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蘭
摘要:高職會計專業教學質量診斷是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方案優化的主要依據。因此,本文以XX院校會計專業學生為研究對象,依據CIPP原則,利用集中座談、電子郵件等方式進行了數據挖掘分析,隨后對搜集數據進行了歸類分析,明確了XX院校會計專業教學質量影響因素。并提出了幾點改進措施,以期為新時期高職會計專業教學質量提升提供依據。
關鍵詞:新時期;高職;會計專業;教學質量診斷
21世紀初期,我國教育部制定并頒布了《關于制定高職高專教育專業教學計劃的原則意見》。上述規定明確提出高職高專三年制專業實踐教學應高于總教學學時的40.0%。隨后我國教育部進一步細化了高等職業教育質量提升規范,要求高等職業院校進一步推進頂崗實習力度,形成校內生產性實訓+校外實踐教學相結合的教育格局。因此,為進一步優化高等職業院校會計專業教學質量,對新時期高職會計專業教學質量進行診斷分析非常必要。
一、新時期高職會計專業教學質量診斷
(一)診斷對象及方法
本文以XX院校會計專業教學人員為診斷對象,依據CIPP全面完整性、實用性、系統性原則,對會計實踐教學質量進行了合理評估。
(二)診斷結果分析
通過對最終診斷結果的分析,得出我國高等職業院校會計專業教學中存在實踐教學監控體系不全面、會計專業人才輸出水平不高等問題。具體如下:
首先,在高等職業院校實踐教學環境,缺乏完善、獨立的質量監控體系。再加上現有會計專業實踐空間的限制,專業院校并不能將院校、用人單位、會計專業學生、專業教學人員進行有機整合,無法滿足多個主體對會計專業實踐教學質量提升的需求[1]。
其次,在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不斷提升的背景下,從事會計崗位專業人員數量逐漸減少,對會計專業畢業人員需求量也逐漸提升。但是現階段會計專業院校并沒有設置完整的人才培養體系結構。在用人機構對接、課程體系結構設置、工學結合人才培養、職業素質培養等模塊沒有深入探究,導致現有高等專業院校輸出會計專業人員無法滿足用人機構需求。
最后,在當前社會發展進程中,高等技術型人才缺口逐漸擴大,從側面表明了社會對高等職業院校的肯定。同時對高等職業教育后續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隨著會計專業群體數量的不斷提升,對專業教學人員綜合素養也提出了更新的要求。現階段專業教學人員無法及時了解專業學生課程掌握情況,也無法激發專業學生學習欲望,影響了會計專業教學質量。
二、新時期高職會計專業教學質量改進
(一)構建高職會計專業實踐教學監控體系
為有效提升高等職業院校會計專業實踐教學質量,首先,專業教學人員可依據會計專業特點,構建完善的會計實踐教學質量監控組織體系。完善的會計實踐教學質量監控組織體系主要包括校外監控主體系統、校內監控主體系統兩個模塊。其中校內監控主體系統主要包括學院教務處及學生處、會計教研室及教學人員、專業學生三個層次;而校外監控主體系統主體為校外會計實訓基地、企業技術人員、指導人員等與會計實踐教學相關的人員。通過校內外評測體系的合理構建,可為高職會計專業良性化發展提供充足的保障[2]。
其次,為明確監控目標,專業教學人員可依據校內外實踐框架,構建集單項課程實訓環節、綜合仿真實訓、學生頂崗實習、畢業論文設計為一體的監控內容體系。其中單項課程實訓主要包括軟件指導資料、實訓課程組織信息、專業教師實踐教學方案、課程教學大綱等內容;綜合仿真實訓主要依據企業經濟業務實訓材料,進行實訓室環境的合理設置。并制定置明確的綜合實踐能力考核標準;學生頂崗實習主要在會計類專業實習制度運行的基礎上,制定合理的校外實習巡察考核制度、實習機構評價制度及學生就業管理制度;專業學生畢業論文監控主要指畢業論文撰寫規范及指導教師任職資格。
最后,在會計專業教學規章體系完善的基礎上,為進一步強化會計專業實踐教學質量管理效力,高等職業院??梢罁冻黾{實務教學管理辦法》、《財務會計相關條例》等內容,制定實踐教學多級督導機制。即在教務處及會計專業教研室分級檢查的基礎上,由院級督導室主導對會計專業實踐教學活動進行適時調度,保證實踐教學活動的正常開展。
(二)完善會計專業多維創新平臺
完善的多維協同實踐教學體系主要以多維協同創新平臺為載體,以用人機構需求為導向,結合會計行業發展需求及區域經濟發展需求,對受教育者發展需求進行綜合分析。以此為依據進行教學計劃、教學方法、培養方案、能力分析、培養目標及會計職業崗位規范的合理設置。
在會計專業多維創新平臺運行過程中,高等職業院??梢詤^域塊狀經濟及產業集群內中小型企業為合作對象。結合會計基本理論知識、專業業務知識,進行合理設置。同時進行企業會計實務、成本會計實務、財務管理實務、會計實務專題、審計實務等內容的細化設置。在這個基礎上,為提高會計專業教學效果,專業教學人員可摒棄以往單一理論教學與實訓脫離教學模式,而是利用多維立體協同教學方式,促使會計專業學生學習與工作崗位進行無縫隙對接。
多維立體協同教學方式主要包括項目驅動式教學方法、情景教學方法兩種類型[3]。其中項目驅動式教學方法主要是將實際會計項目納入實訓體系。并為每一位專業學生分配對應的任務,提供一對一指導服務,規范專業學生會計核算行為,培養會計專業學生職業能力;情景教學方法主要是以小組分情景討論、角色扮演的形式,對企業會計案例進行現場展示、分析,提高會計專業學生實際問題分析、借鑒能力,為會計專業學生綜合素養提升提供依據。
(三)優化教學人員自我診斷模式
為促使高等職業院校會計專業教學人員及時、全面了解專業學生課程掌握情況,專業教學人員可以自我診斷為要點,在課程結束之后,主動了解課程教學成果,循環監測學生知識理解程度,為后期教學質量優化提供依據。考慮到高等職業院校會計專業教學的復雜性,在階段教學人員自我診斷活動開展過程中,專業教學人員可利用自適應系統控制模式。根據具體問題,從識別、決策、改革等方面,制定完善的教學質量優化方案。
首先,在自我診斷識別階段,高等職業院校會計專業教學人員可針對特定教學對象,以主動溝通的形式,了解會計專業學生學習傾向。從課前備案、課業批改、課后復習、課堂效果等方面,對會計專業學習人員反饋效果進行多層面分析,以確定專業教學問題。
其次,高等職業院校會計專業教學人員可根據特定對象個體差異,綜合分析學生個體學習習慣、學習方法及學習能力。結合會計專業教學大綱要求,制定分層次教學方案,幫助會計專業學生良性發展[4]。
最后,改革是會計專業教學診斷的重要模塊。在自我診斷改革模塊,會計專業教學人員可利用實驗式教學的方式。在特定階段進行專業實踐,保證教學效果。
三、總結
綜上所述,依據現階段社會經濟發展水平,會計專業教學人員可進行多維協同創新平臺、專業實踐教學監控體系的合理構建,與會計用人機構進行多形式、深層次溝通,將企業內會計核算整體流程、營銷模式融入會計實踐教學環節。結合自我診斷模式的優化應用,可逐步改善會計專業教學質量,為會計專業學生綜合素質提升提供依據。
參考文獻:
[1]邊巍,劉奎武.基于統計數據分析的高職會計專業教學質量診斷與改進[J].職教通訊,2017 (33):71-75.
[2]付曉蘭.高職會計專業實踐教學質量監控體系構建[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7 (18):106-108.
[3]司徒健彬.二維品質模式高職會計專業教學質量評價研究[J].武漢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 (1):256-278.
[4]鄒莉.提高高職會計專業實踐教學質量的對策[J].經貿實踐,2017 (6):213-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