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罪惡之家》是一部由英國劇作家J.B.Priestley創作的三幕劇,被認為是20世紀英國戲劇界的經典作品之一。于1945年9月首次公映。該劇描繪了上層中產階級伯林一家的命運是如何在一夜之間經歷劇烈變化,所有這些都是由一位檢察官的意外探訪揭示了關于這個家族一個駭人聽聞的故事引起的。該劇自上映以來便受到多方追捧,取得了持久成功,同時也受到了多方批評。
關鍵詞:《罪惡之家》;宗教視角;七宗罪
作者簡介:周瑩(1991.6-),女,漢族,陜西省延安市人,延安大學外國語學院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專業,研究方向:英美文學方向。
[中圖分類號]:J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9)-12--01
1、故事背景
故事發生在1912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夕,英國陷入了經濟蕭條,整個帝國都處于虛假繁榮之中,尤其是貴族和新興的資產階級,故事中的伯林家族就是典型。當被問及未來時,父親阿瑟伯林一個“臉色陰沉的人”,評論說戰爭不太可能發生,因為“有太多的利害關系,……戰爭沒有任何好處”。劇中,伯林家族代表了新的上層資本主義家庭,他們通過勤勞積聚了巨額財富,并試圖通過躋身貴族行列來保障家族的未來。故事中的階級固化趨勢日益明顯,從伯林家族與在政治上擁有更多權勢的克羅夫特家族聯姻就能看出。
有階級固化的地方,必然就會有擴大的階級差距。史密斯伊娃的死,我們故事中的“隱形”女主角,表明一個事實,即伯林家族的蓬勃發展是靠剝削和壓迫普通工人實現的,如伊娃被迫失業,間接導致了她后來的悲劇。盡管伯林家族努力淡化資本家和下層工人之間的沖突,但這種沖突依然存在,并日益惡化。幾乎與此同時,在俄國,類似的沖突在社會主義思潮的推動下,發展成為一股強大的力量,足以推翻任何擋阻礙它發展的力量,并在五年后結束了羅曼諾夫王朝。
綜上所述,1912年的英國走到了歷史的十字路口,即使表面上無比繁榮,也無法抵御后來拖垮大英帝國的反動勢力。顯然,J. B. Priestley對日期的設定并非隨意而為之。
2、七宗罪
七宗罪是基督教教義中的七大原罪。他們是傲慢,貪婪,淫欲,嫉妒,暴食,憤怒和懶惰。事實上,伯林一家,包括杰拉爾德·克羅夫特,都受到了七宗罪的擺布。以阿瑟·伯林為例。在戲劇的一開始(第一幕),我們看到一個驕傲的阿瑟·伯林形象,因為他剛剛讓女兒希拉和杰拉爾德·克羅夫特訂了婚,從而獲得了一個強大的盟友。盡管他說話的方式有點土里土氣,但在古爾探長向他透露伊娃·史密斯的死訊之前,幾乎在他身上找不出任何不得體。在調查過程中,伯林先生自我標榜的社會優越感和古爾探長得不卑不亢形成了鮮明對比。劇中柏林先生很容易暴怒:在工廠里,他把憤怒帶給那些違抗他命令的工人;在家里,他對埃里克“不合作”的態度感到憤怒;面對檢察官,他對后者對他身份的“不尊重”大發雷霆。伯林更關心的是維護他建立起來的現有管理體系,而不是真相。這意味著,任何試圖破壞現有管理體系的行為,哪怕是合理的行為,都將招致他無情的報復。在伯林先生我們身上看不到多少人性的因素。
在描寫社會和階級沖突的小說中,貪婪是個永恒的主題。這部戲劇中,貪婪是理解伯林行為的關鍵。伯林自稱是一個“冷靜務實的人”,他的人生目標是讓自己和家人的利益最大化。劇中他的貪婪表現在:建立一個有良好的前景的工廠,把女兒嫁給杰拉爾德以尋求一個爵位,保證他的個人財富和社會聲望。自然,伯林先生毫無節制的貪婪導致了他拒絕為了共同利益而妥協,并解雇了伊娃·史密斯。
最具諷刺意味的是,希拉與伊娃之死也有關,這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即使是最優越的家庭也存在的等級制度。這里的“等級制度”并非字面上的意思,而是對年輕一代的家長式壓迫。像希拉這樣地位的女孩,不可能在婚姻和其他重要問題上自由選擇,也不可能僅僅因為愛情而結婚。此外,長期不接觸真實社會,希拉幾乎不知道維持經濟上富足的生活有多么困難,她的舉止,無論多么得體溫和,不可避免地帶有一種優越感,一旦受到挑戰,這種優越感就會轉化為敵意。在劇中,探長引導希拉自我懺悔,僅僅因為她的嫉妒,致使伊娃失去一份好工作,從此沒有機會再找到另一份工作。盡管希拉天性善良,但正如探長所說,人們必須承認,她對伊娃的死負有“部分責任”。
在劇中所有角色中,埃里克最具層次感和復雜性。即使杰拉爾德·克羅夫特這樣一個通達世故的人,也不敢對埃里克的行為作肯定的評論。隨著故事的發展,人們發現埃里克與伊娃也有著不同尋常的親密關系,只是他在經濟上和精神上都無法進一步發展這段戀情。一方面,埃里克對父親毫無保留的野心和扭曲的道德取向感到厭惡。然而,他卻不敢掙脫家庭的枷鎖,尋找另一條出路:他從父親的公司偷了一大筆錢,維持了短暫的戀情,也結束了與伊娃的幸福未來。雖然埃里克這個角色并不完全是被批評的對象,但他確實給讀者留下了暴食和懶惰的印象,他把大把時間浪費在喝酒上,無法把自己塑造成一個自立的人。從經驗主義的角度來看,埃里克的出現是一些英國小說的另一個生動的例子,一個強大的資本主義家庭中那個有缺陷、前途渺茫的兒子。
3、結論
總之,所有參與調查的人或多或少都要為伊娃·史密斯的自殺負責。Priestley的設計最吸引人之處在于,他成功地將這些人物編織進了階級分化和社會壓迫的網中。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伯林家族和杰拉爾德·克羅夫特所表現出來的七宗罪將這位可憐的年輕女士置于命運之手,使后者經歷了謀生的不順、尊嚴的喪失、精神上的創傷,最后對生活的絕望。雖然埃里克和希拉身上也有一些閃光點,但他們也無法擺脫制度的影響,Priestley這種以社會主義為導向的思維方式,對邊緣群體的壓迫,是值得批判的。
參考文獻:
[1]Priestley J. B.An Inspector Calls[M].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1980.
[2]普里斯特利.罪惡之家[M].趙灗, 譯注.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