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奕茗 徐昕怡 董夢婷 徐雪松
摘 要:2017年,李克強總理在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再次強調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雙創”是推動新舊動能轉換和經濟結構升級的重要力量,是促進社會公平和社會縱向流動的現實渠道。在“雙創”的新時代,農民工返鄉創業已經成為城鄉一體化建設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推動力。本文通過文獻調查、訪問調查、問卷調查、實地調查等形式對橫溪鎮農民工返鄉創業的情況進行了調研,總結了農民工返鄉創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旨在為政府、群眾、媒體提出促進農民工返鄉創業的建議,并對中國農村發展、農民工創業提供一些幫助。
關鍵詞:橫溪鎮;農民工;雙創時代;農村建設
中圖分類號:F272.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4428(2019)04-0129-02
一、 返鄉創業的現實意義
(一)研究背景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時代背景下,在政府創業政策的支持下,越來越多的農民工選擇返鄉創業。他們利用在城市務工期間了解到的信息、提升的能力以及獲得的資金選擇回鄉創業,為農村經濟提供了新的機遇,也為優化農村產業結構提供了探索新模式的機會。但由于農民工多數存在教育程度不高,對項目運營缺乏專業知識,以及部分地區存在農民工金融排斥,使得農民工在創業途中,存在著管理、財務以及市場等多重風險,極大地挫傷了農民工的創業積極性,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農村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二)研究意義
此項目調研的意義在于通過實踐調研以及對農民工返鄉創業風險和前景的針對性分析,總結出創業過程中存在的共性問題,為農民工創業提供更多改善的選擇,有利于推動農民工返鄉創業,更好地控制農民工創業過程中的風險,為新農村建設以及城鎮化建設做出努力。細分展開如以下幾點:
1. 深入農村,熟悉農民,通過調研總結出當今農村、農民創新創業的普遍環境氛圍。響應李克強總理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為農創未來更好地發展而提出改進性方案措施。
2. 宣傳“雙創”精神,不斷提高當地人的創業意識水平。在與他們的交流當中,普及創業小知識,努力實現當地人創業知識認識水平的提升,鼓勵更多有夢想、有能力的群體投身創新創業。
3. 針對關鍵群體以及典型創業方式的特征,精準總結,尋找當今農村、農民創新創業的通病,在此基礎上,總結提出高針對性的可行措施,為實現形成創新創業多元主體合力匯聚、活力迸發的良性格局,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二、 橫溪鎮農民返鄉創業現狀及深入分析
(一)農民工返鄉創業基本現狀
寧波市鄞州區橫溪鎮橫溪村地處鎮建成區,為橫溪鎮商貿中心,以房屋租賃、特色農業、商貿三產為集體經濟主要來源,全村有個私企業百余家。近年來,橫溪村將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以及返鄉創業當作城鄉統籌發展、破解“三農”難題的重要途徑,按照“輸出勞動力,帶回生產力;輸出打工者,引回創業者” 的工作思路, 努力促進“勞務經濟”向“回引經濟”“創業經濟”轉變,有力推動縣域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二)農民工返鄉創業的主要類型
1. 橫溪鎮返鄉創業者中大多數興辦餐飲、副食銷售等第三產業,約占全部返鄉創業企業的52%。從事小規模的產業門檻低、成本低,對資金、技術和管理水平要求不高,可以務農的同時開展創業經營。
2. 依托本地農業方面的優勢,大力發展種養殖業和農產品加工業。
3. 依托本地大企業的優勢,引進或者興辦適宜本地發展的產業。農民工返鄉創業者經過多年打工經驗,積累一定資金、技術、人脈以及管理經驗,能夠充分利用當地資源和外來經驗實現較高水平的創業。
(三)農民工返鄉創業的特點
1. 返鄉創業者主要以多年打工經驗的農村勞動力為主,其次是新一代青年農民工。從返鄉創業的行業觀察,主要集中在批發零售業、住宿餐飲業、居民服務業等領域。
2. 在橫溪村返鄉創業者中,中年男性比例大,并具有一定的生產創新技能。從年齡方面分析,31—40歲群體占整個返鄉創業農民工一半以上。一般情況下,返鄉創業者外出打工,基本都可以掌握1至2門的專業技能,并且能夠積累豐富的商業知識和企業管理經驗。返鄉創業者雖然文化水平不高,但通過在打工中不斷學習和實踐,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為返鄉創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3. 返鄉創業者創業選擇中占比最高的是個體經營,其次是私營企業,小部分為合伙經營。從企業規模角度觀察,初次投資規模中占比最高的在5萬元左右。
4. 返鄉創業農民工的企業經營地點和居住地點主要集中在農村。
(四)對返鄉創業的政策支持
1. 降低返鄉創業門檻。放寬經營范圍,鼓勵返鄉農民工等人員投資農村基礎設施和在農村興辦各類實業。只要是農民工返鄉創業符合環境保護、安全、消防等條件的項目,可允許在宅基地范圍內建設生產用房。
2. 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對返鄉農民工等人員創辦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符合農業補貼政策支持條件的,可按規定同等享受相應的政策支持。對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辦的企業,招用就業困難人員、畢業年度高校畢業生的,按規定給予社會保險補貼。對符合就業困難人員條件,從事靈活就業的,給予一定的社會保險補貼。
3. 落實定向減稅和普遍性降費政策,符合政策規定的,可享受減征企業所得稅、免征增值稅、營業稅等稅費減免政策。橫溪鎮農民工從事個體經營有收費減免、稅收減免、小額擔保貸款等扶持政策;農民工創辦企業有放寬準入條件、招商引資和產業發展優惠、稅收減免、社保補貼和崗位補貼、小額擔保貸款貼息、再就業重點企業貸款貼息等扶持政策。
三、 基于調研問卷數據總結問題
(一)部分農民工的想法較為保守
他們認為創業風險較大,害怕創業失敗,因此寧可選擇外出打工以規避創業風險。這一做法會導致農村勞動人口流失,阻礙農村經濟快速發展,空巢老人、留守兒童的問題也會接踵而至。
(二)農民工返鄉創業面臨融資難、融資貴
好多農民工并不是缺乏創業激情,而是缺乏必要的資金支持,資金少、金融支持少、貸款門檻高、融資成本高等問題都成為阻礙農民工返鄉創業道路上的巨石。
(三)農民工創業壓力較大
農民工返鄉創業需繳納多項稅費,例如企業所得稅、增值稅、營業稅等等,這些稅收對尚且處于萌芽階段的企業來說無疑是一筆巨大的開支,對農民工自主創業的積極性也是一種打擊。
(四)國家對農民工的政策需要調整以抗風險
農民工創業既包括個人層面的努力,也包括政府層面的支持。農民工創辦個人企業需經過政府的層層審核,審批手續及審批流程都較為煩瑣,費時費力;農民工創業需面臨創業失敗的風險,社會保障體系尚不完善;國家針對農民工返鄉創業提出的優惠政策覆蓋不夠全面,且在落實過程中尚有疏漏。
(五)農民返鄉創業用地面積不足
一部分非農建設用地處于閑置狀態,例如廠房和調整合并的機構、學校用地、村鎮邊角地、各地存量集體建設用地等,尚未得到開發利用,這是一種浪費土地資源的不合理現象,亟待解決。
(六)創建農民工創業園區,規劃“返鄉創業工程”
農民工返鄉創業需要完善的基礎設施建設、良好的投資環境、有針對性的創業項目。該村鎮農民工的創業缺乏政府的統一引導,因而零散無序。
(七)農民工返鄉創業普及程度不足
部分農民工對縣委、縣政府支持返鄉農民工創業的政策措施、具體辦法并不知情,對身邊創業致富的成功案例也缺乏了解;也有部分農民工對返鄉創業持排斥的態度,認為返鄉創業不如進城打工來的體面。這些片面、錯誤的認知都亟須改變。
(八)農民工返鄉創業缺乏來自地方政府的引導力
農民工返鄉創業對解決農村富余勞動力問題、帶動農村經濟發展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然而當地政府對引導農民工返鄉創業缺乏重視,未能充分發揮返鄉創業的農民工的作用。
(九)大部分農民工的學歷和科學文化素質及思想道德素質較低
受教育因素的限制,部分農民工眼界不夠開闊,缺乏敏銳的商業頭腦,對專業知識也缺乏深入了解,這導致了農民工創業的局限性,難以完成質的飛躍。
四、 得出助推返鄉農民創業的建議
農民工返鄉創業面臨著諸多機遇與挑戰,包括農民工個體特性,心理、文化、創業能力素質以及所面臨的外部創業環境風險。即使國家出臺一系列政策措施扶持農民工返鄉創業,但仍面臨著信息不暢通等問題。
(一)首先要轉變農民工的觀念,堅持尊重創業、因勢利導、積極支持、完善服務的原則,從根本上重視農民工回鄉創業問題。要清楚認識到農民工創業對于改善農村勞動人口剩余,提高農村經濟發展水平和更好地建設新農村的重大作用。
(二)由政府或民間社會組織自發創立“創業者聯盟”,針對農民工返鄉創業的特點設置系統的創業課程,主要圍繞資金、政策和管理層面的知識傳授,幫助農民工解決創業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三)設置交互論壇,讓已經創業或者有創業意向的農民工相互交流,互相學習。同時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利益相關或業務相關的創業者之間的合作。
(四)通過社區、村鎮的宣傳欄張貼海報、宣傳標語等,宣傳“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思想,鼓勵農民工回鄉創業,建設家鄉。
(五)優先解決農民工返鄉創業用地問題。充分利用小城鎮和鄉村的存量非農建設用地,包括閑置土地、廠房和調整合并的機構、學校用地、村鎮邊角地、各地存量集體建設用地等,滿足農民工返鄉創業的用地要求。
(六)積極實施“返鄉創業工程”。積極出臺“返鄉創業工程”規劃,創建較為完善的農民工創業園區,做好交通、通訊、電力、水利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推出一批有針對性的項目,提出創業目標、明確創業條件、落實創業政策,以項目引路,以項目帶動“返鄉創業工程”,要將農民工返鄉創業作為招商引資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讓返鄉創業者享受招商引資政策待遇,為返鄉投資人員創造二次創業條件。
(七)要繼續加強對農民工創業的宣傳力度。可以利用電視、廣播、報刊等新聞媒體,持續地對縣委、縣政府支持返鄉農民工創業的政策措施、具體辦法等廣泛宣傳,并且同時大力宣傳創業先進典型,以吸引更多的農民工返回故鄉,服務家鄉經濟建設。增強返鄉創業農民工的光榮感、責任感和自信心,要引導全社會尊重、關愛和扶持農民工返鄉創業,吸引更多農民工返鄉創業,為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和新農村建設做出貢獻。
(八)加強對農民工返鄉創業的引導。地方政府要把農民工返鄉創業納入當地經濟社會發展規劃中,通過行政、經濟、法律各種手段,培育和引導返鄉創業的農民工成為當地發展第二、 第三產業和現代農業的骨干力量,成為帶領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改善家鄉面貌的帶頭人。
(九)進一步完善落實培訓政策,建立健全農民工返鄉創業輔導和培訓服務體系,提升就業培訓質量和層次。根據問卷數據來看農民對創業培訓還是有需求的,可以進行定點培訓機構認定、健全完善網絡培訓,指導定點培訓機構根據企業用工需求和農村勞動力的培訓意愿,開展多種形式的培訓,提升培訓質量和培訓的實用性、針對性。并進一步加強對培訓過程的監督管理,規范操作流程,切實通過技能培訓提高農村勞動力的就業創業能力。認真落實培訓補貼政策,保證培訓資金安全使用、發揮政府補貼資金的激勵效應,鼓勵引導農村勞動力積極參加培訓。另外要加強農村勞動力轉移的職業培訓。要指導和配合返鄉創業農民工結合企業的實際需要開展崗前和在職培訓。要將返鄉創業的農民工及創業企業的員工納入各地農村勞動力技能就業計劃中,參與職業技能培訓的農民工可按規定享受職業培訓補貼和職業技能鑒定補貼。
參考文獻:
[1]崔學海.新生代農民工返鄉創業的產業優化探析[J/OL].重慶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1-7[2018-09-10].http://kns.cnki.net/kcms/detail/50.1154.C.20180906.0905.012.html.
[2]王媛,范彬,焦偉偉.返鄉創業農民工對社會網絡的有效利用[J/OL].農村經濟與科技,2018(15):1-2[2018-09-10].http://kns.cnki.net/kcms/detail/42.1374.S.20180905.1529.002.html.
[3]馬鶴丹,王樂.農民工返鄉創業政策體系分析[J].現代營銷(經營版),2018(9):52.
[4]周小強.農民工返鄉創業的影響因素研究[J].現代營銷(經營版),2018(9):100.
[5]陸樹楠.如何讓農民工返鄉創業更輕松[J].人民論壇,2018(23):92-93.
[6]任若雪,楊增雄.農民工返鄉創業文獻綜述[J].中國市場,2018(22):174-175.
[7]趙松淼.河南鄉村振興視域下的農民工返鄉創業研究[J].勞動保障世界,2018(17):9.
[8]仇玉娟.基于層次分析法的新生代農民工返鄉創業的影響因素研究——以江蘇省為例[J].安徽農業科學,2018,46(16):209-212.
[9]郭鑫.農民工返鄉創業中的地方政府責任研究[D].長春:長春工業大學,2018.
[10]張淳藝.把農民工返鄉季變成“創業季”[N].中國勞動保障報,2018-12-1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