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美
經濟越發展,會計越重要。作為會計專業的一門核心課程,成本會計教學質量的優劣影響其他專業課程的學習。對學生而言,成本會計學習質量的高低,影響其專業技術技能水平高低。本文將從教學的角度論述如何進行成本會計教學改革。
一、成本會計課程特點
成本會計是會計專業和審計專業必修課程,該課程有著系統性強、知識點多、計算復雜和教學難度高等特點。
(一)系統性強
成本會計不僅自成一體,且有著完整的理論和實操體系,是學好其他課程的關鍵環節。它與《基礎會計》、《財務會計》、《財務管理》等課程構成完整的財務課程體系。
(二)知識點多
成本在概念上有廣義的成本和狹義的成本之分。廣義的成本指計
劃、核算、分析、考核、控制、預測和決策等。狹義的成本僅僅指成本的核算內容。僅僅成本核算方面,如輔助生產費用的分配項目,就有五種分配方法,即直接分配、交互分配法、代數分配法、順序分配法和計劃成本配法。每一種方法對應其獨特的核算原理和獨特的計算公式。
(三)計算復雜
成本會計課程有關要素費用的歸集和分配、輔助生產費用的歸集和分配、制造費用的歸集和分配以及生產費用在完工產品和在產品之間分配問題。各種費用的歸集和分配都對應相應的費用歸集表格和分配表格,同一種費用的分配采用不同的分配方法,其計算原理、思路和表格都不盡相同。表格多、關聯大、計算步公式多、計算步驟多且過程復雜,造成學生容易各種方法混淆,難以把握各種方法的應用條件和技巧。
(四)教學難度高
成本會計是一門理實一體的課程,課程包含理論和成本核算。成本核算部分,有大量的計算分析工作,要求老師不僅具有扎實的專業理論基礎,還必須有豐富的企業實操經驗。
二、成本會計教學現狀分析
(一)成本會計教師隊伍參差不齊
作為會計專業的一門核心課程,許多高職院校由于專任老師人數不夠,聘請外面的教師或在校研究兼職講授。一是外聘教師大多以賺取額外收益為目的,并未全身心投入該課程的教學工作。二是在職研究生缺乏教學經驗,課堂掌控能力不足,加上缺乏企業實際經驗,授課過程中難免照著書本宣讀,學生聽不懂,造成學生怠于學習,久而久之放棄成本會計課程學習。
(二)教學設計不合理
課程設計應該與其對應的成本核算流程相匹配,但實際教學中,老師為了便于教學,往往將一個完整的核算流程分割成許多個小的知識點進行講授,并未同時配以對應的成本實操業務訓練,造成學生質無法掌握成本核算的整體業務核算流程。此外課堂上講授的某些計算方法實際工作中幾乎不用,而老師依然花大部分時間和精力去講解。
(三)理論教學與實際脫離
成本會計是一門實用性極強的課程,在授課課程中應注重理實一體。而現行的成本會計課程教學往往強調理論教學,實踐教學被弱化,學生的實操能力差。
三、成本會計教學改革的路徑和對策分析
針對成本會計教學中存在教學設計不合理、理論教學與實際脫離以及教師隊伍參差不齊等問題,從以學生為主體進行教學設計、具體化教學內容、完善時間教學和提高專業教師能力等方面進行成本會計教學改革路徑分析。
(一)以學生為主體進行教學設計
成本會計課程教學應以企業成本會計崗位要求為向導,以學生為主體進行設計。首先課程教學內容的選擇應緊跟成本會計崗位的發展需求,針對實務操作所需技能進行教學內容順序的安排。其次教學方式的選擇應以學生為本位,而不能僅僅以方便老師教學為目的,應盡量多采用啟發式、案例教學方式,適當提高實踐課比重。
(二)教學內容具體化便于學生學習
成本會計知識點多且復雜抽象,通過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具體化教學內容,結合相關公式和案例使抽象的概念和定義具體化,偏于學生理解和掌握。教師在教授這些知識點的時候,應該嚴格設計教學案例和習題,結合專業理論知識,將知識點內容具體、形象地表達出來。隨著教學信息化的推進,教師可以將散而雜的知識點錄制成微課,以微課的形式提前給學生預習,也可以通過在線學習的方式與學生隨時交流,及時解決學生學習中的各種問題,提升學生學習的質量。
(三)完善實踐教學提高學生實操能力
成本會計這門課程有著較強的專業操作性,應該以實踐教學為主,輔以理論講授。在具體教學過程實施中,教師應注重實踐環節的教學設計,盡量多用企業實際的成本核算進行案例教學。通過校內實訓、校外定崗實習等方式,提高學生的成本核算和業務處理能力。
(四)加強教師團隊建設和管理
建立成本會計任課老師標準,選擇具有一定理論基礎和職業技術能力的老師擔任此課程的授課老師。并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建立相關的考評機制,以學生為主體建立適時評價體系,對教師的每一堂課進行及時反饋,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對課程的鉆研能力。
四、結語
經濟社會的進步和產業轉型升級推進了成本會計的發展。傳統的教學方式已不再適應新時代社會發展的需求。充分了解當前高職成本會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針對性地采取相應措施改進教學方式,一是提高高職院校教學質量,二是有利于培養符合企業成本會計崗位所需技術技能的高職會計專業人才。(作者單位:長沙商貿旅游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