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瑩
【摘? 要】自人類音樂文化發展以來,合唱就是最古老的集體活動之一,在人類的進步中有著悠久的歷史。童聲合唱作為合唱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純凈、優美、明快等特點,深受人們的喜愛,合唱教育對于兒童的身心發展也具有重要的作用。隨著社會快速發展,童聲合唱團逐漸涌現在人們的視線中,合唱教育也得到快速的發展,但在實際訓練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影響著兒童合唱教育質量,因此本文就兒童合唱開展的意義,對童聲常見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了童聲合唱常見問題解決路徑。
【關鍵詞】童聲合唱? 常見問題? 解決策略
新課標演唱部分對合唱教學有明確要求,要求學生能夠用正確的演唱姿勢和呼吸方法唱歌,能夠用自然的聲音,準確的節奏和音調,用表情地參與到合唱中,并能夠對指揮的動作做出恰當的反應。當代社會童聲合唱的發展良莠不齊,指揮者缺乏合唱音樂素養,不能夠正確合理地指引兒童訓練,出現兒童的呼吸調節不合理、共鳴與音色不一、音樂節奏掌控不合理等常見問題,不能正確的進行解決,因此對童聲合唱的常見問題分析迫不及待。
一、童聲合唱開展的意義
首先,童聲合唱的開展可以培養兒童的情操和健全的人格。合唱的開展是集合眾人一起共同完成的藝術,兒童通過共同合作在提升音樂素養的同時提升了合作意識,在互相協調配合下和諧、平衡的完成演唱,在音樂演唱和合唱訓練中培養了兒童的情操,養成團結合作的意識,逐漸形成健全的人格;其次,合唱的開展可以進一步促進兒童創新精神的發展,合作演唱過程是對兒童音樂潛力發展的好時機,充分發揮兒童的主動性,在合唱中找到屬于自己的聲部,發揮自己的音樂潛能,吸收眾多的音樂知識和合唱經驗,對于促進兒童發散性思維也具有很大的幫助;最后,合唱是我國傳統的藝術特色之一,許多合唱蘊含著濃厚的中國特色,包含了許多愛國故事,融入了少數民族的特色,體現了愛國主義情感,在合唱中通過對歌曲背景和合唱背景的了解,在開拓兒童視野的同時還讓兒童領略了音樂的民族性和中國文化的多樣性,為下一代傳承優秀的文化傳統做鋪墊。
二、童聲合唱常見問題分析
合唱中最重要的就是氣、聲、字、腔、情的控制,教師需要根據兒童的身體發育狀況進行合理的訓練,否則會影響兒童的身心健康發展。兒童的生理特征異于成年人,聲帶較短且薄,共鳴腔體較小,表達能力教弱,自我控制能力較差,兒童合唱中會出現以下最常見的幾個問題:
首先是兒童的呼吸。呼吸的控制是歌唱的重要能力,兒童的發聲器官和共鳴腔體發育并不成熟,因此在歌唱中會出現漏氣、提胸、聳肩等現象。不能連貫的呼吸,不能科學的換氣,導致氣息流動不順暢,破壞了作品的完整性,影響了合唱的欣賞性;其次,教師在對兒童訓練的過程中沒有根據兒童的特色進行訓練,用成年人的訓練強度、難度來對兒童進行訓練,導致在合唱的過程中失去了兒童原有的合唱特色,經常在合唱過程中出現喊唱、真聲過多、沒有共鳴等現象。因此,共鳴和音色是兒童合唱中必須解決的一個問題;最后,合唱節奏是合唱作品中的靈魂和骨架,合唱節奏不準確就會失去原有的效果,在合唱過程中經常出現節奏良莠不齊、節奏不均勻、音符不準確等現象,節奏的把握影響著合唱的風格特征、完整性等,在兒童合唱中應引起高度重視。
三、童聲合唱常見問題解決路徑
1.加強對合唱節奏控制的訓練
在對兒童合唱訓練時,教師應強調合唱節奏的重要性, 要在排練中培養速度感,在練習不同速度的作品時,就能夠合理的掌握合唱的節奏型,完美的詮釋出合唱作品的風格。可以采用節奏型聽記和朗讀的方式反復練習,用不同的方法來提高兒童的節奏感。
例如,運用奧爾夫教學法,利用肢體動作達到訓練兒童節奏的目的。如在訓練兒童左手敲擊四分音符的同時用右手敲擊八分音符,或者四分音符和前八后十六或者更多的組合,還可以手腳配合練習后半拍的進入。經過長時間和多次的手腳、大腦練習能夠達到很好的協調。由于兒童的音樂基礎尚淺,沒有形成穩定的節奏速率,因此在練習的時候節拍器至關重要,應充分的利用節拍器進行訓練。
2.加強呼與吸培訓
古人有說過:“善歌者必先調其氣也”,可見呼吸的調節在歌唱中的重要性。學會正確的調整呼與吸才能夠掌握音樂的節奏,體現合唱的完整性。指導教師需要針對快吸慢呼、慢吸慢呼、快吸快呼等方法進行訓練,讓兒童能夠正確的控制呼與吸。
例如,提示跑步或運動累了之后呼吸會出現什么樣的變化?再和休息以后的呼吸相比較,讓兒童真正的理解各種呼吸方法,真實的感受到快吸快呼、慢吸慢呼、快吸慢呼的呼吸方法;也可以用聞花香、模仿小狗喘氣等教學方法提升兒童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
通過多種訓練讓兒童達到能夠正確、科學的掌握呼與吸,在合唱中能夠擁有平穩的氣息,充分的挖掘兒童合唱團的歌唱潛能,達到一份氣息一份音波的目的,使兒童合唱團發出天籟般的聲音。
3.共鳴與音色的訓練
合唱是講究的共性,是團隊合作,在合唱過程中要避免兒童個性的張揚,且需要每一位隊員打開喉嚨。合唱過程中不能太拘謹,聲音不能太過僵硬,不能出現大聲的喊唱,且要求音色整齊統一,不能夠出現良莠不齊的情況,因此需要對兒童在音樂共性和音色訓練上加強。
除了平時的訓練,在合唱之前對兒童進行張嘴、打哈欠、擴胸運動等訓練,能夠讓兒童的聲帶預熱,在合唱的過程中更好的發聲。對于兒童的訓練,應采用“軟起”的起聲方式進行訓練,“硬起”的起聲方式不利于兒童的聲音特征,“軟起聲”能夠讓兒童保持平穩的氣息,像山澗的流水一樣,給人帶來柔美感覺的同時,很好的保護了兒童的發生器官。合唱能發出很好的共鳴,首先需要統一每一個人的發聲共鳴位置,根據兒童的發聲特點,應訓練兒童應用“直聲”的發聲方法的進行合唱,在演唱的時候聲音平直靠前,音頻保持在同一高度,形成共鳴的效果。
綜上所述,兒童合唱中常見且重要的問題就是呼與吸的調整、節奏的控制和音色與共鳴的協調,指導教師需要根據兒童的發音特點采用正確的方法進行訓練,避免在訓練時破壞發聲器官等,逐漸提高兒童的合唱水平,為他們今后的音樂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促進童聲合唱的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孟樂.童聲合唱常見問題分析與解決路徑【J】.當代音樂,2017(21)
【2】馬新媛.淺談童聲合唱中的常見問題及解決方法【J】.黃河之聲,20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