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時間的推移,小額資本競爭力不足而退市以及政府的積極調控下,目前國內的網絡直播市場逐漸形成一個穩定和諧的環境。但伴隨2019年3月“熊貓直播”的正式關站,似乎給人們提出了一個重要的問題:直播平臺未來的發展究竟何去何從。
【關鍵詞】 直播市場 發展方向 收官期
自從人類進入互聯網時代以來,各類基于互聯網的媒體方式開始興起。而近幾年來,伴隨各類社交軟件的崛起,各種網絡直播平臺也開始進入人們的生活。
互聯網技術的逐漸成熟以及無線網絡覆蓋率的不斷擴大,智能手機、平板的快速普及,為網絡直播平臺提供了無線的可挖掘市場?;ヂ摼W憑借著其無可比擬的優點,使其逐漸成為人們在生活中的必需品。伴隨著互聯網以及高科技產品的迅速發展與推廣,以及消費者消費能力的不斷提高,信息的流通變得越來越迅捷與便利。網絡直播所需的設備成本業不再像新聞媒體那樣精準、昂貴。在室外,一臺智能手機,一根自拍桿,再加上無線網絡就可以完成直播。在房間里,一個攝像頭,一個麥克風,一臺普通的聯網電腦就能實現。同時,隨著年輕人的網上快捷支付習慣被逐漸培養出來后,網絡直播平臺也開始受到資本青睞,各大互聯網公司都開始扎堆網絡直播平臺,并不斷開拓直播的內容類別,網絡直播平臺真正成為一個產業。
目前的主流思想愿意將“2016年”記為中國網絡直播時代的元年。在這一年中各大網絡直播平臺紛紛涌現,直播市場進入一個混亂的“百團大戰”年代。由于“直播”作為一個國內外幾乎同時興起的新興產業,互相難以借鑒經驗,導致當時的直播市場出現了許多不乏避免的問題,諸如:市場競爭的混亂;直播內容的重復,冗長,低俗;直播的版權問題;平臺競爭而使用虛假的數據顯示等等。
隨著時間的推移,小額資本競爭力不足而退市以及政府的積極調控下,目前國內的網絡直播市場逐漸形成一個穩定和諧的環境。但伴隨2019年3月“熊貓直播”的正式關站,似乎給人們提出了一個重要的問題:直播平臺未來的發展究竟何去何從。
在作者個人看來,“熊貓直播”作為國內屈指可數的大型直播平臺,在一夜之間“關門大吉”,算是給了市場一個信號:直播市場的興起階段結束,進入“收官”期。
其實在“熊貓”關站之前的兩年,各個小資本入市的直播平臺已經大量退出直播市場,目前國內的直播市場主要便是幾家大型直播平臺之間的競爭。證明直播產業已經進入一個平穩的發展期,市場不會再出現特別激烈的競爭與沖突,投資者也要開始收取“回報”。但在這個階段中,直播平臺的運營方仍是要繼續合理發展自身,避免重蹈“熊貓”直播的覆轍。而對直播市場的未來發展,作者做出以下預測:
1,小額的資本繼續退市,直播平臺增長率大幅降低?!靶茇垺钡耐耸凶C明直播市場前期資本投入的巨大與運營的困難。投資者開始趨于理性,不再爭先涌入市場。而已在市場中的人開始抽身而出,避免不當運營帶來的風險。直播市場將會呈現“三足鼎立”而不再是之前“群雄爭霸”的現象。
2,直播內容的繼續創新,向“直播+”的方向繼續多元發展。歷經多年的發展,市場的消費者對原本的純粹的“直播”進入“審美疲勞期”,越來越多的觀眾希望看到更新穎的直播內容。許多直播平臺的管理者也意識到這些,在這幾年中,我們也看到“直播+電競”,“直播+飲食”,“直播+旅游”等等各類內容的突飛猛進,相信各大直播平臺為了繼續發展,會進一步推出更多的直播內容來適應市場的需求,提升自身的競爭力。
3,市場規范進一步完善,相關法規更加嚴格。直播市場興起時產生的許多問題,伴隨著政府的調控措施,諸如版權,內容低俗等問題已經得到有效地控制。為了避免早期的混亂現象再度發生,市場自身與政府一定會更加嚴格的完善市場規范,避免不良現象的再度發生。
4,市場的穩步擴大。直播市場進入一個健康合理的發展期,趨于成熟。會利于市場的進一步擴大,手中的年齡層次相信也將會進一步擴大。并且伴隨直播技術創新,移動直播與通信技術的發展,我相信,直播市場的擴大有其必然性。另外,在網絡虛擬世界里,有著通過使用各種方式贏得關注的“網紅”群體,他們的存在帶動著網絡經濟的不斷攀升和盈利手段的革新。
5,對傳統媒體繼續帶來沖擊。網絡直播受時空間限制較小,傳播范圍廣,網絡所到之處即可進行直播觀看,而傳統媒體的直播節目內容制作往往受限于設備條件、專業團隊技能、播出時間等問題。另外,網絡直播的及時交互性也是傳統媒體所不可比擬的特點之一,用戶通過收看網絡直播節目可以及時地發表意見,和其他網民或專家以及主播進行討論。以上優點,將會使得傳統媒體在成熟的直播市場沖擊下引來巨大挑戰。
【參考文獻】
[1] 閆旭鳳.我國視頻網站的運營策略探析[J].淮海工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6).
[2] 蔡磊.網絡直播的優勢與制約因素——以網絡直播體育賽 事類節目為例[J].青年記者,2014(23).
[3] 張旻.熱鬧的“網紅”網絡直播平臺發展中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記者,2016,(5).
[4] 李亞萍.中國游戲網絡媒體現狀研究[D].南昌:南昌大學,2013.
[5] 潘娣.網絡主播熱度化下的冷思考[J].今傳媒,2016,(6).
[6] 金俠飛.我國網絡直播平臺可持續發展方式探究[J].科技傳播,2016,(6).
作者簡介:朱澤圣(1995—),男,漢族,浙江紹興,西華大學,電子商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