吸道癥狀之外,還因肺失宣肅或肺熱移腸,導致大腸腑氣不通,逐漸發展成腹脹,甚至便秘。
慢性緩解期主要潤下或益氣通腑為主。大部分因久咳,正氣損耗,致肺陰虧虛則宣發失司,不能布津,大腸不得濡潤,腸道津枯,傳導失職,導致便秘;或肺虧氣虛,不能肅降,無力推動大腸傳導,亦可導致便秘。在COPD緩解期的治療方面,應當同治肺腸,在補肺納氣平喘之時,兼以通腑。
3.2 中醫特色治療
3.2.1 耳穴壓丸 主穴:直腸下段、大腸、便秘點、肺、氣管、腎上腺;配穴:實秘者配胃、三焦、腹穴;虛秘者配脾、腎穴。治療本病以調腸通腑為主,直接刺激大腸、直腸下段,達通腸調腑、下氣通便之效;治療便秘經驗穴為便秘點,可潤腸通便;肺與大腸相為表里,刺激肺、氣管,增強大腸通滯行氣、疏通糟粕。綜上所述,主要發揮通腸調腑,通便下氣之功。
從現代西醫學角度分析,腎上腺通過調節腎上腺及其皮質激素,有消炎、消腫、抗過敏、抗風濕、抗休克的作用。氣管,主治咳喘、咽炎,配合肺穴,以增平喘之效。耳穴壓丸相關文獻報道顯示,該療法治療各類型便秘療效均較好,對排便速度、便意和排便難度等癥狀改善率達到了92.2%、84.3%及88.2%,治療效果較為可靠,且安全性高[5]。
3.2.2 龍形六式操
主要在八段錦、太極拳、易筋經的基礎上化栽而成,采用逆腹式呼吸,意守丹田,行、氣、意三者結合,促進脾胃的生化功能,以意導氣、以氣導力,長期鍛煉,疏通經絡,達到平衡陰陽、調節經絡的功能。大部分動作需要靠腰、腹部的運動,能帶動腸蠕動,配合呼吸導引后,能調整機體氣機運行,不僅能促進排便,更有預防保健的功效。
當前,龍形六式操在臨床應用較少,尚未完全推廣開來,但是八段錦、太極拳等中醫保健操在COPD康復訓練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中醫保健操等運動康復療法使患者獲益,COPD發作次數、患者呼吸道癥狀及便秘癥狀改善效果均較為明顯,有利于提升患者生活質量。
4 小結
本文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與便秘的關系發現,便秘可誘發COPD加重,便秘本身也可引起類似COPD加重的癥狀。祖國醫學對“肺與大腸相表里”的認識深刻,而中醫療法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合并便秘的治療具有較好優勢,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便秘的臨床治療較好。急性發作期宜瀉熱或滌痰通腑,慢性緩解期宜潤下或益氣通腑,配合耳穴壓丸、針灸或龍形六式操等中醫特色療法,無副作用,可獲得較好的臨床效果。
參考文獻
[1] 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學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 (2013年修訂版)[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13,36(4):255- 264.
[2] 韓鵬,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便秘的臨床研究[J].醫藥論壇雜志,2009;30(4):36-38.
[3] 靳文學,等.從黏膜免疫系統看“肺與大腸相表里”[J].四川中醫,2005;23(12):1-3.
[4] 周呂.胃腸生理學[M].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1991:726-727.
[5] 匡調元.中醫病理研究[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