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玉彪
【摘要】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建設者。新時代要做好德育教育,將品德教育和小學語文教學相融合,可以使小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同時受到良好的品德教育,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品德修養。教師要充分運用語文教學對學生滲透德育,使小學生在掌握語文知識的同時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下面,我從“在創設情境中滲透品德教育”“在語文實踐活動中滲透德育”“在對文本理解中滲透品德教育”三個方面入手,就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品德滲透進行初步的分析與探討。
【關鍵詞】小學? 語文? 品德滲透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5-0044-02
小學語文教師沒有意識到語文課堂是實施德育的一個場地,教師注重小學生的語文成績,卻忽視了小學生思想品德的培養。針對這些問題,我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就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品德滲透進行初步的分析與探討。
一、在創設情境中滲透品德教育
情境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經常使用的教學策略,教師通過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情境教學是指教師運用語言描述,把某種情景、景象描述出來,使學生提高學習的效率。教師可以通過音樂、幻燈片等創設情境,使學生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使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感染。
例如,在講《圓明園的毀滅》這節課時,我運用多媒體播放了英美聯軍入侵中國的圖片,以及圓明園在被毀滅前的圖片、毀滅后的圖片,學生觀看完圖片后,我提問小學生:看完圖片你們有什么感悟?小學生紛紛發表自己的看法。有的小學生說:英美聯軍真是太可惡了,把我國園林藝術的瑰寶給毀滅了。有的學生說:圓明園被毀滅前很富麗堂皇,可惜都被英法聯軍毀滅了…… 我使小學生意識到國家的貧窮和落后會使國家任人宰割。我又提問小學生:我們應該怎樣做呢?小學生有的說:我們要努力建設我們的祖國。有的小學生說:我們要努力讀書,為祖國奉獻自己的力量。通過創設情境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提升學生的愛國意識。
二、在語文實踐活動中滲透德育
德育滲透不僅是在語文課堂中,還可以在實踐活動中滲透德育。教師通過實踐活動使學生受到品德的熏陶,使小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提升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和思維能力,語文實踐活動可以開闊學生的眼界,增長學生的知識,提升能力。語文實踐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提升對社會的認識,在活動中培養自己的美德,使小學生了解社會、了解生活。
例如,《松鼠》這節課,主要是對松鼠的描寫,這是一篇說明文。學生僅憑文字很難想象松鼠的生活習慣、松鼠的外形。我組織全班同學到動物園去近距離觀察松鼠,在觀察的過程中,想一想動物園中的松鼠和課文中描寫的松鼠有什么相同之處,在觀察后,小組討論自己眼中的松鼠是怎樣的。學生通過實踐活動,真正理解了松鼠的生活習慣,學生在觀察松鼠的過程中對松鼠這個小動物產生了濃厚的感情,提升了小學生對松鼠的喜愛之情。在語文實踐活動中滲透德育,有助于提高小學生對生活的認識,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
三、在對文本理解中滲透品德教育
語文學習的內容很大一部分是對文本的閱讀,對文本的理解是教師滲透德育的一個重要途徑。小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深入地分析文本,在分析文本的過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對文本的理解中,學生可以感受到語言文字的美,教師通過對文本的解析,使小學生理解課文中人物的做法、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并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情操。
例如,《慈母情深》這篇課文主要講的是媽媽工作很艱苦,掙錢不容易,但是還是給我錢買書的故事,表現了母親對我的愛。我先帶領學生讀課文,通過對文本的理解來感受母親對我的情感。我提問學生:課文中寫“母親掏衣兜,掏出一卷揉的皺皺的毛票,用龜裂的手指數著”從這個句子你能感受到什么?小學生思考后回答:母親工作的艱辛。課文中有很多處表現了母親工作的艱辛,我引導小學生仔細讀課文,并畫出這些句子。我又提問學生:母親工作艱辛,但是仍然掙錢給我買書,說明了什么? 學生回答:母親對我的愛。我讓小學生想一想自己的母親愛自己的生活中的事件,并和同桌交流。并說一說自己應該為母親做些什么,使母親感受到孩子長大了。在對文本理解中滲透德育,一方面可以使學生提高自己對文本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
新時代下小學語文教學要注重德育滲透,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習近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將語文教學和品德教育相結合,教師要為人師表,為小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教師要引導小學生仔細觀察,發現生活中的真善美,教師要通過對文本的解讀,使學生理解作者的情感,培養小學生的良好道德。
參考文獻:
[1]姚琴.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品德教育的滲透[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08):163.
[2]許小麗.淺談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品德教育[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5(07):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