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昌勇 楊若嫻

摘? 要:名名復合是漢語中最能產的構詞方式之一,它是語言學、心理學和計算機科學界關注的焦點。然而,由于名名復合詞的內部結構錯綜復雜,前人的研究結果還未達成共識,頗有爭議。以《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中的2395個漢語雙音節名名偏正復合詞為研究對象,運用Jackendoff平行構架理論,考察該類復合詞的語義特征。研究發現,名名偏正復合詞是一種緊縮結構,其內部隱含著16種類型的結構義。依據復合詞內部的語義關系,通過恢復修飾語和中心詞之間隱含的謂詞,勾畫出其語義圖式,可以正確把握其結構義,有助于建立語文詞典的釋義模式。
關鍵詞:漢語名名復合詞;平行構架;結構義;語義關系
一、引言
復合詞在漢語詞匯體系中居于主導地位。經過我們統計,《現代漢語詞典》(第5版)所收錄56000多個條目中,雙音節復合詞就有31348個,約占48.2%(陳昌勇,2016)。其中,雙音節名名復合詞8813個,所占比例最高。而且,名名復合詞能產性極高,內部語義關系非常復雜。比如毒草、毒犯、毒癮、毒瘤、毒資、毒案、毒販、毒腺均包含同一個語素“毒”,但其語素義和語素之間的語義關系各不相同。因此,名名復合詞多年來備受普通語言學、心理語言學、計算語言學等各界的關注。陸志韋(1956)、林漢達(1953)、Li(1971)、Packard(2001)等從復合詞內部的語義關系角度,宋春陽(2005)、楊泉(2005)、王萌(2010)、魏雪(2014)等從計算語言學角度,劉正光(2004)、胡愛萍、吳靜(2006)、黃潔(2008)等從認知語言學的角度,均對漢語名名復合詞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很多富有意義的成果。然而,這些研究對復合詞內部語素的詞類劃分都是依據自省的方法,缺乏一致性,所搜集的語料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研究結果也就難以達成共識,頗有爭議。《現代漢語詞典》率先對詞條作了全面的詞類標注,為分析復合詞內部語素的詞類提供了統一標準。本文以此為依據,提取了詞典收錄的2395個名名偏正結構的復合詞,運用平行構架理論對其內部語素的語義關系進行比較詳盡的分析,旨在更加深入地揭示此類復合詞的語義特征。
二、Jackendoff的平行構架理論
作為概念語義學的創始人,Jackendoff認為,語言學研究的核心目標是揭示語言形式和意義之間的關系。為此,他提出了“平行構架”理論。該理論的核心觀點是:音系結構、句法結構和語義結構是平行的、具有生成能力的,三者由其界面規則相聯結。句法結構是顯性的,具有語音形式,而語義結構則是隱性的。通過使用離散特征和函數建立的代數結構來代表句法結構和音系結構,可以歸納出隱性和復雜的語義結構。
Jackendoff(2016)在運用“平行構架”理論分析英語名名復合詞的語義關系時,闡述了三個基本概念:主題化(profiling)、動作模態(action modality)與共合(cocomposition)。
Jackendoff把含有兩個論元的動作比作一個函數式,如:EMPLOY(A,B)=‘A employs B。主題化是指側顯動作的不同論元,如employer一詞的語義可以用以下圖式表示:[PERSONα;[employ(α,INDEF]]=‘a person α such that α employs somebody。在該圖式中,PERSON是中心詞,而分號后面的部分是用來修飾PERSON的。標在PERSON上方的變量α表示側顯的論元,上述圖式表示動作的施事受到側顯。如果側顯的是動作的受事,則用另一圖式表示:employee:[PERSONα;[employ(INDEF,α)]]=‘a person α such that α is employed by somebody。
動作模態這一概念是由Busa(1997)所提出的施事名詞(agentive nominals)發展而來的。Busa(1997)指出,盡管有些詞的語義看似簡單,但實際上其內部的語義關系錯綜復雜。比如說“violinist”,意為“拉小提琴的人”。然而,violinist可單指職業、習慣性動作或者是技能。以“職業”這一層語義為例,violinist可如下表示:[PERSON2α;[OCC(PLAY(α,VIOLIN1))]]。我們可以這樣理解,前半部分是指“……的人”,而后半部分則為“將拉小提琴作為職業的……”,從而連起來的語義可簡化為“小提琴家”。除此之外,Jackendoff還指出,動作模態中的一個重要概念——本征函數(proper function),即被設計成某物或者本應用來做某事的功能。以下三種類型的事物往往能體現出本征函數:手工藝品、(某物的)部分、“命中注定”本該如此的事物。
共合是一種相對復雜的語義復合過程。眾所周知,“enjoy”是指一個動作或者行為。但在句子“we enjoy the book/the beer”中,“the book”和“the beer”都沒有相應的或者說可搭配的動詞。Jackendoff認為,這里的“book”和“beer”被“再主題化(reprofile)”,成為read(the book)和drink(the beer)。因此,以“enjoy the book”為例,我們可以這樣表示:[ENJOY2(PERSON1α,[Activity READ(α,BOOK3)])]。這里的“READ”就是再主題化的產物,其語義被復合到名詞中了。
Jackendoff提出的“平行構架”理論保留了生成語法所具有的特征,同時又比生成語法能更好地揭示和解釋語言的形式和意義之間的關系。運用“平行構架”理論,Jackendoff詳細分析了英語名名復合詞內部的語義關系。研究表明,漢語名名偏正復合詞是一種緊縮形式,兩個名詞之間的語義關系是隱性的,其中隱含著謂詞(袁毓林,1995;譚景春,2010)。因此,我們可以運用Jackendoff的“平行構架”理論,勾畫出漢語雙音節名名偏正復合詞的結構圖式,進而有效地描述其復雜的內部語義關系。以“毒草、毒蛇、才女”為例,我們可以運用一個函數圖式[Y2α;[有(α,X1)]]概括出這些復合詞共同的語義關系。變量X1和Y2分別指的是N1和N2的意義。α指的是這個隱含動詞的執行者。隱含謂詞“有”相當于函數式的對應法則,也就是復合詞的結構義。這個圖式概括了此類復合詞的語義,即“有X1的Y2”。
三、雙音節名名偏正復合詞內部的語義關系
經考察,漢語雙音節名名偏正復合詞語素之間有16種語義關系,其中所占比例最高的是用途類,占總數的17.29%;其次為位置或來源類,所占比例為15.07%。所占比例較小的為頻率類及身份類別類。具體內容如表1所示:
結合語義圖式,我們對雙音節NN偏正復合詞內部的語義關系進行詳細的分析:
1.N1表示領有者,N1和N2是領有者和隸屬物的關系,即N2隸屬于N1,用圖式可以這樣表示:[Y2α;[領有(X1,α)]],也就是N1領有N2,側顯的是隸屬物。其中“領有”就是隱含的謂詞,可視具體復合詞進行隨意替換。比如“民房”就是“私人(民)所有(謂詞)的房子(房)”,與之類似的還有“股權、家產、蜂巢”等。
這類名名偏正復合詞可細分成四小類。第一類的N1表示人類名詞,N2表示某種抽象概念,一般多表示作風、實力等,如“兵力、國魂”等。這類詞的內部語義關系隱含了“具有、擁有”。第二類的N1表示動物類或者物體,N2包含于N1,如“蛇毒”等。這類詞的內部語義關系隱含了動詞“有”,也就是N1有N2。第三類的N1表示個人類名詞,N2多是財產權力類或者其他隸屬類名詞,如“軍餉、人權、官邸”等。此類名名復合詞內部的語義關系隱含了動詞“所有”。第四類的N1表示事物類名詞,N2是N1的一部分,如“槍桿、花梗”等。該類名名復合詞內部的語義關系為“N1的N2”。
2.N1隸屬N2,語義圖式為:[Y2α;[領有(α,X1)]],也就是N2領有N1,側顯的是領有者。比如“毒蛇”就是“有毒(X1)的蛇(Y2)”等。與之類似的還有“病句、毒劑、才子、風口、磁體、血衣、鹽土、財主、蓋碗”等。
這類名名復合詞跟第一大類同樣表示隸屬物和領有者之間的關系,只是兩者之間互換角色。該類語義關系亦可大致分為四小類。第一類的N2表示人類名詞,N1表示某種抽象概念,如“技工、功臣”等。這類詞的內部語義關系隱含了“具有、擁有”。第二類的N2表示動物類或者物體,N1包含于N2,如“毒蛇、鼓樓”等,這類詞的內部語義關系隱含了動詞“有”。第三類的N2表示個人類名詞,N1多是財產權力類或者其他隸屬類名詞,如“財主、權臣、股東”等。此類名名復合詞內部的語義關系隱含了動詞“所有”。第四類的N2表示事物類名詞,N1是N2的一部分,如“果樹、畫頁”等。該類名名復合詞內部的語義關系為“有N1的N2”。
3.N1和N2是施受關系,亦即N1是隱含謂詞的施事,N2是隱含謂詞的受事。其語義圖式為:[Y2α;[X3(X1,α)]],側顯的是受事。因為這類詞是施受關系,也就是說,該類名名復合詞中的某一成分作用于另一種成分,這種作用力的執行者是由前者發出的。這里,我們用X3來表示隱含的謂詞,因為X3的動作是由X1發出的。如“馬靴、教區、兒戲、柳體”等。
這類名名復合詞內部所隱含的謂詞X3具有多樣性,可以是“穿”“用”“規定”等。比如,“軍服”是“軍人穿的制服”,與之相類的還有“警服、道袍”等;“軍刀”是“軍人用的長刀”,與之相類的還有“警棍、警械”等。這兩類詞的N1多為人類詞,N2多是物體。《現代漢語詞典》將“行規”解釋為“行會所制定的各種章程”,與之相類的還有“國音、教規”,此類名名復合詞的N1多為某種機構或者組織,N2則多數指“規定、章程、紀律”等。此外,還有一類詞比較特殊,該類詞的某一個成分本身含有被動義。如“災民”表示“遭受災害的人”,“災區”意為“受災的地區”,即“災”分別作用于“民”和“區”。前者是施事,后者為受事。
4.N1和N2是受施關系,即N2是隱含謂詞的施事,N1是隱含謂詞的受事。這類詞的圖式如下:[Y2α;[Y3(α,X1)]],側顯的是施事。這里謂詞的執行者是Y2,因此用Y3來表示。如“教師、教官、礦工、林農、書童、報社、技校、煙民、門衛、火主”等。
這類名名復合詞可大致分為三類。第一類的N1表示職業的名詞或某種機構,N1是N2所從事的事情,比如“馬夫、工匠、林農”等。這一類詞占據了很大的比重。第二類的N1表示事物,N2是N1的執行者,如“案犯、火主”等。第三類的N1表示某一領域,N2是N1的統治者。如“教皇、國君、天帝”等。這類詞的內部語義關系隱含了謂詞“統治、管轄”。
5.N1表示材料,即制作N2的材料,這類復合詞的語義可以用圖式表示:[Y2α;[制作(X1,α)]]。如“草藥、麻醬、紙幣、兔毫、藤牌”等。這類名名復合詞的內部語義關系比較單一,都可理解為“N2是用N1制作而成的”。比如“兔毫”,意思是“由兔(毛)做成的(筆)”,“兔”是修飾語,修飾“毫”。
6.N1表示工具,是制作或從事N2所憑借的工具,N2是成品或從事的事情。如“電鐘、氣鍋、汽錘、手勢、手語”等。此類名名復合詞的內部語義關系隱含謂詞“借助于……制作或從事”,也就是“借助N1完成/制作N2”。其圖式是:[Y2α;[Y3 (隱含施事,X1,使用α)]]。復合詞語義中的“施事”是隱含的。比如“手勢”,《現代漢語詞典》釋義為“表示意思時用手(有時連同身體別的部分)所做的姿勢”。
7.N1表示用途,N2多為事物類名詞,表示用于N1。如“冰鎬、窗簾、床板、農藥、書包、雨傘”等。此類名名復合詞的內部語義關系隱含謂詞“用于”,其圖式為:[Y2α;PF([用于(α,X1)])]。此類名名復合詞是“本征函數”的典型代表,因此,我們在圖式中標明了“PF”,以便更清晰地理解這類名名復合詞內部的語義關系。
8.N1表示內容,說明N2的具體內容。如“民事、情詩、婚事、經書、歌劇、農學”等。該類名名復合詞中的N2多為書籍、事情、會議等包含內容的名詞。換句話說,N2是一個容器,N1是其中的物體,可具體亦可抽象。如“名冊”,“冊”里面是“姓名”。它們之間的內部語義關系多隱含謂詞“關于”。這類復合詞的圖式為:[Y2α;[關于(X1,α)]]。
9.N1表示處所,指明N2的位置、來源或產地。如“壁燈、海菜、墻報、地洞、頭油、腳鐐”等。我們可以用圖式[Y2α;[Y3(α,介詞+X1)]]來概括其語義關系,此處的介詞視情況而定,一般是“里、上、外”等方位詞。比如“壁燈”,《現代漢語詞典》的釋義為“裝置在墻壁上的燈”。
10.N1表示動作發生的時間或時候,說明N2發生、進行的時間。如“晨報、春雷、晚報、午飯、地契、房契”等。“晨報”是“每天早晨出版的報紙”,“晨”體現了時間概念。也可以表示動作發生的時候,如“壽面”是“祝壽時吃的面”;也就是說,這個“面”是在“祝壽”這個動作發生的時候才吃的。其圖式為:[Y2α;[表時間的詞(α,介詞+X1)]]。
11.N1表示身份或類別,用來表示N2的另一身份或者另一類別。可以理解成“N1的N2”,語義圖式為:[Y2α;[類屬于(α,X1)]]。如“人魚、童工、童星”等。“童工”是“雇用的未成年的工人”,“人影”是“人的影子”。
12.N1表示形狀或者規模,多用于比喻,表示N2形狀或者規模上跟它相似。其圖式為:[Y2α;[像(α,X1)]]。這一類詞有“方隊、板刷、柳眉、劍麻、人潮”等。“人潮”指“像潮水般的人群”,這里的“潮”沒有具體的形狀,主要通過“潮”字來表達“人”的一種氣勢、規模和程度。與之類似的還有“車流、林海、石林”等。
13.N1表示原因或者源頭,N2表示結果或者產物,比如“火災、汗漬、戰禍、災荒、水患、霜災”等。這類名名復合詞內部語義關系隱含謂詞“(由于)……而造成的……”。我們可以用[Y2α;[引起(X1,α)]]來表示這一類詞的語義關系。
14.N1表示特征,在復合詞中充當形容詞的角色,用來說明N2的特征或者狀態。其圖式為:[Y2α;CHAR([謂詞(X1,α)])]。此處的“CHAR”指的是“……的特征”,謂詞相當于英文的be動詞,表示某種狀態。比如“海藍、鉛灰、山國、樓房”等。《現代漢語詞典》對“樓房”的釋義為:“兩層或兩層以上的房子”,對“山國”的釋義為:“多山的國家或者多山的地區”。也就是說,“樓”和“山”分別是“樓房”和“山國”的特征。
15.N1N2的語義為比喻、隱喻或者轉喻義,原先的語義隨著時代的變遷逐漸被喻化后的意義所取代。比如“法網、風波、頭角、金蘭、炮灰、谷底”等。通常來說,在使用和理解該類詞時,更多地是將這個詞作為整體去修飾另一個成分,而非復合詞兩個語素本身。因此,我們將這個未知的被修飾語標為Z。由此得出的圖式為:[Zα,[像(α,Y2)];[隱含謂詞(α,X1)]]。如“谷底”意為“山谷的底部,比喻下降到的最低點”。
16.N1多為單位詞,表示N2發生的頻率或者效率。這類名名復合詞的內部語義關系隱含謂詞“按……來進行”或者“以……為單位來進行”,其圖式為:[Y2α;[Y3(X1,按照α)]],比如“日報、周刊、日薪、月工、課時”等。“年息”是“按年計算的利息”,“班會”是“學校、工廠、部隊等以班為單位召開的會”等。
四、結語
本文以Jackendoff的平行構架為理論基礎,考察了漢語雙音節名名偏正復合詞的語義特征。研究表明,漢語雙音節名名偏正復合詞的內部語素有16種語義關系,而且這些語義關系均可借助平行構架理論來創建與其相應的圖式,從而概括出同類復合詞的語義特征。
通過對復合詞內部語義關系的分類,我們可以統一這些詞語的基本釋義模式。比如,“壁燈”“壁布”“壁畫”“壁掛”“壁紙”等詞同屬于“位置”類的語義關系。《現代漢語詞典》對它們的釋義基本上具有一致性:
【壁燈】名 裝置在墻壁上的燈。
【壁布】名 貼在室內墻上做裝飾或保護用的布。
【壁畫】名 繪在建筑物的墻壁或天花板上的圖畫。
【壁掛】名 掛在墻壁上的裝飾物。
【壁紙】名 貼在室內墻上做裝飾或保護用的紙。
然而,“壁報”與上述復合詞的語義關系一樣,《現代漢語詞典》的釋義卻不同:
【壁報】名 機關、團體、學校等辦的報,把稿子張貼在墻壁上。
倘若做如下修改,釋義的一致性就會更好:
【壁報】名 張貼在墻壁上的文字報道。
本文僅選取了《現代漢語詞典》收錄的部分名名偏正復合詞作為語料,不能窮盡此類復合詞的語義類別。如果能夠進一步擴大語料范圍甚至對所有句法結構的漢語名名復合詞進行全面的研究,無疑會更加客觀地分析它們的構詞規律,進一步揭示它們的語義特征。
參考文獻:
[1]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Z].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
[2]陳昌勇,端木三.雙音節復合詞內部語素的詞類標注和統計分析[J].漢語學習,2016,(1).
[3]陸志韋.北京話單音詞詞匯[M].北京:科學出版社,1956.
[4]林漢達.名詞的連寫問題(上)[J].中國語文,1953,(5).
[5]Li,Charles N.Semantics and the Structure of Compound in Chinese[D].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1971.
[6]Packard,J.L.The Morphology of Chinese:A Linguistic and Cognitive Approach[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
[7]宋春陽.面向信息處理的現代漢語“名+名”邏輯語義研究[M].上海:學林出版社,2005.
[8]楊泉,馮志偉.機用現代漢語“n+n”結構歧義研究[J].語言研究,2005,(4).
[9]王萌,黃居仁等.基于動詞的漢語復合名詞短語釋義研究[J].中文信息學報,2010,(6).
[10]魏雪,袁毓林.基于規則的漢語名名組合的自動釋義研究[J].中文信息學報,2014,(3).
[11]劉正光,劉潤清.N+N概念合成名詞的認知發生機制[J].外國語,2004,(1).
[12]胡愛萍,吳靜.英漢語中N+N復合名詞的圖式解讀[J].語言教學與研究,2006,(2).
[13]黃潔.漢英隱轉喻名名復合詞語義的認知研究[J].外語教學,2008,(4).
[14]周薦.幾種特殊結構類型的復合詞[J].世界漢語教學,1992,(2).
[14]Jackendoff, R.English Noun-noun Compounds in Conceptual Semantics [A]. Pius ten Hacken (ed.).The Semantics of Compounding[C].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16.
[15]Busa,F.Compositionality and the Semantics of Nominals [D].Boston:Brandeis University,1997.
[16]袁毓林.謂詞隱含及其句法后果——“的”字結構的稱代規則和“的”的語法語義功能[J].中國語文,1995,(4).
[17]譚景春.名名偏正結構的語義關系及其在詞典釋義中的作用[J].中國語文,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