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學梅
作文既可以檢驗學生的語文水平,也可以檢驗語文教師的教學水平。因此,凡是語文老師都非常重視作文的教學。為了作文,師生都付出了很大努力,但常常收效不大。對于小學語文教學來說(特別是對于農村學校來說)作文成了語文教師的一大難題,習作也成了學生望而生畏的科目。
如何加強和改進作文教學,才能讓學生高興并不斷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和水平呢?經過幾年的實踐和探索,我認為,在作文教學上應注重以下幾點。
一、激發興趣
一個人只有對某件事情產生興趣,他才有希望去把它做好。寫作文也一樣,若是學生對寫作不感興趣,他們就會怕寫作文,會對寫作產生厭倦感。這就需要老師在作文教學中采取有效的策略去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打開學生的寫作思路。因此,老師在上作文課之前要做好課前設計。記得,在一次要寫以動物為主題的作文之前,我預先布置學生回家后要仔細去觀察家里或鄰居家的小動物。到了第二天寫作文的時候,當我宣布作文題時,學生們一一反懨懨欲睡的常態,興致立即高昂。接下來,我讓大家打開思路,自由發言。大家你一言我一語,枯燥的事變成快樂之事。然后,我讓學生思考發言的內容,構思自己的作文。從而一篇篇異彩紛呈的作文脫穎而出。學生在寫作中的主體地位能否充分發揮與課前的設計是密不可分的。
二、交流討論
學生的寫作興趣激發出來了,寫作思路打開了,這并不代表學生就能把一篇文章寫好。因此,接下來,老師最好能發動學生參與到老師設計的交流活動中,營造一種良好的氣氛,學生的靈感很容易在這種氣氛中閃現,寫作欲望漸漸強烈起來。最后,由學生獨立構思選材、組織語言,這樣就容易寫出奇特而精致的美文。例如,在一次以“考試”為題的作文寫作中,大部分同學一看到作文題就把“考試”簡單地理解為單元考試、期中考試或期末考試。這樣寫出來的文章會千篇一律,沒有新意。為此,我及時對學生們進行指導,說了一句話:“同學們,其實我們的人生是由無數次考試組成的,考試時刻伴隨著我們,學習中的考試只是我們人生中的一部分,所以說我們不能把考試簡單地理解為一次單元考試、期中考試或期末考試。”一石激起千尺浪,我的話一說完,大家就考試這個話題激烈地討論起來。有的同學說犯錯誤了是否勇敢承認并改正也是一種考試;有的同學說當我在學習上遇到困難時是否勇敢去克服也是一種考試;有的同學說當你拾到十元錢是否要交公也是一種考試;有的同學說在考試中能獨立作答本身就是一種考試……通過討論,大家對考試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寫作思路拓寬了,寫作欲望也漸漸強烈起來。最后,學生根據自己在人生中所遇到的不同考試進行構思、組織語言,很容易就能寫出題目不同但卻又能表達“考試”這個主題的美文。
這就充分地說明了討論與構思能夠發揮學生在寫作中的主體地位,為寫好作文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激勵評價
評價是作文教學的重要一環。對作文的評價,不僅僅是改改錯別字、疏通一下句子、寫寫評語,應該是能促進學生主體地位發揮的評價,應該是能激發學生寫作興趣和寫作欲望的評價,應該是帶有“激勵”的評價。因此,評價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評價時要關注學生的發展,激發學生寫作的欲望。對學生的作文評價目的不是甄別選拔寫作高手,而是以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為手段來促進全體學生的發展。這就需要教師變通評價標準,如我們可以不打分,而是采用等次,好的寫“優”,中等的寫“良”,一般的寫“及格”,不達到要求的寫希望你繼續努力,爭取寫出更好的文章,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作文中的點滴進步。這樣才能保護和發展學生作文的積極性,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寫作欲望。
2.評價要有多途徑,避免千篇一律。我們老師在對學生的作文不能采取單一的評價方式,而應讓教師、學生、家長共同參與,實行多元化、多層次、多途徑評價。張化萬老師說:“不要用經驗作為評價未來的唯一準則,不要因為我們的遲鈍而否定兒童的新奇故事,不要過分強調合理性而扼殺孩子大膽新奇的想像。”比如讓學生對寫作的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進行自我評價;讓同學之間互相修改作文,互寫作文評語;讓家長監督孩子是否在作文中說真話,抒真情,對孩子的作文作縱向比較;還可以把每次作文寫得好的集中起來打印編成作文通訊,讓全校及社會力量來參與學生的作文評……多一把衡量的尺子,換一種眼光看學生的作文,就能讓學生多一份成功的體驗,多一份成功的喜悅,這樣學生的寫作欲望就能夠充分地激發出來。
3.評價要因人而異,區別對待。好的作文評語應該短小精悍,又能讓學生有所收獲,激發學生更好地去寫作。如果我們在批改學生作文后寫的評語生硬、呆板、千篇一律,那么學生會厭倦與反感。為此,我在批改作文的時候會根據學生所寫的作文寫相應的評語,力求對學生有所鼓勵,有所幫助,能成為激發學生繼續寫作的一種動力。如當學生在表達不成熟時,我不會潑冷水,而是潑“熱水”,經常使用“太好了!除了不好的地方。”再如學生在句子表達中出現用詞不當時,我寫的評語是“這個詞若換作這個詞,是不是會更好?”另外,在批改作文中,當我讀到學生說他寫好作文太難了,無從下手時,我的評語又是“不要氣餒,只要認真去觀察,多讀書,多練習寫作,多向別人學習,相信你會寫出生動、具體的文章來。”當學生看到老師那些能不好好去寫作文呢?學生的寫作欲望也就自然而然地激發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