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中數學作為一門理論性較強的學科,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由于智力水平、心理特征和生理特征具有個體的差異性。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著極大的差別,兩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這個材就是指學生學習能力、學習水平的差異。新課程理念也一直強調課堂教學中要面向全體學生,確保每一位學生的全面發展。本文以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為探究載體,闡述了差異化教學的幾點策略。
◆關鍵詞:高中數學;差異化教學
高中生由于個體之間存在著學習基礎、學習能力和思維方式的差異,傳統的教學方式對于所有學生的教學方式都是一樣的,不能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從而導致教學進展速度緩慢,部分學生接受起來較為困難,甚至有些學生會產生厭學情緒。運用差異化教學方式,可以很大程度上改善這種問題,讓高中生個體的學習能力得到提升,不僅可以將教學目的很好的達成,同時對于他們以后能夠全面的發展也非常有幫助。
一、教學目標差異化
在確定教學目標時,要進行目標差異化,應面向全班大部分學生,不能只針對成績優異的學生。教師要充分考慮到每個學生的特點和知識水平,教學時制定不一樣的教學目標,以促進每個學生的特色性發展,讓每一個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認知水平,取得理想的成績。對于優秀的學生,可以針對難點、重點知識進行輔導;對于中等的學生,可以采用鞏固基礎知識的同時,進行少數難點突破的方法;對于成績較差的學生,可以準備較基礎的知識點,保證他們得到基本分數。差異性教學目標的確定,對每個學生的課堂參與和學習積極性都有推動作用,會讓學生感到教師對其重視,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更加配合教師的安排。
例如,在講“三角函數”時,教師可以要求成績好的學生靈活運用公式,對公式進行推導,加速學生的理解和靈活運用能力;要求成績中等的學生掌握函數公式,利用公式解決一些綜合的習題;對于成績較差的學生,要求其謹記基本公式,并能對課堂上基礎的習題進行解答;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教師只有樹立正確的差異化教育觀,才能更好地對學生進行差異化教學,真正幫助學生提高數學成績。
二、課程教學差異化
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除了對知識的傳授差異化外,還要注重提問差異化。提問是課堂的生命力,學生往往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理解和掌握知識。數學課堂教學的對象應該是面向全班的大部分學生。因此,在設計問題的時候,要全面考慮到學生的知識水平和知識理解程度。高中數學教學是一個互動的過程,教師要學會照顧不同層次的學生,讓每個層次的學生在學習中都有所收獲。保證每個學生的成績都有所提高。例如,在講解“數列”相關知識時,很多學生感覺學習難度較大,甚至喪失學習數列知識的自信心。針對這一情況教師應以具體題目為例,看到每位學生的優點,如以下題目:某正數數列{[an]}的前n項和[Sn=14(an+1)2]。如下:①求數列{[an]}的通項公式;②設[bn=1an·an+1],求數列{[bn]}的前n項之和。某些成績較好的學生,可順利解答出第2問,教師在對其鼓勵的同時,引導其多聯系一些綜合性題目。而部分成績稍差的學生,教師也應注重對其進行鼓勵,如某某求解出第1問已經很不錯了,應多加思考與分析,爭取解答出第2問。這種差異化的教學,實質上是對學生的鞭策,如此不僅不會傷害成績稍差學生的自尊心,而且還能鼓勵其再接再厲。
三、作業布置差異化
1.關注生活情境,提高學生的生活能力
在作業練習的設計上,數學教師要注意將作業聯系與生活情境相聯系,增強作業練習的趣味性和實際操作型。將作業練習融入生活情境中可以鍛煉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能讓學生將課堂中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使學生體會到數學知識的生活價值,提高學生的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同時促進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鍛煉學生的自我思考能力。
2.設計復雜練習,發展學生智力
教師要注意作業練習設計的難度差異性,不能只一味地布置簡單的練習題增加學生的學習信心,也不能只布置較復雜的練習題,這樣會適得其反。因此在作業練習設計上,教師要合理安排作業難度,注意作業聯系難度的層次性,在基礎題的基礎上增加適當難度,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發展學生智力。鍛煉學生在學習基礎知識的基礎上去嘗試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引導學生解題能力和思維能力的發展。
3.作業設計要尊重學生差異,布置不同層次的作業
教師應該針對不同程度的學生布置作業,讓其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復習鞏固,練習提高,讓每一個學生可以得到成功的體會,學以致用,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信心。例如,對于布置的作業進行設計,可以分為三個層次。一是基礎作業,適用于成績較差的學生;二是基礎作業為主,夾雜一些提高性習題,這是針對學習中等的學生;三是綜合性練習,一般針對成績優秀的學生,在鞏固知識點的同時,進行知識的拓展學習,讓成績能得到提升。教師有針對性、目的性布置課后作業。既能尊重差異,又能讓每個學生都能得到發展。
總之,高中數學的差異性教學,可以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學習到適合自己的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信心。教師在差異化教學時可以改善傳統數學教學帶來的局限性。高中數學的學習需要學生發動思維,靈活多變的進行問題解答。學習過程中,需要教師和學生的充分配合,共同探討研究,教師需要根據學生自身具有的不同性格特征、思維方式以及基礎的差異深入分析,進行因材施教。進行差異性教學,教師就必須端正差異化教學目標,將每個學生看成是有個性的學習者,承認差異,尊重差異,善待差異,讓每個學生在數學學習中都能得到發展。
參考文獻
[1]楊中源.如何進行高中數學差異性教學[J].才智,2013(02).
[2]齊立友.淺析高中數學差異化教學的路徑[J].小作家選刊,2015(28).
作者簡介
王歡歡,碩士研究生,一級教師,現任教于本溪縣高級中學,從教12年,研究方向:高中數學教學。
重要榮譽:本文收錄到教育理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