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燕燕
摘 要:在分析情緒智力的結構和心理健康的標準后,發現情緒智力的維度影響心理健康,而心理健康標準也是情緒智力的基礎。因此,可以通過提高情緒智力等與心理健康有密切關系的心理品質去改善人們心理健康的狀況。這也啟示我們在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應通過對情緒智力和積極應對方式的培養,增強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和心理自我保健能力,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
關鍵詞:情緒智力;心理健康;全面發展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18-0179-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18.165
一、情緒智力簡介
1990年美國耶魯大學的心理學家薩絡維和新罕布什爾大學的科學家梅耶首次提出了“情緒智力”的概念,用來描述對成功至關重要的情緒特征。
薩拉維、梅耶對情緒智力的理解被認為是狹義的。認為情緒智力是知覺和表達情緒,情緒促進思維,理解和分析情緒,以及調控情緒的能力。哈佛大學教授戈爾曼和心理學家巴昂對情緒智力的理解是廣義的。認為情緒智力包括五個方面:(1)認識自己情緒的能力;(2)妥善管理情緒的能力;(3)自我激勵的能力;(4)理解他人情緒的能力;(5)人際關系的管理能力。心理學家巴昂指出,情緒智力是影響人成功的重要因素,對心理健康有直接影響。
本人認為,情緒智力是由兩個等級構成的。情緒的知覺、調整、理解和運用,這些是情緒智力的基礎。在這些基礎之上,還有情緒對認知、情緒對思維、情緒對人際關系、情緒對心理健康的影響和調節的能力。同時,情緒智力也在受這些因素的反作用而發展和變化,尤其是在青少年時期。
二、心理健康簡介
對于情緒智力結構中不同因子對心理健康的作用的研究,有助于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輔導提供更科學的指導。對于心理健康,不同的國家、民族,不同的學者均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人群以及人生的不同階段,心理健康狀況也有所不同。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指出:“心理健康不僅指沒有心理疾病或變態,不僅指個體社會適應良好,還指人格的完善和心理潛能的充分發揮,亦指在一定的客觀條件下將個人心境發揮到最佳狀態。”具體標準:(1)智力正常;(2)人格完整統一;(3)情感反應適度,表現為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緒;(4)意志品質健全;(5)自我意識正確;(6)人際關系和諧;(7)社會適應良好。這是目前被人們普遍接受的心理健康的標準。這7個方面的內容與情緒智力的內容有密切的關系,涉及情緒智力的很多方面。
三、情緒智力對心理健康的作用
(一)從情緒智力的視角審視心理健康
1.善于調節和控制情緒是心理健康的表現。情緒智力的內涵與結構中包括了個體情緒管理和控制,這也是心理健康的標準。長期的消極情緒體驗會導致抑郁、焦慮等多種心理疾病。不善于調控自我情緒的人,會長期處于不愉快的情緒狀態,因而導致一些心理疾病。而自我情緒調控能力較強的人,對自己的情緒狀態有清楚、準確地把握,同時善于將消極的情緒體驗轉變為積極的情緒體驗,從而避免消極情緒的不良影響。
2.理解他人情緒的能力可以提高個體的社會適應能力。有研究表明,理解他人情緒的能力可以讓人際適應情況更好,并進一步對心理健康產生積極作用。能很好理解他人情緒和善于表達情緒是人際溝通能力的表現,人際溝通能力強的人更容易與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從而提高個體的社會適應能力。而良好的社會適應是心理健康的標準之一。所以,可以通過提高情緒智力改善個體的心理健康狀況。
3.情緒促進思維有助于智力水平的提高。心理健康的人有正常的智力水平,這似乎與情緒智力沒有什么關系,其實不然。在薩拉維、梅耶情緒智力的理論中就提到了情緒促進思維。智力是以思維能力為核心的各種認識能力和操作能力的總和。所以,情緒智力有助于智力水平的維持,從而有助于人們的心理健康。
(二)從心理健康的視角審視情緒智力
1.良好的自我意識是自我情緒感知能力的基礎。心理健康的人擁有良好的自我意識,而良好的自我意識包含了良好的自我情緒感知能力,而對自己情緒的感知能力是情緒智力的最基本的能力之一。所以,情緒的感知能力有賴于心理健康。
2.良好人際關系有助于調整情緒狀態。人際關系良好是心理健康的標準之一,良好人際關系又可以獲得更多社會支持,這種社會支持有助于調整情緒狀態,提高個體調節情緒的能力。多數學者認為,良好的社會支持有利于個體的身心健康,而劣性社會關系的存在則損害身心健康。
3.統一的人格是情緒智力的基礎。巴昂指出情緒智力是一系列情緒的、人格的和人際能力的總和。情緒智力聯結著認知與情緒,與人的認知、人格關系密切。心理健康的人擁有統一的人格,人格以其無形的形式影響著情緒智力的方方面面,是情緒智力的基礎。
可以看出,心理健康和情緒智力有著密切的關系。我們應該通過提高情緒智力等與心理健康有密切關系的心理品質去改善人們心理健康的狀況。
參考文獻:
[1]王瑩.論情商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與實現途徑[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5(5).
[2]趙麗靜.淺談新形勢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J].長春大學學報,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