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麗華
摘 要:本文通過對教育扶貧相關理論以及推行現狀的分析,探討推行十二年義務教育對實現教育扶貧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十二年義務教育;教育扶貧;學前教育;高中階段教育
中圖分類號:G5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4428(2019)04-0131-02
一、 引言
早在2013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湘西考察時就提出了“精準扶貧”的重要指示。在“扶貧”前加上“精準”二字,顧名思義便是扶貧時要做到精準識別扶貧對象、精準探究致貧原因 、精準開展幫扶工作,使得扶貧工作卓有成效,真正能夠做到“精準”二字。在得到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后,各地區政府紛紛響應,“因地制宜”“各顯神通”,出現了產業扶貧、科技扶貧、電商扶貧、教育扶貧、搬遷扶貧、“兜底”保障式扶貧等多種扶貧方式。從20世紀60年代起,學者們就開始關注教育扶貧的功能,不斷呼吁加強農村教育,促進城鄉教育一體化。貧困地區長期貧困的狀態,已經不僅僅局限于經濟上貧困,文化上的貧困以及由此派生出的社會問題已經成為阻礙地區經濟持續發展的重要問題。正所謂“扶貧必扶智”,教育扶貧在精準扶貧中能夠起到不可或缺的基礎性作用。
二、? 教育扶貧綜述
(一)教育扶貧理論淵源
1. 基于貧困文化理論
美國人類學家奧斯卡·劉易斯的“貧困文化理論”認為,窮人由于其居住環境、個人觀念的獨特性,在人際交往當中趨向于進行窮人間的集體互動,逐漸脫離社會群體,這種行為習慣逐漸形成了一種傳統,即“貧困文化”,并由此代代傳承下去,不斷被強化、鞏固,安于現狀逐漸成為共識,擺脫貧困便更加艱難。因此,想要從根本上改變貧困人口這種陳舊的思想觀念,為他們走出貧窮提供原動力,教育便必不可少。
2. 基于人力資本投資理論
諾貝爾獎獲得者、美國經濟協會會長西奧多·W·舒爾茨于1960年發表了題為《人力資本投資》的演說。演講上,舒爾茨指出,人力資本是當代國民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人的因素在影響經濟增長當中是最為重要的因素,人力資本投資的投資回報率,相比于其他投資形式而言,也是相對較高的。因此,增加人力資本投資,積累人力資本,對于改善貧困地區經濟貧乏的狀態至關重要。由此,教育扶貧便被提高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二)教育扶貧相關政策
1. 發展學前教育
學前教育是幼兒教育最基礎的階段,要大力發展學前教育,做到“幼有所育”。大力發展公辦幼兒園,做到每個大村都獨立建園,小村聯合辦園或設分園,采取多種方式鼓勵一些普惠性的民辦幼兒園能夠主動招收那些建檔立卡貧困學生。完善農村學前教育設施,提高幼師的教育資質,落實相應的配備標準,讓貧困地區孩子能夠就近入學,接受有保障的學前教育。
2. 保障義務教育
自1986年我國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后,九年義務教育便開始實施,至今已經33個年頭。在這33年里,義務教育不斷推行、完善,保障貧困地區的義務教育,統籌推進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成為當前義務教育工作的重心。因此,完善農村教育設施、配備相應的師資力量、提高農村地區教育質量刻不容緩。
3. 普及高中階段教育
《高中階段教育普及攻堅計劃(2017—2020年)》中指出高中階段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環節,是學生從未成年走向成年、個性形成、自主發展的關鍵時期,肩負著為各類人才成長奠基、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的使命。普及高中階段教育是鞏固義務教育成果、提高新一代青年人綜合素質、加強人力資源建設的迫切需求。因此,在農村地區解決農村孩子“上學難”問題、改善辦學條件、完善財政資源投入是提高農村貧困地區人口綜合文化素質的必然要求,也是他們擺脫貧困,走出大山的重要推動力。
4. 加快發展職業教育
職業教育旨在讓受教育者掌握從事生產活動時所必需的知識、技能和職業道德,旨在讓其掌握實際的工作技能,自“十一五”規劃綱要實施以來,我國的職業教育體系也在不斷完善。在農村地區加快發展職業教育,開通貧困人口進行職業教育的“綠色通道”,減免學雜費、優先招收和安排就業,實現脫貧舉措與職業技能培訓相配套。這對于貧困地區來說,是緩解家庭經濟負擔、擺脫家庭貧困狀態的重要助推器。
(三)教育扶貧推行情況
自黨的十八大以來,教育部始終深入貫徹落實黨的脫貧攻堅決策部署,不斷推進教育扶貧政策的實施,聚焦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以教育扶智為貧困地區脫貧的突破口,讓許多貧困地區的孩子走出大山、擺脫貧困,有機會在更廣闊的藍天展翅翱翔。
教育部為推進教育扶貧工作,配套出臺了一系列行動計劃和政策指南,與地方落實脫貧攻堅舉措相協調,兩者相輔相成,取得了極為矚目的成果。至2018年底,832個貧困縣已基本完成教育設施建設任務,義務教育大班、超大班數量比2017年分別減少了18.9%和48.7%,為近10年最大降幅。全國28萬名農村特崗教師活躍在中西部22個省(區)1000多個縣3萬多所農村學校(村小、教學點)。有28個省份通過在學免費、學費補償和國家貸款代償等方式,每年吸引4.1萬名高校畢業生直接到農村中小學任教。除此以外,教育扶貧招生傾斜政策也正面向貧困地區不斷落實,2018年專項計劃共錄取農村和貧困地區學生10.38萬人,這一數字在2019年仍有望增長。
(四)教育扶貧存在的問題
盡管目前教育扶貧政策正如火如荼地推行著,但這幾年來,各種各樣的問題也是層出不窮。其中,學前教育問題是目前困擾許多家長的一個大難題。入園難、入園貴的問題仍然沒有得到妥善解決;幼教體系不健全、幼兒園規章制度不規范、辦學條件不充分;師資隊伍建設滯后,虐童事件頻頻發生。學前教育問題已經成為社會一大熱點問題,則則觸目驚心的報道更是讓許多家長惶惶不安,解決貧困地區的學前教育問題迫在眉睫。
除此以外,貧困地區高中階段教育不發達、高等教育缺乏也是制約地區經濟發展、阻礙教育扶貧持續推進的一大絆腳石。辦學設施落后、師資力量不足的問題首當其沖;孩子的入學經費、生活費同樣也是困擾貧困地區家長的難題。這就導致貧困地區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遠遠低于城市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從而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貧困地區孩子們未來的發展。
三、 十二年義務教育
(一)義務教育延長方向
在目前九年義務教育的基礎上,推行十二年義務教育,延長方向無非兩個方面,一是學前教育、一是高中階段教育。只要條件成熟,無論義務教育向哪個方向延伸,都能很大程度上解決貧困地區目前教育上仍然存在的問題,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貧困地區家庭經濟負擔的同時,提高貧困地區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和自身綜合素質。本文就兩個延長方向論述其必要性:
1. 向學前教育延伸
(1)針對目前的“入園難”“入園貴”等問題,實施學前義務教育能夠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在農村地區實行學前義務教育,可以很大程度上體現其公益性、義務性的特點,促進農村地區義務教育體系的完善、學前教育設施和師資力量的擴充與提高,在“硬件”方面解決“入園難”的問題。不僅如此,學前義務教育更是可以充分發揮其公平性的特點,面向所有學齡前兒童統一招生、統一教育,培養孩子在學齡期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形成一個良好的行為習慣和性格特征。
(2)學前義務教育可以提供一個有質量保障的學前教育。無論是在飲食方面,還是師資力量方面,實行義務教育都可以使其有所保障,這樣一來,可以大大減少“虐童事件”的發生,給學齡前兒童提供一個健康的學習環境,也給家長一份放心,給社會一份安心。
2. 向高中階段教育延伸
(1)實行高中階段教育是提高貧困人口素質的重要推手。貧困地區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低主要就是由于高中階段教育沒有能夠得到普及,許多孩子初中畢業后便不再繼續接受教育,選擇打工或是務農。在沒有足夠的知識儲備以及技能的前提下過早地進入社會,無論是對他們的個人成長與發展還是對整個社會的發展與進步而言,都是不利的。青少年犯罪率的飆升已經成為社會一大難題。這一問題的出現究其根本,就是由于在他們踏入社會之前沒有能夠得到很好教育,導致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出現了偏差,從而做出危害社會的行為。若是能夠在他們心智已經健全的青少年時期,讓他們有機會接受高中階段教育,學習知識和技能,同時加以正確的引導和教育,青少年犯罪率居高不下的問題一定能得到有效解決。
(2)高中階段義務教育能夠很大程度上減輕受教育對貧困地區家庭的經濟負擔。高中階段高昂的學雜費讓許多貧困地區的家庭望而生畏,一些中高等職業學校的學雜費對于貧困地區家庭來說也是難以承受。而實行義務教育,不僅能在經濟上緩解接受高中階段教育對于貧困家庭的負擔,也有利于我國職業教育的發展和教育體系的健全。
(二)對扶貧的重要作用
1. “義務”助推扶貧
貧困地區的貧困首先體現在其經濟上的拮據,因此,緩解貧困地區家庭經濟上的負擔也就成了扶貧的一項重要內容。義務教育由于其免費性、普及性、公益性的特點,在貧困地區廣泛推廣,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緩解貧困家庭的經濟負擔,讓接受教育不再成為貧困家庭一項無法承受的支出。
而當前,九年義務教育已經在全國范圍內推行,想要在初中畢業后進一步接受職業教育、高中階段教育甚至是高等教育,其間的支出對于一個貧困家庭,特別是擁有不止一個孩子的家庭來說,很有可能無法承受的。因此,將義務教育進行延伸, 繼續實行高中階段義務教育,免除高中三年的學雜費或是有針對性地進行經濟上的補貼,這對于貧困地區想要繼續接受教育的孩子來說,無疑是一大福音。
2. “教育”反哺扶貧
習近平總書記屢次強調“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而教育則是“扶志”與“扶智”的重要手段。然而當前的九年義務教育所傳授的知識和技能卻是遠遠不夠的,想要真正做到扶思想、扶觀念、扶信心;扶知識、扶技術、扶思路,就必須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和職業教育,喚起貧困地區群眾自主脫貧的信心和斗志,用知識和技術作為強有力的武器,打破貧困的壁壘和貧困代際傳遞的噩夢,從根本上鏟除滋生貧窮的土壤。
當出現一批通過接受教育走出貧困的人時,他們就又可以反過來繼續支持家鄉的扶貧工作。如此形成一個良性循環,地區脫貧便指日可待,繼而全國范圍內脫貧攻堅戰的勝利也并非難事。
四、 小結
在目前九年義務教育已經較為成熟的基礎上,未來推行十二年義務教育可以說大勢所趨。目前,全國已經有許多城市相繼試行十二年義務教育,并且取得了不錯的成效。如今,扶貧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開展,教育扶貧作為其中的重要推手,若是能夠結合義務教育的延伸一同開展,兩者相輔相成,必定能使得扶貧工作更加卓有成效。
參考文獻:
[1]沈紅.中國貧困研究的社會學述評[J].社會學研究,2000(2):91.
[2]謝君君.教育扶貧研究評述[M].上海:復旦教育論壇,2012,10(3):66-71.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高中階段教育普及攻堅計劃(2017-2020年)[Z].2017-03-24.
[4]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國務院扶貧辦.深度貧困地區教育脫貧攻堅實施方案[Z].2018-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