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亞琴

本文基于2016-2018太原統計年鑒的統計數據,利用人口、地區生產總值、固定資產投資額等測度指標,通過計算近3年太原市各區域經濟發展綜合指數,分析太原市區域經濟差異現狀,找出影響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因素,并提出相應對策,以期幫助太原市區域經濟協調發展。
太原市作為山西省的省會隨著山西轉型跨越發展,經濟發展成績顯著,但太原市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全面分析太原市區域經濟差異現狀,對于實現山西經濟整體和諧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一、研究方法
(一)指標選取
依據科學性,綜合性,可操作性,可靠性等原則,選取人口,地區生產總值,固定資產投資額,居民可支配收入四項指標測度太原市區域經濟發展差異。
(二)研究方法
數據資料來源于2016-2018年太原統計年鑒。數據處理方法如下
1.為避免不同量綱和數量級的影響,以所選取的各項指標的最大值為基準值,對原始 ? ?數據進行基準化處理,公式如下:
(1)
為某市第i個指標標準化值,為某市第i個指標的原始值
2.構造判斷矩陣A
3.利用方根法計算測度指標相應的權重
(2)
4.計算綜合發展指數
(3)
二、結果與分析
(一)結果分析
太原市10個縣(市)2015-2017年區域經濟發展綜合指數計算結果如表1.
從表1中可以看到2015-2017年區域經濟發展綜合指數最高的區域一直是小店區,綜合發展指數分別為0.934、0.981、0.936,這是因為小店區是太原市城市發展的主要擴張區域。因此近年來小店區經濟發展水平超過了迎澤區并遠遠高于其他區域;區域經濟發展綜合指數比較靠高的區域還有迎澤區、萬柏林區、杏花嶺區;緊接著是尖草坪區、晉源區、古交市三個區域;比較低的區域是清徐縣和陽曲縣;婁煩縣是太原市經濟發展最落后的一個區域,原因是婁煩縣是貧困縣,迫于地理位置、資源、教育等多種因素的制約,其經濟總量明顯偏小。
(二)太原市區域經濟差異的成因分析
1.區位條件因素,小店區位于太原市與晉中市聯合開發的交界之處,是太原市城市發展的主要擴張區域;迎澤區是位于太原市的中心,是太原市最繁華的地區之一;杏花嶺區和迎澤區一樣,是太原市的中心城區,經濟發展狀況也比較好;尖草坪、晉源區等區域距離太原中心城區較遠,各項基礎設施都不是很完善。
2.資源條件因素,據2018太原統計年鑒的統計資料顯示,迎澤區、杏花嶺區和萬柏林區的耕地資源有限,僅分別為700公頃、932.4公頃、1759.1公頃。小店區、迎澤區和杏花嶺區的森林資源也很匱乏。資源因素制約了這幾個區域的經濟發展。
3.環境因素,經過分析統計數據發現,太原市各個市(縣)區(除婁煩縣、古交市)全年城區空氣質量優良以上天數都不足250天,小店區、杏花嶺區和晉源區的現象尤為嚴重,僅為165天左右。再者太原市各個市(縣)區的污染防治設施也不夠完善,像小店區2017年的污水處理站數僅為12站,對比于其他一線城市的中心市區,污水處理水平不高,各個市(縣)區經濟發展進程因此受到嚴重制約。
4.科學技術條件因素,太原市科技資源分布不平衡,不論是科技支出、教育支出還是專利成果,小店區都遠遠領先于其他區域。
三、太原市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對策
(一)加大政策傾斜力度,加大對經濟落后區域(如婁煩縣)的政策扶持,幫助其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為積極引導其發展符合本區域特色的產業。(如晉源區應著力利用晉陽古城遺址、晉陽佛教圣地蒙山和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晉祠,進一步開發旅游資源,發展旅游特色產業)。
(二)加大科學技術投入、合理分配科技資源,著力在各個市區建立類似于太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太原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科研基地,為經濟落后地區輸送高科技人才。(作者單位:山西財經大學經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