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青萍
桂賢娣老師為花山中學78屆校友,湖北省武漢市漢陽區鐘家村小學特級教師,中學高級教師,湖北省特級教師,湖北省名師,全國優秀教師,全國模范教師,全國先進工作者,湖北省第八次黨代會代表。
平易近人,慧愛學生
印象最深的是桂老師的至理名言:“愛學生是教師的天職。但是,光有愛心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會愛”。真正的愛是“智慧的愛”,是恰到好處的愛,是能夠激發學生真摯情感的愛。
她不斷探索,大膽創新。從教30年來,桂賢娣老師在教學中創立并形成了“情感育人法”和“因生給愛十法”,尤以“因生給愛十法”而著稱。
情景一:2000年,她班的女生小呂不幸患了癌癥,因為經常做化療,她滿頭的黑發脫落了,復學前夕,面對自己的容貌,她猶豫了。這時,桂老師悄悄地給她送去一頂小紅帽。第二天一早,戴著小紅帽的她,在爸爸媽媽的陪伴下,羞澀地來到學校,卻在教室門口止住了腳步。這并不是一個該戴帽子的季節,如此模樣走進教室,她顯得有些猶豫。桂老師鼓勵她大膽走進教室,當她終于鼓足勇氣踏進教室的那一刻,她愣住了,因為教室里每個同學都戴著一頂跟她一模一樣的小紅帽。在全班同學雷鳴般的掌聲中,小呂燦爛地笑了。從那天起,她們班總有同學戴著小紅帽上學,直到小呂重又長出滿頭秀發,她們班的小紅帽才正式“下崗。”
情景二:有一次,班上的男生葉輝腿骨折了,不能走路。每天上廁所時,桂賢娣就背著他到男生廁所門口,再讓其他男生扶他進去;放學了,她又背著葉輝到自己家里吃飯,然后輔導他做作業。漸漸進入冬季,桂賢娣拆掉自己的舊毛衣,為葉輝編織了一條長圍巾。當葉輝的爸爸騎自行車接他時,桂賢娣就把圍巾綁在葉輝的腿上……100多天過去,葉輝的腿康復了,桂賢娣的臉上也露出了笑容。
激勵性家訪成為一種鞭策,也成了學生的一種榮耀。后進生張欣自從桂賢娣家訪后,進步更大了,桂賢娣再次家訪,她學習的勁頭更足了。張欣擔心桂老師家訪不方便,特意送給了桂老師一個手電筒。她自信地說:“我要讓桂老師多到我家來。”
家訪中,要選擇五個不同的時機。”桂賢娣說,學生的情緒特別反常要及時家訪;學生考試來臨要提前家訪;特殊情況要追蹤連續家訪;班級中途轉來的新生要及時家訪,了解轉學的原因;接新班要家訪,了解有沒有嚴重病史的學生。
桂賢娣說,家訪中要牢記“三項保密四避學生”:家庭特別困難、家庭不健全及學生不愿透露的事要保密;如發現學生所謂的早戀、身患嚴重疾病、進入高年級生理發生變化、成績突然下降,這四種情況下要避開學生家訪。“對于條件特別殷實的家庭、條件特別困難的家庭,父母正陷入婚姻低谷的家庭,要尊重個別家長的意愿,不進門拜訪。”
從教30多年,桂賢娣送走了一批批學生,家訪了無數的孩子,她把全部的愛給了學生,卻沒有多少時間陪自己的孩子,她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家校互通,心誠則靈
尊重家長,建立良好的家校關系。熟悉桂賢娣的人都知道,她家訪的原則是“生進師訪”,即“學生進步了,我就家訪,再進步,我再家訪!”她認為,激勵性家訪是一種鞭策,也是學生的榮耀,能鼓勵學生不斷上進。臨近家長會,桂老師會親手制作“請柬”,家長們積極為班級獻言獻策。
能否得到家長的支持和配合,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重要保證。我用自己的真誠與熱情,與每一位學生家長建立了和諧融洽的關系,使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達到了高度一致。每接一個新班,我都利用假期進行家訪,與每個家長取得聯系。開學初,我會搶在第一時間召開家長會,告訴家長我的電話,并宣布我家訪的四條原則:一是學生進步了,老師家訪,學生再進步,老師再家訪;二是家訪時間不超過40分鐘;三是家訪地點在孩子的房間,因為我要查看孩子學習、睡覺等情況;四是家訪時,決不接受家長請吃飯、送禮品,只需一杯白開水或者一兩個蘋果。除了第一次了解學生家庭情況的家訪外,我一般都是在學生進步時才去家訪,而且從不在家長面前告狀,所以學生都把我的家訪當成一種榮耀,非常歡迎我去家訪。
再見桂賢娣老師恰逢市級專家來校教學視導,桂老師作為特聘督學親臨指導年輕語文老師教學。她依然樸實親切,課上仔細聆聽,時而投以贊許的目光,時而低頭沉思詳作筆記,足見她嚴肅認真的治學態度。課后她耐心指導并答疑解惑,一腔熱情觸動心弦,讓年輕老師們受益匪淺,意猶未盡。
因美名享譽全國,以桂賢娣老師為人物原型的電影《班主任》于2014年發行。勵志前行,不忘初心。歷屆花中學子為之動容,廣袤的中華大地無數為人父母為之感動。感恩于心,感謝有你!
作為一名從鄉村教師成長起來的當代人民教師的典范,桂賢娣從不掩飾自己的幸福:“只有幸福的教師,才會教出幸福的學生。跟我的孩子們在一起,我是幸福的。”
從教30年來,桂賢娣送走了一批批學生,家訪了無數的孩子,卻沒有多少時間陪自己的孩子,“作為母親,我真的是愧疚。”
退休多年的教師萬俞云向記者講了這樣一件往事。一個嚴冬的下午,桂賢娣與同事一起去家訪,回來時天已經很晚了,這時突然想起自己的女兒還在幼兒園。她便急忙趕往幼兒園,孩子當時就在馬路邊癡癡地等著媽媽。桂賢娣不顧路上穿梭的車輛,橫穿過馬路,上前一把摟住女兒,卻什么也說不出來……女兒在桂賢娣的懷里號啕大哭:“媽媽,我數了17輛70路車,你還沒有來,我就來車站等你了。”桂賢娣抱著渾身冰冷的女兒,愧疚萬分:“媽媽對不起你。”
有人勸她,現在教師與家長聯系溝通的途經太多了,沒有必要勞心費神去家訪。但桂賢娣總是微笑著回答:“大靈通,小靈通,永遠也代替不了和家長面對面的交流和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