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衛紅
改革開放以后,我國的經濟得到了迅速發現,社會經濟模式也發生了很大的改變,最近這些年,分享經濟成為一個熱門的話題。分享經濟是伴隨著互聯網發展而出現的,它本身就是一種需求對接的方式,也是經濟時代的一種衍生品。這種經濟類型并沒有改變傳統的消費和生產的關系,但是它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信息的不對稱,也和稅收有一定的影響。所以,通過這篇文章我們來分析下分享經濟和稅收之間的關系,以及應對稅收可以采取的措施。
一、分享經濟概述
分享經濟是區別于傳統經濟的一種新類型的交易方式。它是以互聯網為中介,把消費者的需求和生產者通過互聯網直接聯系起來。它的主要框架結構是需求者通過互聯網發布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資源或者產品,然后那些信息所有者可以直接把自己閑置的東西或者信息直接傳遞給需求者,或者是生產者直接根據需求者的需求進行信息生產來滿足需求者。政府則是對生產者和需求者對接的中間監督人,這就是分享經濟的一個總體框架。
二、分享經濟對稅收的影響
(一)信息資源化
每種經濟類型都有自己相應的生產要素,比如說工業的生產要素就是石油電力,煤炭等生產資源,對于互聯網時代下的信息經濟來說,它的主要生產要素就是數據信息。由于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互聯網思維越來越深入到企業內部,很多企業都通過大數據得到了非常大的發展,有的企業甚至壟斷了大數據市場資源,所以,對市場稅收帶來了一些影響,所以,在以后的研究中,要對大數據信息資源的壟斷現象和稅收進行一個深入的解析。
(二)組織邊界模糊化
在傳統的經濟模式中,個體戶進行商品銷售和服務的現象比較少,但是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展,分享經濟中每個人都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人們即可以是信息資源的需求者也就是消費者,當然也可以是信息資源的生產者或者提供人。傳統的經濟交易中,主要是對實體商品服務企業進行稅收,但是隨著分享經濟的出現,交易的角色不斷的轉變,如果一直使用實體稅收,那么就會在稅收方面的征管成本不斷增加,從而影響產品交易的效率。
(三)監管需求擴大
互聯網平臺是溝通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的平臺,也是分享經濟中很重要的一個部分。互聯網交易平臺它設計的交易方面的信息非常全面。因此,國家的征稅部門應該重視互聯網平臺中誰是商品服務主體,確認好納稅方,提高對互聯網數據分析對技術與能力,更好的保證稅收的順利開展。
(四)稅收管轄權不清
從一個角度來說,分享經濟有很大的運行范圍幾乎涵蓋整個地球,它是一種以數字信息為主體,以互聯網為載體發展的經濟交易模式。這種交易模式下,商品服務的主體和稅收的主體以及稅收的管轄權都會有變化。
三、分享經濟下稅收應對策略
(一)完善增值稅收制度
在個體的商品銷售中,要對其主體征收增值稅,國家在進行稅收的時候,可以從跨境電商的增值稅中借鑒經驗,來不斷調整增值稅制度以適應當下的分享經濟的情況。從盈利的方面來確定稅收的主體,依據分享經濟的特點從而制定比較合理的稅收制度,避免那種“以票控稅”稅收制度的不足。還有一些研究者指出,可以對一些從事商品銷售的個體戶增收一些流轉稅,在以后的經濟發展中,流轉稅可能會變成消費者的個人消費哼所得稅。
(二)提高稅收的法律意識
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在網上進行交易的活動也是越來越多,也出現了各種各樣的網絡安全問題,國家對網絡平臺的監管也是越來越重視,互聯網平臺作為分享經濟中的重要環節,存在很多的交易活動,雖然網絡監管部門也制訂了一些網絡安全規則,但是,還是頻繁的出現一些問題。所以,相關的互聯網機構應該和國家的稅收部門建立一個良好的關系,定時向稅收機關上交平臺的交易信息,遵守相關的網絡安全交易規則,從而保證國家機關工作的順利進行。當然,相關稅收部門也應該結合實際情況,建立比較全面的稅收制度法律和監管政策,以確保稅收活動的順利進行,確保市場和稅收環境的良好運營。
(三)明確稅收管轄范圍
分享經濟帶來的影響只是針對于稅收方面的影響,對市場的供需關系并沒有太大的影響。分享經濟的影響表現在對稅收管轄權的影響。在交易過程中,如果需求方和生產方以及互聯網交易平臺都是在國家內,那么稅收管轄權就是有國內相關部門所有。但是如果需求方是在境外,而互聯網交易平臺個生產方都是在境內,那么就會出現管轄權的調整,當然如果生產方和網絡平臺交易是在境外,也要相應區別稅收管轄權。所以,由于現實情況的不同,稅收管轄權也不一樣,所以,相關部門一定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稅收工作。
四、結語
分享經濟是當下新興的一種交易模式,在這種經濟交易下,商品服務的主體不斷的發生變化,對稅收的工作也會帶來一定的影響,所以稅收部門應該結合互聯網交易的實際狀況,調整稅收工作,不斷完善相關的稅收制度,對市場交易進行合理的監管。除此之外,相關的網絡交易平臺和商品銷售戶應該積極配合稅收部門的工作,依法合理納稅,遵守相關的稅收規定,共同營造一個安全的市場環境。(作者單位:江西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