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萬珺 賈甜甜
摘 要:本文使用國泰安江蘇省工業上市公司數據,研究了企業實際稅負對企業經營行為的影響。實證研究發現,實際營業稅稅率每提高1單位,江蘇省制造業企業的新增固定資產投資平均減少1.25億元,企業總資產收益率平均下降12.1%,每股收益下降11.7%。稅率對生產和盈利指標的影響對于私企更嚴重。本文為中國針對制造業減稅的政策提供了證據。
關鍵詞:稅收負擔;實際稅率;新增固定資產投資;盈利能力
中圖分類號:F27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4428(2019)04-0105-02
一、? 引言
中國增值稅改革(2004—2009年)、內外資所得稅并軌(2008年)、營改增(2012—2016年)等稅改的推進,對于企業稅負的統一化、縮小稅負差異導致的資源配置扭曲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近年來中國宏觀經濟增速下行,為進一步降低企業稅負成本提出了要求。供給側改革的“三去、一降、一補”,“降”即是降成本,旨在通過減稅提高中國企業的經營能力,促進經濟實現結構性轉換,防止經濟出現大幅衰退。在此背景下,測算中國企業的實際稅收負擔對企業經營的影響,對于此輪供給側減稅,具有重要的實踐指導意義。
早期文獻認為增值稅轉型改革促進了企業新增固定資產投資,企業通過使用資本代替勞動的方式,提高了全要素生產率。但是,近期部分文獻將企業生產率的增長更多地歸因于所得稅加速折舊政策,而不是增值稅轉型
。此外,部分文獻研究了稅改對于制造業企業出口、杠桿率、成本加成率的影響。類似地,國外針對企業資本所得稅改革的文獻發現,企業資本稅改革對企業投資活動具有顯著影響。但是,對于中國企業實際稅負的測算及其對企業生產和經營能力影響的研究,目前仍然缺乏實證方面的證據。
本文選取國泰安中國上市公司財務報表數據,討論企業的實際稅負與企業經營行為和績效之間的關聯。面板模型估計結果顯示,企業實際稅收負擔與企業新增投資之間存在負相關關系,平均而言,營業稅實際稅收負擔每提高1個百分點,工業企業的新增固定資產投資平均減少1.25億元。使用企業實際稅負的滯后一期數據進行回歸,發現企業營業稅實際稅負每提高1單位,企業總資產收益率(ROA)將下降12.1%,每股收益(EPS)將下降11.7%。進一步分樣本回歸,發現企業地理位置、營收規模、國有背景等因素對于企業稅率的邊際成本具有顯著影響。
二、 數據和變量
本文使用的數據來自國泰安上市公司數據庫中江蘇省企業的年度財務報表,樣本區間是2003—2017年,制造業上市公司共309家。定義企業營業稅(bustax)和所得稅(incomtax)實際稅負率為企業實際繳納的對應稅費額與總營業收入的比值。定義企業新增投資為相鄰兩期固定資產存量的差分,單位為百萬元。企業經營業績選擇了企業的總資產收益率(ROA,凈利潤與總資產的比值)、凈資產收益率(ROE,凈利潤與股東權益的比值)、每股收益(EPS,凈利潤與流通股數的比值)、營業利潤率和凈利潤率。
樣本期間工業企業總實際稅負率、營業稅率、所得稅率的均值分別為6.25%、0.71%和1.74%。2009—2012年間企業的實際稅負率處于歷史低位,而2013—2017年間,企業的實際稅率顯著提高,給企業經營帶來了較大的壓力。各行業中,批發零售業、信息傳輸業的總實際稅負率超過整體工業實際稅負率,電熱水供應、交通運輸業的總實際稅負率顯著低于工業平均值。從企業利潤指標數據來看,受2008年金融危機的影響,企業的盈利能力降至低點。政府隨后推出的“四萬億”刺激計劃,帶動了2009—2010年企業利潤的上漲。2010—2014年四萬億刺激計劃的后遺癥開始出現,隨著僵尸企業的產生和發展,企業盈利能力明顯下滑。2013年推出供給側改革之后,企業的盈利能力有所恢復。
從數據中可見,在2013年以后,企業實際稅負比較高,同時企業的盈利能力出現下降,企業稅負與企業盈利能力可能具有負相關關系。下文從計量模型的角度對此進行驗證。
三、? 實證分析
為研究企業實際稅負對企業經營行為的影響,筆者構建了如下的面板固定效應模型:
其中,Y是被解釋變量,表示企業新增固定資產投資invest,或企業盈利指標profit;tax代表企業營業稅、所得稅實際稅率,X為企業特征變量集,包括企業的資本密集度(klq,固定資產額與員工人數的比值,單位百萬元/人)、企業規模(lnrevenue)、托賓Q(tobinq)、流動比率(liq)和國有股持股(SOE)。Industry和year是行業、年份個體效應。
表1匯報了估計結果。表格第(1)列顯示了企業的實際稅負的提高對企業新增投資的不利影響。企業總實際稅率每提高1單位,制造業企業新增固定資產投資減少0.2831億元。由于企業新增固定資產增加,會增加企業的資本強度(即資本密集度),因此企業稅負會對企業的要素投入比例(資本勞動比)進而對要素利用效率產生影響。資本強度,即資本勞動比,反映了單位勞動力所擁有的固定資產。表格第(2)列分析了企業實際稅率對資本強度的影響。企業營業稅實際稅率每提高1單位,企業的資本強度下降2.65萬元/人。
當企業的成長質量提高時,其利潤率和納稅能力可能均得到提升,表現為企業的盈利能力和實際稅負之間存在雙向因果關系。為了避免雙向因果導致的內生性偏誤,模型對所有解釋變量均采用一期滯后值。另外,模型選擇總資產收益率(ROA)的自然對數作為因變量,其回歸系數表示當實際稅負提高1單位時,企業盈利能力變動的百分比。表格第(3)列研究了企業實際稅負率對企業盈利能力的影響。企業營業稅實際稅負每提高1單位,企業總資產收益率下降12.1%。企業稅負對企業ROE、EPS等指標的影響類似。
進一步分樣本分析,可以發現地理位置、資本密集度、公司規模、股東背景等因素,對于企業稅負的敏感度具有顯著影響。那些資本密集度高的、營收規模高的私營企業更容易遭受實際稅負上升帶來的投資減少和盈利能力下降。企業營業稅稅率上升對國有公司新增投資的影響并不顯著,而對非國有控股公司新增投資計劃具有不利影響,并造成公司每股收益的下降。這意味著,國有股東背景的企業具有一定的市場壟斷地位,從而能夠在高稅負的條件下維持高利潤。
四、 結論與對策
本文研究了企業實際稅率上升對于企業新增投資計劃和盈利能力的影響。樣本年期間,企業各項稅負和總稅負實際稅率呈現下降趨勢,相反,企業ROE、ROA、EPS等盈利指標都呈現上升趨勢。本文通過控制企業規模、資本密集度、流動比率、托賓Q值、是否國有股持股等變量,采用面板固定效應方法進行估計,結果顯示,企業實際稅負的提高會同時引起新增投資、企業總資產收益率、每股收益、營業利潤指標的下降,說明企業實際稅負的上升對于企業的現金流施加了不利的約束,企業的生產計劃和財務表現均受到企業稅負的影響。
本文得出的相應對策是直觀的。當前中國面臨經濟增長動力不足,企業面臨融資困難、利潤率下降等市場環境,因此,進一步稅改的著力點應當針對制造業減稅。特別地,稅收政策的制定應該注重測算企業的實際稅率,而不僅僅關注名義稅率的大小。
參考文獻:
[1]陳曉光. 增值稅有效稅率差異與效率損失——兼議對“營改增”的啟示[J]. 中國社會科學,2013(8):67-84.
[2]聶輝華,方明月,李濤. 增值稅轉型對企業行為和績效的影響——以東北地區為例[J]. 管理世界,2009(5):17-24.
[3]楊莎莉,張平竺. 企業微觀視角下增值稅轉型的政策效應分析——基于雙重差分DID模型的研究[J]. 中國經濟問題,2014(4):3-12.
[4]許偉,陳斌開. 稅收激勵和企業投資——基于2004~2009年增值稅轉型的自然實驗[J]. 管理世界,2016(5):9-17.
[5]張亦然,苑德宇. 增值稅轉型投資效應再評估——來自上市公司財務報表附注的證據[J].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18(6):89-96.
[6]劉怡,侯思捷,耿純. 增值稅還是企業所得稅促進了固定資產投資——基于東北三省稅收政策的研究[J]. 財貿經濟,2017,38(6):5-16.
[7]劉啟仁,趙燦,黃建忠. 稅收優惠、供給側改革與企業投資[J]. 管理世界,2019,35(1):78-96.
[8]劉行,葉康濤,陸正飛. 加速折舊政策與企業投資——基于“準自然實驗”的經驗證據[J]. 經濟學(季刊),2019,18(1):213-234.
[9]田彬彬,范子英. “營改增”與制造業企業出口——基于倍差法的經驗研究[J]. 社會科學戰線,2017(12):52-61.
[10]申廣軍,張延,王榮. 結構性減稅與企業去杠桿[J]. 金融研究,2018(12):105-122.
[11]康茂楠,毛凱林,劉燦雷. 增值稅轉型、成本加成率分布與資源配置效率[J]. 財經研究,2019,45(2):4-16.
[12]YAGAN D. Capital Tax Reform and the Real Economy: The Effects of the 2003 Dividend Tax Cut[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15,105(12):3531-3563.
[13]YONGZHENG L,JIE M. How does tax incentives affect investment and productivity? firm level evidence from China[J]. American Economic Journal-Economic Policy,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