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詩經》中的意象以狐這種動物的形式出現不多,共有九篇,其中有四篇詩歌是以狐的形式出現的,還有五篇詩歌中是以狐裘的形式出現的,篇目雖然不多,但是從狐的意象中可以了解周王朝的文化觀念,了解春秋時代文化背景。
關鍵詞:詩經;狐;意象
作者簡介:靳文娟(1993.4-),女,漢,山西省晉城人,哈爾濱師范大學文學院2016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國古代文學。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9)-12--01
在現代文化中,狐這種動物形象我們一般都認為它是狡猾,奸詐,虛偽的貶義符號,但是在詩經中卻多是正面的象征意義,狐意象在詩經中的象征意義主要分為三種,一是象征身份地位,二是象征男性與統治者,三是象征男女戀情。
(一)象征身份地位
詩經中,狐以狐裘的形式出現時,是身份地位的象征,《詩經·秦風·終南》中,有“君子至止,錦衣狐裘。顏如渥丹,其君也哉”。[1]裘,說文解字中解釋為,“裘,皮衣也,”狐裘即用狐貍毛做的皮衣,毛序中說到:“終南,戒襄公也,”這是一首勸誡秦君的詩,周平王東遷后,將故都長安一部分土地賜給秦國,這首詩,就是周地遺民勸誡秦君,不要忘記這故周的土地和人民,既然是要勸誡君主,那這里的錦衣狐裘自然不是象征平民百姓,而是說穿著錦衣狐裘的君主。《詩經·邶風·旄丘》中有“狐裘蒙戎,匪車不東。叔兮伯兮,靡所非同”,[2]而狐裘蒙戎,毛傳指為大夫狐蒼裘,那么從詩歌本身來看,這是一些流亡到衛國的人,盼望貴族救濟而不得的詩,當時的人民因為受不了本國統治者的殘酷剝削或是因為戰爭的緣故,紛紛逃亡別國,希望向他國貴族乞求同情。結果一無所得,這首詩便是反應了這樣一種情況,這首詩的第三章用賦法,通過“匪車不東,靡所與同,”說穿著狐裘蒙戎的衛國的叔伯貴族與自己感情不相通,值得注意的是,《左傳·僖公五年》中有出自這首詩的一句話:“狐裘尨茸,一國三公,吾誰適從”這里狐裘尨茸的是一國三公,地位高貴,更能從側面反應出狐裘尨茸指的是穿著狐裘蒙戎的地位高貴的諸侯,《詩經·小雅·都人士》中有“彼都人士,狐裘黃黃。其容不改,出言有章。”[3]其中的狐裘黃黃為我們描寫了一個穿著狐裘黃衫,出口成章,風度翩翩的都人士的形象,狐裘上罩黃衫是當時諸侯的衣服,而文章更是通過“我不見兮,我心不悅,”表達了都人士不見意中人君子女的苦悶悲傷情懷,這是一首懷念意中人的詩。在《詩經·檜風·羔裘》中,同樣是,“羔裘逍遙,狐裘以朝。豈不爾思,勞心忉忉。”[4]作者想念那位穿著羊皮袍,狐皮袍的大夫,但由于種種原因又無法達到目的,心中很是憂傷,羔裘,狐裘都是大夫的服裝,平時穿羔裘,進朝時穿狐裘,懷人之時,多有即景起興者,而此詩全用賦體,通過鮮潔光潤的羔裘狐袍,逍遙遨游的自在態度,將作者心目中心心念念的所想之人描寫了出來。《詩經·豳風·七月》中有“一之日于貉,取彼狐貍,為公子裘。”[5]此狐雖指自然界中的狐貍,但用途依然是“為公子裘”。通過對以上這五首詩的解讀,我們可以看出詩中所描繪的穿狐裘者都不是平民百姓,他們或是顏如渥丹的國君,或是出言成章的都人士,或是可登朝堂的大夫,都是地位高貴的人,需要注意的是,詩經中狐以狐裘的形式出現時,這里的狐裘絕不僅僅是一件衣服而已,它多指代穿著狐裘的人,一般都是采用平鋪直敘,起興的意味不大。多是貴族身份和高貴地位的象征,不可稱之為意象,文化意義不大。
(二)象征男性與統治者
《詩經·小雅·何草不黃》是《小雅》的最后一篇,是一首征夫苦于行役的怨詩,其中有“有芃者狐,率彼幽草。有棧之車,行彼周道。”[6]鄭箋說是“狐草行草止,故以比棧車輦者”而所謂輦者就是征夫,用狐比喻征夫,是說他們像狐一樣在野外生存著,沒有歸期,過著非人的生活,痛斥統治者不把征夫當做人,而是當做戰爭的工具,這句詩描寫的特別好,尾毛蓬松的狐貍出沒在路旁深草叢中,征夫們坐著高高的役車,在漫長的大路上漸漸的遠去,四句純寫景,然而景中卻滲透了無法掩蓋的悲傷氣氛,而《詩經·齊風·南山》是一首諷刺齊襄公淫亂無恥的詩,其中有“南山崔崔,雄狐綏綏。魯道有蕩,齊子由歸。既曰歸止,曷又懷止?”[7]以南山,雄狐起興,末句用設問句式,留給讀者思考,南山是齊國的山名,以此象征齊襄公地位的尊嚴,雄狐綏綏是雄狐緩慢行走求偶的樣子,以此來象征齊襄公追隨文姜,這里的雄狐指代男性,說白了就是比作齊襄公,《詩經·邶風·北風》中“莫赤匪狐,莫黑匪烏。惠而好我,攜手同車。其虛其邪? 既亟只且。”[8]描寫的是人民不堪衛國虐政,招呼朋友共同逃亡的詩,前兩章起興,通過對風緊雪盛的描述,來渲染悲慘氣氛,后兩句自問自答,通過人的緊張將迫不及待的氣氛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末句的赤狐,黑烏象征暴虐的統治者,沒有不紅的狐貍,沒有不黑的烏鴉,以喻統治者皆惡也。
(三)象征男女戀情
《詩經·衛風·有狐》是一首女子憂念他流離失所的丈夫無衣無裳而作的詩:
有狐綏綏,在彼淇梁。心之憂矣,之子無裳。
有狐綏綏,在彼淇厲。心之憂矣,之子無帶。
有狐綏綏,在彼淇側。心之憂矣,之子無服。[9]
其中三章都以詩人見狐起興,通過在彼淇梁,在彼淇厲,在彼淇側,層層遞進,詩人見狐貍慢慢行走,聯想愛人流離失所,貧困的沒有衣服穿。
注釋:
[1]《詩經·秦風·終南》.
[2]《詩經·邶風·旄丘》.
[3]《詩經·小雅·都人士》.
[4]《詩經·檜風·羔裘》.
[5]《詩經·豳風·七月》.
[6]《詩經·小雅·何草不黃》.
[7]《詩經·齊風·南山》.
[8]《詩經·邶風·北風》.
[9]《詩經·衛風·有狐》.
參考文獻:
[1]程俊英.詩經譯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40.
[2]孫秀華.《詩經》狐意象發微[J].中國礦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