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文莉
【摘要】目的 研究培養中醫護理骨干人才的重要性方法。方法 以人才的選拔、培養策略、人才激勵等來培養中醫護理骨干人才。對比培養前后綜合護理能力評分以及壓力應對方式評分。結果 培養后的護理人員綜合能力評分均優于培養前,且壓力應對方式評分也優于培養前。結論 護理骨干人才培養是護理學發展的關鍵,通過對選取的培養對象進行綜合技能培訓,可提高其護理水平,有利于提高護理質量。
【關鍵詞】中醫護理;骨干人才;培養;重要性;護理成果
中醫護理是一門有歷史傳承又有發展創新的學科,中醫可在醫療、康復、保健、養生等發揮重要的作用,中醫推拿和針灸同樣是一種技術性很強的護理內容,重視人才的培養是當前工作的重中之重[1]。本文就中醫護理骨干人才在中醫護理中護理價值進行研究,現報告如下。
1 資料及方法
1.1 一般資料
我院以中醫針灸推拿為特色,現有護士186名,男性護士8人、女性護士178人,年齡20~55歲、平均年齡(37.45±5.21)歲,學歷碩士及以上9人,本科123人,大專54人;職稱:副主任護師及以上6人,主管護士36人,護師與護士144人。
1.2 方法
1.2.1 挑選人才 在我院中醫護理人員中進行選拔,制訂“中醫護理骨干人才培養規劃”,遵守公開、公平、公證的選拔原則,通過推拿、針灸、基礎護理、實踐技能等方面的考核進行選拔。
1.2.2 選取條件 選拔的對象需連續工作4年并具有本科以上學歷,不僅需要掌握中醫護理知識和時間操作技能,還需掌握西醫的護理知識以及實踐操作技能,可擔任專科護理、教學和護理管理的能力,具有傳承和創新發展意識的護理人才,本次選取共選擇了20名培養對象,對其進行為期一年的培養。
1.2.3 人才培養
(1)管理骨干的培養:①培養對象需承擔本科室的護理安全、護理質量,開展新的護理業務、護理技術,并完成護理部規定的教學、護理、科研等相關護理工作,在臨床護理實踐中,需體現出中醫護理特色,同時需發表護理管理實踐方面的課題研究,并以論文的形式進行發表。②培養對象需參與護理部質量、教學、科研管理會工作,需參與院內、院外的重大搶救如急診搶救、院外抗震、抗洪救災等工作,為了進一步提升管理人才的能力,進行更高層次的管理學培訓,并以考核的形式進行測評。
(2)護理專科骨干培養:按照專科人才培訓的需求,分析、討論以及培訓方案,制訂出專科骨干定向培養計劃,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①培養對象需按照科室崗位職責承擔專科護理工作,制定中醫專科護理流程,以及制定中醫專科護理制度,參與專科疑難病例的會診、護理查房和討論,提出可行性的護理意見或者建議。②培訓,包括院內培訓和院外進修,以中醫專科護理理論和實踐為主要培訓內容,安排其進入ICU病房、急診專科進修,為期3個月,提高對于危重癥患者的急救護理能力。③每半年進行一次院外培訓、進修,參與本省市衛生行部門的護理培訓,學習并掌握中醫護理專科的新方向、新知識、新進展、新技術,并通過考核選取部分學員進入教學醫院護理培訓基地進修,也可去國外進修等。
(3)帶教骨干的培養:①院內和院外教學,根據培養對象的個人教學能力對其進行全員集中培養或選送到中醫醫藥大學、中醫藥大學護理學院進行課堂授教,掌握最新的中醫教學理論,提高其教學能力。②培養的對象還需承擔科室臨床帶教工作、教學工作,制定和實施教學計劃、專題講座、實踐技能培訓、科室護理查房等,還可進行床邊教學,提高其解決臨床護理問題的能力,并積累其臨床帶教經驗,還要求撰寫關于臨床實踐教學的論文。③培養對象為科室管理、護士長 每季度對這些培養對象進行一次護理帶教知識考核,如帶教質量、帶教滿意度、教學任務等,做出評分,并有計劃的安排其參與院內、院外的進修培養。
(4)科研人才的培養:①培養對象需參與科室中醫護理科研工作以便提高其科研實踐能力,如參與護理部重大課題的研究,來拓展其創新思路,提高其科研能力。②安排培養對象進入重點科研單位進行進修,參與中醫技術、中醫藥劑等重點專科的臨床研究,如藥物臨床研究、針灸臨床實踐研究以及推拿等。
1.3 觀察指標
對比培養前后所選的20名培養進行綜合能力評分,包括基礎護理、實操技能、穿刺技術、推拿技術、針灸技術以及護理態度等6方面內容;對比培養前后的應付方式,包括積極應付和消極應付。
1.4 評價標準
采用本院自制的護理綜合能力試卷以及實操演練來對培養前、培養后的這20名護理人員進行考評,該試卷內共有6項內容,包括基礎護理知識、實操技能、穿刺技術、推拿技術、針灸技術、護理態度等,每方面分數為0~20分,分數越高,則其綜合能力越高[2]。采用簡易應對方式問卷調查量表來評估培養對象培養前后的應付方式,此量表分積極應付和消極應付,每項0~3分,積極應付分數越高,則護士的積極性越高;消極應對分數越高,則護士的積極性越差[3]。
1.5 統計學分析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22.0來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主要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用t檢驗,計數資料率(%),用x2檢驗,若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培養前后護理綜合能力評分對比
培養后的護理綜合能力如基礎護理、服務態度、實操技能、穿刺技術、針灸技術、推拿技術等評分分別為(18.75±1.73)分、(18.81±0.85)分、(18.73±0.54)分、(18.92±0.92)分、(18.80±1.65)、(18.39±1.19)分均高于培養前的(12.52±1.13)分、(12.9±1.08)分、(12.63±1.07)分、(12.64±1.03)分、(12.39±1.21)分、(12.38±1.42)分,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培養前后壓力應對方式評分對比
培養后的應對方式評分如積極應對評分、消極應對評分分別為(1.97±0.72)分、(1.29±0.26)分均優于培養前的(1.35±0.54)分、(1.84±0.41)分;培養前后的比分均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
3 討 論
我國中醫護理學于2012年被列為國家十二五計劃的重點專科,這是國家對高級中醫護理人才的需求、醫療事業的發展而確定的重點建設學科,中醫護理學較西醫護理學起步晚,學科內容較現代護理學也薄弱,且其教育、護理水平也和西醫護理有很大差距,人才培養是學科發展的重要基礎。
本研究通過選拔、培養優秀的護理骨干,來發揮他們在專科護理、護理管理、臨床教學等方面的作用,通過承上啟下,使護理人才資料達到優化配置。本研究結果顯示,培養后的護理人員的綜合能力水平均較之前有所提高,說明中醫護理人才的培養對提高中醫護理水平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綜上所述,我國越來越重視中醫護理人才的培養,在不斷探索、創新中取得了不錯的效果,但是,直到今天,中醫護理教育還沒有形成完善的學科理論體系,課程內容也局限于培養中醫師的壓縮的教材,并沒有突出中醫護理的特色,因此,為了推動中醫護理事業的發展,需培養適應中國醫療護理服務的人才,提高其綜合的護理能力水平,更好的為臨床服務。
參考文獻
[1] 周寶靈,程衛珍,徐巧仙,等.金華市首屆中醫護理骨干人才培訓方法與體會[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9,27(08):25-27.
[2] 段 旭,趙洋毅.論師資建設對高校教學和人才培養的重要性——以西南林業大學為例[J].課程教育研究,2019(12):12.
[3] 李 野,唐 玲,張雪鍵,等.中醫護理傳承人才培養方案的構建研究[J].中西醫結合護理(中英文),2019,5(4):1-4.
本文編輯:董 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