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睿 梁樹才
摘 ? 要: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功能基因組學以及基因組學等技術也取得了豐碩的發展成果,精準醫學隨之也應運而生。精準醫學不但可以有效的引導臨床醫師準確的診斷一些疾病,而且對于采用患者遺傳信息進行精準治療也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在此探討了基于精準醫學發展背景下生物化學相關教學改革,同時結合教學大綱的要求提出更加貼合實際的滿足當代精準醫學要求標準的改革措施。我們對醫學生物化學的教學工作給予高度的關注和重視,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迎接精準醫學的挑戰,讓學生可以將臨床實踐和基礎理論相結合,掌握各種生化指標,提高創新思維的能力,制定出更加精確的治療方案。
關鍵詞:精準醫學理念 ?生物化學 ?教學實踐 ?運用進展
中圖分類號:G642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4-098X(2019)02(c)-0192-02
精準醫學已經逐漸地成為了臨床醫學的未來發展趨勢,也是醫學課程未來的改革方向。生物化學作為一門非常重要的醫學課程,在生命科學的各個領域都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運用,因此,精準醫學的發展直接關系到醫學生物化學課程改革的成效。在此,針對傳統醫學生物化學教學工作中存在的不足,積極地探討醫學背景下生物化學課程改革的發展,希望可以培養出更多滿足精準醫學發展背景下的醫學生。
1 ?精準醫學的概述
1.1 精準醫學的概念
精準醫學的定義可以歸納為:在個體基因特征、生活習慣以及環境等基礎上,找到對患者疾病進行有效預防和診斷的最佳方式,并且為臨床實踐提供更加有力的科學依據。從狹義的角度來說,精準醫學是通過蛋白質組、基因組等一些醫學前沿技術及組學技術等對特定疾病的類型、大樣本人群等進行標記,然后分析、驗證,從而可以有效地找到疾病的原因以及診斷的方法,對同一種疾病的不同狀態、過程進行精確的分類,最終針對不同患者制定更加個性化的精準治療。從廣義的角度來講,精準醫學是基于環境、分子、社會、行為以及臨床等數據背景下的個體健康管理進行研究,包括改善健康、徹底改變治病方式的新的研究工作。在2016年的時候美國政府曾為精準醫學計劃投資2.15億美元,其目的就是為了能夠開創以病人作為動力的研究新型模式。這其中在國家衛生研究啟動的“百萬人基因組計劃”項目中投入了1.38億美元,進行了大規模的隊列方面研究;在食品藥品管理局方面投入了1000萬美元,并建立了評估基因檢測的新方式,保護相關知識版權、產權的管理,保障精準醫學以及相關方面創新的發展需求[1]。
1.2 精準醫學的大數據來源
精準醫學的大數據來源主要是醫學信息學和生物信息學。生物信息學的研究主要涵蓋了蛋白質序列分析和基因組分析;基因表達分析;大分子機構功能分析;蛋白質組學等。以及蛋白質組合基因組來尋找藥物的靶點一直是精準醫學非常關注的一個環節。醫學信息數據主要是來自目前臨床上的各種數據,以及和醫療相關的服務、科研數據,諸如檢驗數據、電子病歷、藥物評價、影像數據以及診療路徑記錄等數據。精準醫學將有效的推動基因數據歸入臨床數據相關檢查的范圍內,這樣就可以把患者的家族遺傳病史、居民電子信息檔案以及個人監控設備等數據進行采集管理[2]。
2 ?精準醫學理念背景下醫學生物化學的教學改革探析
生物化學是醫學教育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國內很多醫學類院校都將其作為一門重要的必修課程。生物化學主要是研究生物體內分子和化學反應作為基礎的一門生命科學,從分子的水平來探尋生命中一些現象和本質,分子生物學的快速發展也為我們揭示了生命中本質的高度統一性,這在人類的認知歷史上屬于一種質的飛躍[3]。例如,分子生物學所涉及的遺傳信息傳遞包含了遺傳、變異、生長、分化等生命過程,其和遺傳病、心血管病等諸多疾病的發病機制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4]。因此,精準醫學在生物化學中有著十分廣泛的應用。不過,由于生物化學教學內容冗長、教學任務較重導致很多知識點無法得到精講,實驗條件有限也使得相關實驗技術難以得到良好實踐,基于課本為主的講授式教學模式顯然存在諸多漏洞,這使得學生的實踐能力難以達到精準醫學對于醫生診斷臨床疾病的最新標準。由此可見,教學改革迫在眉睫并且勢在必行。
2.1 教學模式注重以問題為導向
知識來源于問題,通過設置問題、提出問題進而激發學生的求知精神,有利于促使學生積極地進行自主思考,這對于促進精準醫學理念的應用與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此外,強調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模式能夠很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其當前在醫學生物化學教學中依然深入展開。筆者通過多年的探索,也創新了一種適合臨床優秀醫師班學生的強調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模式。以物質代謝這一章節為例,提出以下問題:胰島素分泌不足對糖代謝、脂代謝、氨基酸代謝有什么影響;三大營養物質之間如何進行連接,在怎樣條件下其才能進行相互轉換;物質代謝對于各組織器官活動以及機體能量供給有什么影響;糖尿病病因、具體臨床表現以及典型癥狀是什么等。在提出這些問題后,讓學生們進行分組討論,這種注重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模式有利于學生整體把握物質代謝整個知識網絡體系,學生能夠更加精準、深刻地了解糖代謝、脂代謝以及氨基酸代謝之間的聯系[5]。
2.2 注重強調生化指標的臨床意義
對于臨床醫學而言,各種生化指標直接反映著人類機體的健康狀況,其對于醫生進行臨床診斷有著尤為關鍵的重要作用。只有對臨床患者的各種生化指標進行綜合深入分析,醫生才能為患者制定并實施個性化治療方案。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強調各種生化指標的臨床意義,并結合具體實踐提高學生對于生化指標的認知。例如本教研室開設了3天的開放性實驗,堅持“開放、創新、合作”的教學理念,積極參加到學生的實踐學習中,并要求學生獲取自己的血液標本并檢測標本中的血脂、耐糖量、轉氨酶等,在實驗結束后和學生共同探討分析各種生化指標,讓其明確各種生化指標的臨床意義,進而更好地實現精準醫學。
2.3 充分借力大數據
精準醫學的應用和發展離不開大數據的支持,通過大數據分析,可以實踐創新型想法,即不需要進行先驗假設,也能夠在大范圍內隨機進行數據信息采集[6]。在醫學生物化學中,通過創新型想法可以對海量核酸和蛋白質序列進行分析,其有利于從分子水平實現人類疾病的預防、把控以及診斷。當前,隨著基因組分析技術發展速度十分空前以及全球信息存儲技術、共享技術不斷提高,大數據分析在醫學生物化學中的應用不斷延伸。同時,大數據分析技術和生物本體及其化學結構、表觀基因組、電子病歷、臨床試驗等諸多數據類型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因此,在醫學生物化學教學過程中,基于諸多類型的數據庫進行講解,不僅可以提升學生對于當前醫學生化化學的發展進程的認知,還可以幫助學生了解掌握更多高精尖技術,這也有利于更好地促進精準醫學的應用發展。筆者所在的教研室在進行學生成績考核時,會要求學生結合自己對生物化學喜愛的某一個知識點撰寫一篇綜合論述,這就意味著學生們必須基于CNKI、Web of Science等諸多數據庫進行文獻檢索,這樣其才能更加精準地了解相關研究領域的最新進展。
2.4 在討論課中注重應用案例教學法
討論課是筆者所在的研究室十分常見并且重要的授課方式,其有利于促進教學相長。由于精準醫學理念要求醫學生物化學對大量醫學病例進行深入討論,因此在生化討論課中,教師會注重應用案例教學法。在案例教學法的應用中,教師需要添加設置和授課知識點緊密相關的臨床案例,并通過對學生們進行分組,讓其對臨床案例進行充分的討論。應用案例教學法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培養提高醫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主思考能力,進而激發其臨床創新精神。此外,通過案例教學法的應用,醫學生物化學教學改革不斷深入,其能夠更好地檢驗與評價教師的教學成果,這對于提升高等醫學院的教學水平以及教學效率有著十分積極的意義。以筆者所在研究室為例,在教學中教師通過應用糖尿病酮癥酸中毒臨床案例,不僅讓學生更加深刻地了解了血糖的產生和轉化、脂代謝酮體的產生和利用,還能夠幫助學生總結理清生化諸多章節知識點之間的聯系。更為重要的是,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提高了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臨床推理以及分析的能力,通過醫學知識分析、推理,明確臨床患者病因、癥狀,進而能夠為患者制定實施個性化治療方案,這是精準醫學理念對創新型醫學人才提出的重要要求。
3 ?結語
綜上所述,在精準醫學時代,醫學生物化學教學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契機和挑戰。在新的形勢背景下,必須打破以往的以講授為主的教學模式,積極引入國內外先進的教學模式,培養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自主思考能力,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這樣才能更好地培養基礎知識扎實、實踐能力高、富有創新精神的優秀醫學人才。此外,精準醫學醫學模式仍然在探索發展中,通過積極改革醫學生物化學改革,也有利于更好地推動精準醫學的運用和發展。
參考文獻
[1] 王玉瑤,趙虹,常冰梅,等.精準醫學時代醫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教學改革探索[J].基礎醫學教育,2018,20(7):17-19.
[2] 王永堂,魯秀敏.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實驗教學改革初探[J].基礎醫學教育,2006,8(1):86-88.
[3] 劉長安,朱潔,黃金玲, 等.基于轉化醫學模式下高等中醫院校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教學改革芻議[J].科教文匯,2014(1):108-109.
[4] 程偉,李幼生.精準醫學理念在臨床實踐中的運用進展[J].醫學研究生學報,2016,29(4):440-444.
[5] 梅甜,張洋,胡珊,等.精準醫學體系的構建及其面臨的挑戰[J].中國數字醫學,2016,11(1):44-48.
[6] 蘇曉娜.新型醫學概念及醫療模式——“精準醫學”[J].解放軍醫藥雜志,2015,27(5):2,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