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梅
摘要:在實際操作中,很多企業往往只重視直接成本的下降,也就是原材料,直接人工等生產成本的降低,卻忽視了對間接成本的管理。然而,從強化企業競爭力的角度來看,控制間接成本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關系到企業的收益能力和競爭優勢。列舉幾種主要但又較易忽視的間接成本的削減方案。
關鍵詞:復印成本;物流成本;基礎設施管理費用;IT;成本
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經濟一體化”、“全球經濟”等字眼越來越為人們熟悉。但,終究到底,提高企業的收益能力才是制勝之寶。殘酷的競爭總是讓我們的銷售額“舉步維艱”。“低買高賣”固然是創造利潤的一種傳統方式。在保持“加”的同時,很多企業也意識到了cost down(降低成本)的重要性。本文主要闡述企業間接成本的重要性及就如何降低間接成本展開論述。
關于如何降低間接成本,有以下三點:
首先,對企業而言,最好設計一個專門管理間接成本的部門。這個部門可以隸屬于財務部,或者作為內控部門下的一個小項目組進行管理。
第二,整理成本數據,確定消減范圍,依據歷史數據做預算表。上面我們分析得出,這些間接費用大多是從外購置的。因而,對采購模式、服務模式兩個關鍵點進行重點分析,并在反復的實踐中,確定好最優的方案。并最終形成流程,歸入企業制度管理細則中進行日常管理。做到有章可循。
第三,依據企業的規模大小,定期或不定期開展相關業務培訓,主要就提高價格談判負責人的能力水平作相關的培訓,并分彼此具體的工作方法及成功經驗來展開。以形成一種隨時隨地cost down的企業文化。
總之,企業要通過不斷地完善、改良工作機制、通過一系列行為達到成本削減的效果。
列舉幾種主要但又較易忽視的間接成本的削減方案:
一、對復印費用的成本削減
多數企業是把復印費用歸入辦公費進行管理的。但在做財務分析時,最好細化。這樣可以一明了然各種雜費所占成本比例。以此作為削減各項成本的依據。在最初做成本分析時,可以用定性與定量分析來相結合的方法。比如出現辦公室紙張浪費嚴重的情況,且屢教不改,或者已經具備無紙化辦公的環境,卻因習慣的問題,仍然出現復印費用支出較多的情況。這時候有必要對此項進行相關管理。
管理主要體現在:對采購模式的選擇,是分散采購還是集中統一采購?;蛘呔喒?,改為長期合作的方式來加強成本管理。
二、物流成本
無論是銷售型企業還是生產型企業,物流都是一個不可忽視的環節。它包括保管和移動所產生的費用。對生產型企業而言,倉管費用是會作為間接制造費用直接計入生產成本的。而對銷售型企業而言,它會在會計報表中單獨列支,也因此顯得更直觀一些。但無論怎樣,物流成本這一塊都是值得管理者重視的。
現代企業對物流成本的削減采取了一系列辦法。比如常用的方法有循環備庫,即把一部分倉庫成本轉移到了供應商處。這其實是一種供應商管理方法。也就是說通過把供應商、銷售商有效地結合在一起,提高供應鏈的管理水平,以降低整個供應鏈的物流總成本。當然最直接的辦法是提高庫存周轉率,要達到這一點,就需要整個公司各個部門的合作,尤其是銷售部門的積極配合。本文主要對運輸這一塊的物流成本作出分析。
對一個集團公司而言,物流的方式是多樣的,包括空運、船運、鐵路運輸等,目前國外的先進方法是運用3PL的管理方法。所謂3PL是指生產經營企業為集中精力搞好主業,把原來屬于自己處理的物流活動,以合同的方式委托給專門物流服務企業,同時通過信息系統與物流服務企業保持密切聯系,以達到對物流全程的管理和控制的一種物流運作與管理方式。
三、基礎設施管理費用
基礎設施主要為銷售店鋪、辦公場所、開發研究設備等。而基礎設施管理費用主要是由設備管理、清潔、安保構成。目前國內企業的安保工作有很大一部分是由企業向專門的保安公司聘請人員。工資支付給保安公司,再由保安公司代發。安保工作既要考慮到公司的安全要求,同時也要考慮到其服務水平。因此,安保成本工作也是需要量化考慮的。盡量做到統一化及服務的連續性。這就要求在源頭上做好把關。因為在實際操作中,很多保安公司為了平衡多家委托商,頻繁調動大量保安人員,或者因為離職率過高無法穩定安保配備。在現代化高速發展的深圳,很多企業啟動了電子安保,指紋安保。
另一方面,對清潔標準的確認是確保清潔成本合理化的唯一途徑。比如有些企業為了維持辦公場所的清潔度,請清潔工全天“待命”。這就形成了一種清潔“過度”的情況。顯然,需要比較保潔工人工資或操作工時工資,或每平方米清潔價格,以確認滿足清潔要求的同求,哪種方案是最省錢的。
基礎設施管理中的設備管理是很多企業忽視的,比如有些公司由行政部門牽頭,成立專門的固定資產管理小組。但,管理小組往往僅限于清點數量,輕維護管理。這樣一來,不僅縮短了固定資產的使用壽命,也造成了一種“鋪張浪費”的現象。因為很多設備如空調,排水設備、大型桌椅等因不注重日常維護,要么需要頻繁維修,要么需要及時更新。
四、IT 成本
現代企業無一例外都要用到IT技術。但本身IT技術是需要不斷更新的。因此,IT也成為現代企業必不可少的一筆開支。本文主要闡述系統功能方面的成本削減。
拿某公司為例子,最初用的是用友財務軟件,公司在不斷持續發展過程中,感覺到現有的系統功能在供應鏈,尤其是制造模塊這一塊明顯達不到自身發展的要求,后來依據公司的業務性質,考慮到啟用一款國外的軟件系統(ORCAL),軟件上線了一年,最終以失敗告終。終其原因,因ORCAL對流程的標準化作業要求較高,而公司那時在作業流程方面離標準化還有很大的差距。這一點告訴我們,不要盲目進行系統投資。而要達到降低IT成本,以下幾點是必須考慮的:
首先,我們必須清楚認識到投資目的以及是否具備上線的條件。無可否認,進行系統投資,最終目的是為了公司的長期發展,或為了降低人工成本,或為了搶占更多市場份額,提高銷售額。明確目的后,還要全方面評估現有的管理模式是否達到了上線的條件。因為任何系統化的作業無非是一種標準的流程作業。因此,要充分考慮到其公司本身是否具備了這個前提。
其次,在決定投資之前,最好事先考慮一下“可否推遲投資”。而推遲投資又可規避哪些風險。這些風險中有哪些可能是企業不能承擔的。
再者,清楚評估企業實際所需的功能要求。系統總是處于不斷淘汰、更新中的。企業應準確確認“真正所需功能”。不要過分拘泥于人有我有的傳統模式?;蛘吒猩跽?,我必須趕在人家前頭。這顯然不利于成本的節省。
最后,慎重選擇軟件公司。很多企業在上線過程中,被軟件公司牽著鼻子走。這主要是因為前期對“要求(或者說功能)”以及“供應商報價”沒有做到縝密分析。在這個漫長的談判過程中,最好做到報價精細化。越細越好。如果可能的話,最好區分“人工費用”和“產品費用”兩個部分進行說明。因為上線往往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少則半年,多則一年以上。
參考文獻:
[1](日)栗谷仁.編著.14%成本削減:來自科爾尼的成本管理實踐[M].陳昭 譯. 機械工業出版社,2010.
[2]鮑新中,崔巍.物流成本管理與控制[M].電子工業出版社,2006.
[3]孫科柳.生產成本管理實操手冊[M].中國電力出版社,2013.
[4]姜上泉.生產成本管理細化量化與過程控制[M].廣州:廣東經濟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