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鳳 高省
摘 要:現階段,我國經濟建設的主要工作依然是“三農”。其中,做為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主要來源,農業經濟有效促進了我國國民經濟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本文先就農業經濟管理的概念及其作用進行了簡要分析,然后就新農村建設背景下農業經濟管理當中所存在的問題與其相應的優化策略進行詳細探討。
關鍵詞:新農村建設? 農業經濟管理? 優化策略
一、農業經濟管理的概念及作用
所謂農業經濟管理其實就是有效結合自然和經濟發展規律,對農業發展生產力進行規范化的管理,將農民增收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從而有效提高農業發展水平,進而不斷促進經濟效益的增長。在新農村建設背景下,農業經濟管理的核心就是發展農業生產、監理農民增收、創收的發展管理機制,主要目的就是將農村整體生活水平提升上來。進行農業經濟管理就是采用科學、合理的方法來有效解決農業經濟發展過程中所產生的問題,并對其進行科學配置和規劃,有效推動農村經濟的不斷進步。再加上對農村經濟管理中制度控制以及理論指導的應用,對農村經濟今后的發展方向做到了充分明確,同時為農村經濟活動的有效實施提供可靠的制度和規范。
二、新農村建設環境下農業經濟管理面臨的問題
(一)農業經濟管理體制建設相對滯后
我國農村傳統的經營管理模式主要以小農式經濟為主,在適應現代農業大規模作業的過程中存在一定的局限。相對應的農業經濟管理體制沒有得到合理的建設,導致我國農村的勞動力大多是老人及婦女、農業作業中缺少專業化農民。而且,在新的社會格局的作用下,農村的強壯勞動力大多選擇進城務工。面對農村強壯勞動力的大量減少,造成了大規模機械勞動不能開展,不能為新農村建設發揮促進作用。
(二)農民對新農村建設背景下農業經濟管理的認識不足
因為部分農民的自身素養不夠,缺乏對農業經濟管理重要性的有效認識,且不能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因此導致政府相關部門所出臺的部分政策無法得到有效落實,再者,部分地方政府工作人員不夠重視農業經濟管理,在具體執行的時候力度不夠,甚至在一些偏遠地區當中農業發展的模式依舊是以家庭作坊為主,很難有效團結在一起,共同進步也就無從談起。
三、新農村建設時代背景下農業經濟管理的策略
(一)改進管理制度
在具體管理工作中,應當建立合理、完善的管理制度,確保順利推進管理活動。仔細規劃與組織農村經濟發展過程中的每一個階段,使工作更加有序開展。因為從制度與管理工作的關系上來看,制度是其工作開展的基礎依據,同時,有了制度的依托,對管理工作成效的觀察和衡量也能夠更加直觀和便利,這有利于管理人員 對階段性的農業經濟管理工作的開展情況進行觀察和對比,從而及時發現問題,調整管理模式和策略,有效確保農業經濟管理工作的實施。
(二)強化管理意識
首先,相關領導人員必須要積極學習先進的管理理念,使自身專業素養得到有效提高,在農業發展的過程當中嚴禁采用粗放式的管理方法。一般情況下,在地方政府當中都存在著過于關注工業生產創造的GDP,而對農業發展卻不夠重視,必須要迅速解決這一問題。管理人員應當從從事農業生產建設的管理者開始著手,采用宣傳教育的方式讓其加強對新型管理模式的應用。再者,農村基層組織和集體必須要從根本上提高對管理意識的重視,對發展資金以及農業生產做到科學管理,使資金的利用效率得到有效提高。而要想從根本上推動經濟管理工作的全面發展,就必須要積極采用科學合理的辦法對農業生產活動的各個環節進行控制和管理。最后,應當廣泛推廣宣傳公民權利意識,作為農業生產活動中的主要力量,只有農民自身在思想意識和行動上都明確了個人在農業生產活動中的任務和作用,才能發揮其主觀能動性。
四、結束語
作為我國社會發展的基礎產業之一,農業發展直接影響著國民經濟的進步。加大農業經濟管理力度,對農業的發展以及提升農業生產力方面有著一定的促進性意義。在新農村建設背景下,互聯網和信息化技術的不斷進步,使我國的農業發展逐漸向著技術型農業的方向發展,在對其成本進行有效控制的同時,還使農業經濟管理人員的技術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使農業經濟成品加工及推銷的短板問題得到了有效處理,進而從根本上提高了農業經濟水平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施美珍,謝樂.解讀加強農產品質量管理如何提高農業經濟效益[J].農民致富之友,2018(23):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