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經濟的形式下,高新技術企業中的內部控制的作用尤為重要。但是目前許多的高新技術企業在進行內部控制的相關工作時,存在許多的問題。無論是在意識方面還是在控制與監管方面,都還存在一定的弊端,對于高新技術企業的發展形成一定的阻礙。因此需要對內部控制中的問題進行必要的了解,再采取一定的問題應對策略,才能夠讓高新技術企業的內部控制工作更加適應新經濟形式下的企業發展。
【關鍵詞】新經濟;高新技術企業;內部控制
在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迎來了新經濟時代,在新經濟的形式下,我國的各個行業的企業間的競爭也更加的激烈。傳統的高新技術企業內部控制的管理模式,不能夠適應新時代,并更好地參與到現階段的企業發展運營中。這就要求高新技術企業在進行內部控制管理工作時,需要順應時代的發展潮流,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實現更高的企業效益。更好地其結合企業發展的實際情況,利用更加全面的內部控制管理模式,讓企業在市場的激烈競爭中穩步前行。使企業能夠更好地去適應新經濟形式,增強企業市場競爭力。
1、新經濟形式下高新技術企業內部控制實際存在的問題
1.1企業的內部控制機制滯后并且不夠完善
新經濟形式下,許多的企業在進行實際的管理機制的建立方面,與時代的需求不相符合。還處于較為滯后的內部管理機制,并沒有與實際的時代發展與特性進行必要的結合工作。由于管理機制方面的落后,導致了企業停止不前,不具備必要的動態性與對發展方面的前瞻性。許多企業的內部控制機制在進行實際的工作時,顯得太過于形式主義,并沒有切實的作用可言,單純只是用于應付企業中的上級部門方面進行的檢查工作。在很大程度上也抑制了企業發展的活力,并不符合企業在新經濟形式下繼續發展的需求,在企業的內部控制執行力上也會逐漸下降,內部控制方面的作用也顯得過于薄弱。企業內部控制機制的滯后,也進一步影響到其完善性。由于其缺乏一定的完善性,就缺乏了內部控制機制本來在進行企業運營上的引導作用,進行項目運營時,缺乏了相關機制引導。
1.2企業的內部控制意識淡薄
當前許多的高新技術企業在進行內部控制工作時,在執行力方面相當缺乏。導致其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企業對于內部控制方面的意識薄弱,很難將企業中的內部控制工作更好地執行下去。內部控制意識上的薄弱,主要是由于高新技術企業中的領導層方面的問題,在對內部控制作用上并沒有進行明確,單純地將其當為企業運營中的一個簡單控制機制。在進行企業的發展運營上的思考時,并沒有進行企業實際發展運營上的機制方面的考慮。企業缺乏必要的內部控制機制的制約與支持,在企業中進行實際的決策型活動時,最終導致決策的結果產生極大的誤差,影響到企業的進一步發展。
1.3企業的內部專業監管機構缺失
有許多的高新企業雖然順應了新經濟時代的需求,在企業的內部控制中,進行了必要的管理工作。但在管理方面又存在相關問題,在進行實際的管理工作時,具體的運營權與所有權方面,過于集中于部分管理人員。權力的集中,在實際的管理權力上并沒有進行合理的權力分離,并且也缺少了專業監管機構方面的建立工作。對于擁有管理權力的人員缺少了必要的監管工作,進一步導致了實際內部控制工作不能夠起到理想作用,只是趨于表面功夫。對于高新企業在新經濟形式下的激烈市場競爭中的運營,產生了極大的負面影響。
2、新經濟形式下加強高新技術企業內部控制的應對策略
2.1完善企業內部控制體系
高新技術企業中的決策與監管部分的工作,對于企業的發展來說十分重要。因此,就需要在企業的內部控制的組織方面進行必要的工作。企業在進行具體的董事會機制的建立時,需要加強其能夠在實際的決策與監管的工作中,獨立出來進行相關工作。在實際的董事會權限上,進行必要的增強,讓其免于高級階層的監管工作。除了在董事會權限方面進行必要的改進,還需要注重審計委員部門的設立。該部門主要是進行必要的內部控制情況的監管工作,在完成監管工作后,進行后續的監管的反饋工作,讓內部的控制工作的效果更加顯著。企業在較為完善的企業內部控制體系下發展,能夠更好地其適應新經濟形式,讓企業中的工作人員能夠得到更多的資源支持。對企業的運營項目,進行必要的監管與追蹤工作,能夠更加準確地反饋實際資金的流動,讓資金更加透明化地進行企業運營。
2.2提升企業內部控制意識
上文中所提到的內部控制意識淡薄問題,導致了高新技術企業不能夠更好地在新經濟形式下更好地運營。因此這就要求企業中的領導層方面,需要明確好內部控制時實際作用,重視這方面的工作。對于高新技術企業內部職工的專業素質,也需要進行重視,加強對于必要的專業知識與技能方面的培訓工作的重視程度。開展必要的職工思想引導工作,更好地去培養職工對于企業的歸屬感,并將企業的進一步發展作為職工的奮斗目標。企業的管理層,需要對職工的職責進行明確,并進行必要的合理分配,更好地讓職工們明確到自己的工作目標。讓高新技術企業的內部控制工作,更加有條不紊地進行。
2.3加強企業內部的審計和監管工作
高新技術企業在新經濟形式下,對于內部的審計部門的需求也更加迫切。必要的審計體系的建立,需要建立在企業實際的發展運營情況之上。并將這個體系更好地融入具體的審計工作,給相關的審計職責進行明確的指定。利用完善的審計體系,進行審計人員的監管工作,促進內部的審計工作的完成。對于內部審計工作方面的準則與流程進行全面考慮,使實際的內部審計工作更加具有科學性與嚴謹性。內部審計工作在完善的內部審計體系上進行,能夠更加事半功倍,增加審計與監管的力度。在審計工作人員方面,對其具體的職能進行明確。使實際的審計工作能夠在具體的審計體系下,有序進行,有明確的可依照的審計工作的參照。讓審計與監管工作更加順利地進行,確保企業內部的控制工作能夠穩定進行,能夠能加適應新經濟形式。
結語:
在新經濟形式的環境下,高新技術企業在進行實際的運營時,受到了許多的市場競爭方面的壓力。企業只能夠立足與企業發展的實際情況,明確企業內部控制實際存在的具體問題,并采取相應的策略。更好地去完善企業的內部控制工作,讓企業能夠在市場的競爭中穩步前行,屹立不倒。
參考文獻:
[1]段全國.新經濟形式下的行政執法方式的變革[J].經貿實踐,2018(06):258.
[2]宋錦.阿里巴巴等新經濟形式是新時期的重要就業渠道[N].經濟參考報,2017-12-26(007).
[3]謝新水,劉曉天.共享經濟的迷霧:叢生、真假及規制分歧[J].江蘇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19(04):1-8.
[4]李凌睿.論市場經濟與商品經濟的區別[J].智庫時代,2017(07):31+34.
作者簡介:
徐俊(340102198104232029),中鐵十九局集團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遼寧遼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