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 羅水榮 唐冰
[摘要]關于新時期高校精準化資助育人功能導向的思考,是考慮不同地區不同學生的實際情況,使用科學有效的方法為資助對象提供有針對性的援助,精確管理和精確指導,達到精神幫扶貧困生擺脫“心理貧困”,因材施教引導受助學生全面成長和教育扶貧削弱貧困代際傳遞等育人目的,并通過拓寬貧困生資助渠道、關愛貧困生成長等建設作為保障,建立起長效工作機制,確保其功能的有效發揮。
[關鍵詞]高校;精準化資助;學生;育人功能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5918(2019)04-0070-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9.04.032 [本刊網址]http://www.hbxb.net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扶貧開發工作,提出到2020年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動員全黨全國全社會力量,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教育扶貧工作,2016年6月出臺《廣東省委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新時期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三年攻堅的實施意見》(粵發[2016]13號),將教育文化扶貧作為廣東省脫貧攻堅八項工程之一,并將建檔立卡貧困戶學生免學費和生活費補助工作列入2017年全省十件民生實事。在黨和國家政策關于精準資助的指導和要求下,高校結合自身特色不斷探索符合大學生成長成才的資助育人體系,學生資助工作從保障性資助向發展性轉變是新時期高校精準化資助育人功能的內在要求。
一、精準化資助育人的基本理念
結合十九大精神關于“精準扶貧”的指引,探討高?!熬珳寿Y助”育人的功能導向,精準化育人理念的資助工作正在從“粗放型”向“精細化”方向進行轉變。一方面,構建精準化資助育人,提升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綜合素質。助人是為了更好地育人,高校做好精準化資助育人,不僅要經濟援助,還要全面提升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能力和素質,關注貧困生的心理、思想狀況,開展人際交往教育、勵志教育等方面的內容來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做到資助與育人相結合。另一方面,構建精準化資助育人,不僅要經濟援助,更要幫助受助學生實現“精神脫貧”,做到資助與育人相結合。為學生提供精準的資助服務可以促進更高等教育資源的有效配置,是促進教育公平的有效手段,“它使國家、高校等主體對貧困大學生進行精確識別、精確幫扶、精確管理,通過扶貧、扶志、扶智助其脫貧,從而安心在學校學習,更好地接受高等教育?!碧接懜咝!熬珳寿Y助”育人的功能導向,做好精準化育人的思想引領,項目建設和動態管理工作,將有利于通過精神幫扶貧困生擺脫“心理貧困”,因材施教引導受助學生全面成長成才,從而有效發揮教育扶貧削弱貧困代際傳遞,促進社會教育公平的功能。
二、精準化資助育人的功能導向
(一)做好精準化育人思想引領,精神幫扶貧困生擺脫“心理貧困”
高校貧困生“心理貧困”是指由于家庭經濟困難導致的大學生消極心理問題。隨著高校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大學生總人數不斷增加,貧困大學生的“心理貧困”問題日益突出。因“經濟貧困”而出現的“心理貧困”問題不容小覷。高校貧困生要擺脫“心理貧困”問題,可以從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隱性資助方式的構建,勤工助學的力度以及貧困生心理檔案的建立等方面進行有效精準的切人。
(二)做好精準化育人項目建設,因材施教引導受助學生全面成長
資助工作過程中的不同類型和方式具有不同的育人功能,開展勵志教育、誠信教育、感恩教育等學生資助項目建設是精準化資助育人的有效途徑?!白龊镁珳驶?,特別是受助學生,在專業知識水平、綜合實踐能力、個人素質拓展等方面,要有意識、有針對性地對其進行因材施教,在教學育人過程中,發揮學生的個人能動性,注重培養學生特長,讓學生能夠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學有所成、學以致用,從而促進學生長遠發展,這也是高校資助工作持續健康發展的關鍵?!?/p>
(三)做好精準化育人動態管理,教育扶貧削弱貧困代際傳遞
“教育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治本之策。”教育和扶貧的有機結合為貧困大學生家庭及后代擺脫貧困提供了重要契機,對貧困地區的平衡穩定發展有著深遠影響。因此,高校資助工作在幫助貧困大學生脫離貧困和享有平等接受高等教育的權利的同時,更是為了促進社會公平的實現,真正做到物盡其用,幫助到真正需要幫助的人。學校結合當地有關部門各地區的收入水平(最低收入保障線),各貧困家庭的人口、收入、支出等情況,同時運用現代網絡技術,建立貧困生動態檔案和信息管理系統,及時更新貧困生信息資料,獲取最新最真實的數據,以此制定科學、合理的貧困生認證體系,這樣才能真正幫助有需要的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的任務在貧困地區,我們必須補上這個短板……,讓貧困地區的孩子們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貧開發的重要任務,也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碑攣碜载毨絽^的學生因為貧困而無助時,我們必須及時送上有關的幫助。
三、精準化資助育人的對策建議
(一)拓寬貧困生資助渠道
1.加大對偏遠農村地區的政策宣傳力度
一是對于艱苦邊遠山區和農村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集中的區域,有關地區教育行政部門應組織專門人員,或者組織高校的大學生志愿者深入基層和農村經濟困難家庭宣講助學貸款與資助政策,讓更多的貧困學子及其家長了解政策。二是要充分利用當地政府或所屬村委會對當地群眾進行宣傳。政府發布的信息具有權威信,民眾容易信服??山o現有的村鎮干部分派任務,在各村鎮設立國家資助政策宣傳小組,長期宣傳發布國家資助政策消息并做好咨詢服務工作。三是充分利用當地的學校的作用,學生了解助學貸款的途徑主要是學校,但據調查數據顯示,很多普通高中都沒有向學生普及國家助學貸款政策的活動。
2.拓展宣傳國家助學貸款和資助政策的渠道
要拓展宣傳國家助學貸款和資助政策的渠道,同時宣傳要切實到位。隨著現代科技發展,除了可以利用傳統的電視、報刊、廣播等渠道來進行宣傳之外,還應該充分運用在貧困地區日漸普及的現代化設備來進行傳播,讓家長與學生知道并了解到更多、更及時、更準確的學生資助政策信息。與此同時,宣傳工作要切實準確到位,比如很多村民往往難以理解很多國家政策的書面語言,需要村干部用當地的語言向他們解釋才有效果。要讓群眾真正了解國家政策的真正內涵及其實質,要做到讓群眾打心底里信任國家資助和助學貸款政策,愿意求助和申請,就需要當地干部花心思去落實,而不僅僅是蜻蜓點水,水過無痕。因此,應加強后續的監督,真正將有關政策的宣傳落到實處。
3.積極開展誠信教育活動和誠信宣傳
當前,國家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支持力度很大,幫助他們解決了很多問題,但也有一些人總想渾水摸魚。因此,我們在加大國家資助和助學貸款政策宣傳的同時,也要針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開展誠信教育,同時各高校應有相對應的大學生個人信用數據庫,及時了解學生在校期間的消費、國家獎助金和助學貸款的使用情況,以此加強對貧困大學生的幫助和約束。
(二)關愛貧困生基本做法
1.關心受助學生的心理健康
以學校黨政領導、輔導員、班主任、團學主要學生干部為主要力量,通過開展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排查、團隊心理輔導活動、一對一談心等活動做好受助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日常工作中積極介入有輕微心理問題的學生,適時對其進行心理輔導和思想上的引導,對心理反饋有問題學生進行約談、排查;對患有心理障礙的學生,密切關注學生心理變化和思想動態,及時進行心理輔導,與患病學生家長加強溝通,遇到問題能做到妥善解決。
2.關懷困難生的學習與生活
以熱情、仔細、公正、公平的工作態度做好貧困生的工作,在關心他們學習生活的同時,鼓勵他們積極參加誠信教育活動,比如開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我的中國夢”“立志·修身·博學·報國”等主題教育系列活動,注重做好學生的感恩教育工作。此外,二級學院積極配合學校完成國家以及各類校內外困難資助的評選工作,保證家庭經濟困難認定工作程序規范、完整,結果基本符合實際情況。
3.關注后進生的教育引導
學校高度關注受助學生的學業發展情況,對每學期違紀、學業成績下降的受助學生給予密切關注,根據情況和程度,分別由班主任、輔導員和院黨總支書記進行談話教育,可以安排黨員、學生干部建立跟蹤聯系。
高校作為“精準扶貧”的重要陣地,如何更好地發揮精準化資助的育人功能是摒棄“粗放資助”的內在要求。高校緊密結合學生實際情況開展資助育人工作,拓展精神幫扶貧困生擺脫“心理貧困”,因材施教引導受助學生全面成長和教育扶貧削弱貧困代際傳遞等育人功能,“從而更好地實現保障型資助向教育型資助、發展型資助轉變”,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做到資助與育人相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