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榮貴
摘 要:酒后駕車導致了大量的交通事故,給人民生命、財產帶來嚴重危害,酒后駕車治理已成為道路交通事故預防工作中的重點。加強宣傳教育力度,力爭從源頭上堵住酒后駕車行為的發生。加大執法檢查力度,切實維護公眾的交通安全。
關鍵詞:酒后駕車;危害;預防對策
中圖分類號:C913.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4428(2019)04-0032-02
一、 引言
酒后駕駛顧名思義就是在喝酒后駕駛車輛,它存在著很大的風險。酒后駕車分為飲酒后駕車、醉酒后駕車兩種。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局發布的《車輛駕駛人血液、呼氣酒精含量值與檢驗》國家標準,該標準規定:車輛駕駛人員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等于20毫克/100毫升、小于80毫克/100毫升為飲酒駕車;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80毫克/100毫升為醉酒駕車。
二、 酒后駕車的危害
(一)判斷能力和操作能力降低
飲酒后,對光、聲刺激反應時間延長,本能反射動作的時間也相應延長,感覺器官和運動器官如眼、手、腳之間的配合功能發生障礙。因此,無法正確判斷距離和速度。
(二)產生視覺障礙
飲酒后可使視力暫時受損、視像不穩、辨色能力下降,因此不能及時發現和正確領會交通信號、標志和標線。同時,視野大大減小,視像模糊,眼睛只盯著前方目標,對處于視野邊緣的危險隱患難以發現,易發生事故。
(三)產生心理變態
在酒精的刺激下,有時會過高地估計自己,不計后果、膽大妄為,對周圍人的勸告常不予理睬,往往干出一些力不從心的事。
(四)酒后駕駛員意志薄弱
飲酒后駕駛員易困倦,開車睡著了,把人撞了他都不知道,事故危害性、公共安全的危險性非常大。表現為行駛不規律、空間視覺差等疲勞駕駛的行為。據統計,駕駛員酒后開車,其發生交通事故的比率為沒有飲酒情況下的16倍。
開放不斷深化發展的今天,我國的各項事業飛速發展,道路交通也發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各種車輛的迅猛增加、交通流量的大幅增長為國家的經濟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但另一方面由于個別機動車駕駛員嚴重不負責或違反交通法規,導致了交通事故的屢屢發生,嚴重危及社會公共安全和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
三、 酒后駕駛之所以容易發生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
(一)頭腦興奮,超速行駛
交通安全對每個駕駛員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事情,安全是第一位的。只要車輪一動,車輛上路,就存在安全與不安全的問題。作為駕駛員要正視它,認真對待它,不能有任何疏忽和麻痹大意。但是,有些駕駛員卻抵擋不住酒香的誘惑,明知喝酒不利于開車,但心懷僥幸,違規喝酒。結果在酒精的作用下,大腦異常興奮,超速行車,搶道而行。結果車越開越快,人越來越危險,車輛一旦越過了它的制動安全區就會失控,這時出現“突發”情況就非常容易發生交通事故。
(二)思維方式片面,盲目行駛
正常情況下,要求駕車時的駕駛員根據路面的各種信息,做出正確的判斷和處置,由于每個人的思維方式不同,對同樣看到的事物可能做出不同的判斷。比如在過交叉路口或超越停滯不前在路邊的車輛時,有經驗的駕駛員雖然未發現路邊的障礙,但他也會想到路邊可能會有情況,會做出減速鳴號并采取相應措施。而酒后行車的駕駛員在酒精的作用下,不可能有清晰的思維,在頭腦中容易產生麻痹思想,有情況而不能果斷地采取應急措施,盲目行駛,最終導致交通事故的發生。
(三)時空觀念滯后,倉促行車
正常情況下,駕駛員在運行中要具有一定的超前的時空觀念,做到運行時間與空間相統一,以做到前方行車與空間發生的沖突時,能有預見性地降低速度,減少或避免事故的發生。但在人們喝了酒后,往往會在大腦中出現一片混沌狀態,頭腦朦朦朧朧,對周圍的一切事物熟視無睹,出現一種“真空”狀態,尤其是喝酒過量后更容易出現這種狀態。這時一旦駕車行駛,在酒精的作用下,就會失去時間與空間的概念,倉促行車、造成事故。
(四)心理緊張,違規行車
酒后駕車的駕駛員,一般都會產生一種害怕的心理,他們既害怕被交警查到而受到處罰,又害怕因頭腦不清,釀成交通事故。因為過分的擔心會造成精力分散,導致注意力不能很好地集中到駕車行駛上來,這時一旦遇到突發情況,就不能及時有效地加以控制,或違章超車、違章會車、判斷錯誤、不按規定車道行駛、違反交通標志、標線等,凡此種種都給交通安全留下隱患。
四、 酒后駕車造成的影響
酒后駕車自然會造成一定的嚴重后果,種種事例可以說屢見不鮮。具體說來,其影響可以大致包含幾個方面:
首先,酒后駕車釀成事故后,給當事人雙方造成直接傷害。
其次,酒后駕駛造成事故后,會給家庭帶來不幸,給當事人的財產帶來損失。
再次,酒后駕車造成事故,也會給社會安全帶來一定的隱患。
車禍猛于虎,道路交通事故已越來越成為一個非常嚴重的社會問題,這已被世界很多國家和人們形成共識,可以說對家庭乃至社會都造成重要的影響。
五、 酒后駕車的預防對策
(一)從根本上治理酒后駕駛的交通違法行為
單靠交警部門堵、查、管、處是達不到目的的,必須形成全社會的監督、疏導氛圍,需要用法律、行政、經濟、教育等多種手段齊抓共管,綜合治理,從源頭教育、預防、嚴管、嚴治、嚴懲、嚴處多措并舉、多管齊下,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二)尋找現代文明與傳統文化之間的結合點
讓“開車不喝酒,酒后不開車”成為一種社會美德。有酒不喝不行,喝酒不勸不行,勸而不喝也難,這就必須通過正確引導,把勸酒、飲酒的陳規舊俗引導到理性化軌道上來。
(三)加強宣傳教育力度
力爭從源頭上堵住酒后駕車行為的發生。宣傳教育是交通管理工作的輿論基礎,是預防和減少交通事故的有效途徑,同時也是從源頭上杜絕酒后駕車這一行為的根本保證。要在全體機動車駕駛員中間,大力宣傳交通法規及政策,向他們講清因喝酒而可能造成交通事故的危害,講清遵章守規是追求經濟效益和追求生命財產安全的重要保證。增強駕駛人飲酒不駕車、駕車不飲酒的自我約束力,提高自覺性,做一名對自己、對家庭、對社會負責的駕駛員。
(四)加大執法檢查力度
切實維護公眾的交通安全。作為交通法規直飛單位的交警部門應加大執法力度,進一步做好對行車駕駛員的安全檢查,認真查處那些不守法規、視生命和財產為兒戲的酒后駕車人員,依據有關法規要求對酒后駕車人進行嚴肅處罰,對已造成事故的更要依法從重處罰,以嚴懲嚴罰來有效阻止酒后駕車行為的發生。對酒后駕車的違法現象,作為日常執勤執法的一項重要內容,堅持常抓不懈,形成日常化、制度化、規范化,決不能形成集中整治嚴管,平時疏于管理、視而不見的惡性循環。對情節較重的酒后駕駛員一定要依法執行拘留或取消駕車資格,從而杜絕酒后駕車。
(五)加大科技應用
增加執法檢測設備。酒精檢測儀是目前應用最廣的檢測設備,但配備數量少,需增加基層交警部門的配備數量。另外,需進一步研發易操作、易攜帶、準確性高的檢測設備,提高對酒后駕車的檢測水平。
六、 結論
我們每一個人,無論身份、地位,無論被動與主動,都是道路交通的參與者,道路交通安全與每個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酒后駕車是嚴重的交通違法行為,它無情地吞噬著無辜的生命。酒后駕車肆意地褻瀆著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愿天下所有駕駛員謹記“司機一杯酒,親人兩行淚”的血的教訓,讓悲劇不再上演,讓我們以生命的名義,謝絕酒后駕駛。
參考文獻:
[1]欒穎娜.論我國“酒駕”問題的治理對策[J].太原師范學院學報,2010(1).
[2]朱靖利.關于酒駕行為之立法思考[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2010(52).
[3]王毅.整治酒后駕車違法行為需要長效機制[J].綜合運輸,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