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秋水
文章以商業銀行績效評價為分析對象,首先介紹了當前我國商業銀行績效評價現狀問題,例如不能夠體現銀行發展需求、缺乏了發展因素的關注、與環境并不兼容、無法滿足內部評價需求。接著闡述了完善績效評價的思路,以便可以更好的提升商業銀行績效評價,促進商業銀行向前發展。
在進行商業銀行管理過程中,管理的重中之重就是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績效評價體系。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環境之下,商業銀行要想獲得長期發展不僅取決于自身的經營戰略,更取決于自身的各項經營計劃是否能夠順利完成,而影響企業戰略執行力的一項核心因素就是績效評價機制。
一、我國商業銀行績效評價的現狀問題
在改革開放之前,我國只有中國人民銀行一家銀行機構,這就使得中國人民銀行一統金融業必須要承擔商業銀行的職責又需要發揮中央銀行的作用。在計劃經濟年代,對于銀行的考核主要是通過計劃的完成來實現的。自改革開放發展以來,我國商業銀行開始逐步從人民銀行中脫離出來,例如我國先后建立了多家商業銀行,使得我國銀行體系變得更加豐富。對于商業銀行而言,其考核的內容主要是以利潤收入為主,考核的計算方法也只是簡單的算術平均式。受傳統績效評價模式影響,我國商業銀行在進行績效評價時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問題。
(一)不能夠完全體現銀行的發展需求。在傳統評價中,評價主要是以利潤、發展規模以及經濟增加值作為評價的重要指標。對于商業銀行而言,股東利益的最大化以自身的發展在本質上是一致的,銀行的整體發展戰略需要加強新產品的研發以及人員培訓等多方面要素的推進,但是執行這些要素勢必會消耗過多的資源,最終會影響到銀行的利潤以及經濟的增長值。與此同時,商業銀行的經濟增長值本身就是多項因素綜合的結果,因此很難對經營無效的原因進行準確定位。
(二)缺乏對競爭環境下發展因素的關注。商業銀行常常對于過去的經營活動財務評價較為關注,并且會針對評價結果作出一些戰略性的反饋,以此來更好的激發短期的經營動力,這樣可以有效的維持短期的財務成果,但是如果評價指標設置非常僵化,缺失對于非財務因素的考慮,這也可能會導致管理層出現急功近利的行為,最終出現的是商業銀行短期業務發展速度非常快,但是長期價值創造幾乎沒有,這就使得商業銀行創造未來價值的能力受到質疑,最終可能會影響到商業銀行經濟效益的持續增長。
(三)績效評價指標與環境并不兼容。隨著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第三方支付網絡平臺也在推出各種各樣的全新金融服務產品,這對于傳統的銀行經營模式會造成較大的挑戰。在進行績效評價過程中,商業銀行忽視了對于市場的調研與預測,這就使得商業銀行對于經營環境的過快變化缺乏應變能力,沒有與外部環境做好兼容。在當前商業銀行績效評價中,評價更側重于機構的評價,缺乏對于某項產品的績效評價,評價也更加側重于傳統業務,對于新興業務評價關注度非常少。
(四)無法滿足內部評價需求,基層的操作性較差。商業銀行的績效評價不僅僅是針對銀行法人,同時還需要針對銀行內部的各個分支機構進行評價。當前,由于EVA計量技術發展并不成熟,在成本費用歸集及分攤方面的設置并不科學,這就使得一些產品在現有數據下無法精確的計算出其所創造的價值,缺乏客觀性的指標進行考核,不能滿足當前銀行內部考核的需求。許多商業銀行的基層網點也沒有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財務核算,商業網點的關注點依舊集中在貸款、存款等業務指標完成上,經濟增加值理念在網點難以得到有效落實。
二、完善績效評價的思路
(一)統籌三對關系。首先,商業銀行必須做好近期目標和遠期目標兩者之間的關系。在進行評價體系設置時,如果過于看重短期目標則容易出現不計成本的現象,因此我們需要將長期目標與短期目標進行融合,不斷增強商業銀行可持續發展能力。其次,正確處理好效益目標與內控目標之間的關系。在商業銀行發展的過程中,我們需要把握好與風險之間的關系,我們既需要追求效益發展,同時也必須防控風險。最后,需要做到財務目標和其他目標關系的融洽。在當前的考核中,財務目標仍然占據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與財務目標實現相關的一些指標權重卻非常低,例如客戶滿意度、技能培訓、內部管理等等指標不容易進行量化,關聯度也不夠。為此,我們需要探索各個指標之間的協同發展,以便可以更好的實現效益與效率之間的最佳匹配。
(二)做到三個轉變。為了可以更好的完成績效評價,我們需要由目標管理向過程管理進行轉變。與此同時,我們還需要由以往利潤管理向價值管理進行轉變。除此之外,在進行評價的過程中我們還需要向精準評價進行轉變。
綜上所述,為了可以更好的完善我國商業銀行績效評價機制,我們需要做好三對關系統籌,同時還必須做到三個轉變,以此來更好的推動我國商業銀行績效評價機制完善,推動商業銀行向前發展。(作者單位:九江銀行贛州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