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要講好歷史復習課很難,不論是復習一個單元還是一冊書都需要教師在眾多的史實中總結出一條主線來,便于學生理解和記憶。經過整理和歸納的知識點,知識性增加、能力要求提高,但相對而言趣味性降低。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復習中要注意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關鍵詞:歷史復習;有效性;提高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16-0081-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16.070
一、注重興趣,依據教材
為滿足學生對學習歷史興趣的需要,在歷史復習中,必須對已學習的知識,變換角度,重新加以整合和處理才能達到目的。從新的角度、新的層次并采取適當的方法來復習舊知識,就能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復習效率。
教材是學生進行歷史學習的依據,所以無論是新課學習還是開展復習,都需要依據教材,這也是學生深化對于所學知識理解的抓手和重要途徑。在復習過程中要依據教材但同時也要高于教材,引導學生在梳理基礎知識的基礎上總結知識體系,梳理出知識之間的聯系,特別是引導學生要建立符合自己的知識網絡或者是思維導圖,這樣才能夠實現對于所學知識的消化和吸收。在此過程中要注意充分引導學生認真分析每一個專題的專題介紹,再在每一課的具體的內容中去印證,加深印象。在此基礎上把做題融入其中,學以致用,提高實效。應要轉變觀念,立足于用教材教,摒棄教師教教材,學生背課文的傳統復習,這種機械的背誦式復習有百害而無一利。要引導學生理解、消化,尋找知識體系的規律,避免機械性的死記硬背,這樣學生們才可能體會到復習課的樂趣和價值。
二、注重聯系,構建知識體系
歷史學科知識本身有著內在的聯系,這種聯系本質上體現著歷史發展的規律,而真正掌握了這一規律就能夠應用知識來解決實際中的問題,這就是學生歷史能力或者歷史學科素養培養的方向。
要想達到這一目標,就要重視引導學生學會聯系性地看待歷史問題,在理解教材知識的基礎上構建知識體系,知識體系的構建可以以時序也就是通史為主線進行構建,把知識歸納為中國古代史、中國近代史、中國現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現代史這幾部分,搞清時序,培養學生的時空觀念;在此基礎上再構建知識的橫向聯系,引導學生對同一時期的歷史從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問題,如:中國古代史可以分為經濟、政治史、民族關系、農民戰爭等大的專題。也可以就一類問題進行更加細化的比較,如改革專題,把中外的改革問題進行匯總,如可以把明治維新與戊戌變法進行比較異同。還可以把美、英、法等國家的資產階級革命進行細致的比較,這樣就能夠了解這些知識點的共性和個性,加深知識的區分度和對于同類知識的深入理解。
三、抓住要點,理清線索
實踐證明,就是教師在指導學生全面復習的基礎上,將復雜的知識做成簡化的知識的一項工作。把歷史知識進行加工制作,濃縮成一個個的要點來記,這些要點包括年代、人物、事件和評價等。層次清晰,易于掌握。如:秦末農民起義的原因。一般濃縮為賦稅沉重、刑法嚴酷、勞役賦役繁重多這幾個詞,在此基礎上總結出秦朝的殘暴統治激化了階級矛盾,學生自然就能夠掌握導致秦末農民起義爆發的原因。
教師的責任還在于如何指導學生整理知識要點。如:文藝復興運動。(1)時間(14世紀-16世紀);(2)代表人物(但丁、達·芬奇、薄伽丘等);(3)作品和主張(《神曲》《十日談》,人文精神);(4)影響(為資本主義時代的到來奠定了思想基礎)。這樣結合學習內容,可以引導學生對于復雜的知識從知識點的角度進行簡單化的梳理,掌握每一個知識的要點,學生在記憶和應用這些知識時自然就輕松了很多。
幫助學生梳理清楚知識的主線,不僅僅能夠把知識系統化和簡單化,還能夠使學生們在更高的高度來看待相關的知識,宏觀上把握知識,有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和解題技能的提高。例如:對于學生最為熟悉的中國近代史進行復習時,可以從這幾條線索進行知識的梳理:(1)列強對于中國的侵略史,導致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最終形成(理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含義);(2)中國人民的抗爭史;(3)自給自足自然經濟逐漸解體,民族資本主義曲折發展史;(4)西學東漸,近代思想解放史。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進行總結,就容易了很多,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分級進行訓練
學以致用,要想了解學生對于復習達到的程度,就要進行有效的訓練,這種訓練是分層級展開的。
在系統復習階段,常以章節訓練、單元訓練為主,訓練題多為基礎題、常規題,其特點是量大題少,以填空題、選擇題、判斷題、解詞題和簡答題為主。在綜合復習階段,常以綜合訓練或專題訓練為主,訓練題多為列舉題、分析比較題、綜合論述題,其特點是綜合性增強,難度加大。在重點復習階段,則要通觀全部教材,結合當前形勢,確定重點復習內容,并編擬成題后,指導學生訓練。這是進一步深化知識,達到鞏固提高的過程,三個階段復習時間的安排,以6∶3∶1的比例為宜。
掌握了教材的基本結構,熟記課本的基本史實,具備了取得較好成績的穩固基礎。在此基礎上還必須狠抓運用歷史知識的訓練,以鞏固深化基礎知識,提高歸納、綜合、比較等解決問題的能力、并取得臨場經驗,保證學生在考試中發揮出實際水平。
參考文獻:
[1]陶荔.新課改背景下高考歷史復習策略淺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8(3).
[2]張崇海.高屋建瓴方能有效——淺談高中歷史復習的有效性[J].新課程(中學),2015(12).? ? ? ? ? ? ? ? ? ? ?? ?[責任編輯 萬淑蕊]
作者簡介:孫雪松(1972.1— ),男,漢族,甘肅隴西人,中學一級,研究方向:歷史教學的有效性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