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潔
【摘? 要】語文是一門理解與識記相結合的課堂,低年級學生的認知基礎差,學生之間的詞匯積累量、句子結構的掌握等等存在明顯的差異性。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如何以發展全體學生為目的使用差異化教學的方式把握課堂,是當下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關鍵詞】低年級? 語文? 差異性
一、低年級學生在語文課堂上的差異性表現
(一)詞匯量差異
低年級在語文課堂上主要需要掌握認字、識字并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所以,在低年級語文課堂當中,學生的詞匯量對語感的影響十分重要。在低年級的教學當中,教師不難發現,在一般情況下,詞匯量較大的同學,總是能夠更好的自習、預習,并且帶有愛好閱讀的習慣,但是詞匯量較小的同學,在自習的過程當中往往存在難度,學習過程較為艱難。可見,低年級學生的詞匯是形成成績與能力差異的因素之一。
(二)理解能力差異
皮亞杰曾經指出:人的理解存在差異性和階段性。而低年級學生的認知能力差,有意注意時間較短,要在短時間內形成良好的理解能力,是不可能的事情。而且,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理解方向、理解時長、理解答案都因為個人的成長因素和心理素質有所差異,所以,在低年級語文課堂里,一個知識點要讓全部學生的理解達到一致,是不可能實現的任務。當然,也正是由于這樣的差距,讓低年級學生開始產生自身的獨特性,低年級語文的展開才存在差異。
二、教師在低年級語文課堂中的教學方式
(一)以點為面
低年級語文課堂的主要圍繞著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因此,在課堂教育中,教師們大展神通,所運用的方式花樣百出,但是最為常用的方式,還是以點為面的教學方法。舉個例子,在學習《靜夜思》這首古詩里,教師不會像高年級一般讓同學解讀詩歌,而是通過月亮為點,將學生的四位逐步引導進作者的情感里,讓低年級學生初步感受思鄉之感。以點為面的教學方法對于低年級學生而言,是一種良好的導入,能夠讓低年級學生初步領會超前的知識,通常作為低年級主題學習的主要方式。
(二)有條有理
不同的教師都有自己獨特的教學方式,對于在工作崗位上工作已久的老教師而言,有條有理的工作方式最受歡迎,這種有條有理主要是指教法單一,但是邏輯順暢。有條有理的教學方式,也許使用于高年級語文課堂會帶來更好的效果,在低年級語文課堂里,枯燥的知識加上呆板的方式,學生學習語文就好像在啃一塊硬邦邦的磚頭,提不起勁。
三、低年級語文課堂在教學策略中出現的問題
(一)進度式教學,差異體驗感不強
低年級語文的知識相對簡單,學生在掌握的過程中也沒有太大的難度,但是,部分教師并不會因為低年級的知識結構較為簡單,就對內容進行加強,反而是在一定的程度上,使部分語文教師變得“懶惰”,隨意的安排課堂,對學生領會知識的層面從不過問,這就造成了語文課堂成為進度式教學課堂。假如教師抱著“趕進度”的心態組織語文課堂,那么學生全體的學習質量都會下降,在能力有所差異的學生群體當中,弱勢的學生必將迎來較差的學習體驗感。
(二)程序化教學,差異感受性不強
語文課堂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是能夠靈活變換方式的課堂知識結構。低年級學生在學習的過程里,主要就是通過語文知識感受傳統文化、文明禮貌、社會道德等等,不同的課程有不同的授課模式。但是,部分低年級語文教師卻不擅長于轉變教學方式,對于教學過程支持冷淡、肅然的態度,為了控制好紀律,“方便”教師教學,對于教學結構絲毫不改。比如,在學習一年級語文上冊《萬片荷花》時,教師采用的結構是讀書—生字—識字—寫字,直到二年級語文下冊《一株紫丁香》采用的方式依然是讀書—生字—識字—寫字,低年級學生連續接受兩年程序化的教法,對于教師在課堂中的下一個動作了如指掌,這樣的教育策略,無法使學生感受到知識的層次,從而使學生之間的差距更加明顯。
(三)強度化教學,能力差異性明顯
隨著社會的發展,學歷成為衡量學生學業的標準,為了能夠得到更好的學習成績,教育中更是興起了一場娃娃風,認為從小嚴格的教育是塑造優秀人才的關鍵。低年級學生首先成為關鍵,為了學業成績,大部分教師對學生的學習進行了強化,對于個別成績較差的學生,部分教師會直接放棄,而專心扶持成績好的學生,以此獲得更高的成績比。在這種學習壓力之下,低年級學生的學習熱情慢慢降低,成績高的學生越來越強,成績差的學生越跌越后。
四、低年級語文課堂的差異性教學策略
(一)合作式教學,以生扶生
合作式教學主要指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相互合作,教師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是主導者。低年級學生的同伴關系處于初步建立的階段,尚不成熟,但是,彼此之間卻沒有任何猜忌,對于同伴的幫助,大多數學生樂于接受。學者羅杰斯提出人本主義的教育與合作化的教育形式,所以,通過優生扶持后進生,加上教師的引導,能夠很快讓學生群體實現全面提升,加快素質教育發展的進程。以生扶生的學習模式能夠更好的促進學生的合作能力,對提升后進生生的自信心有很好的幫助作用。
(二)拋錨式教學,培優扶后不忘中
拋錨式教學主要是指對知識點進行重點培訓,利用多種活動扶持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心,幫助學生建立一定的學習愛好,造就良好的學習體驗。低年級學生一個最大的學習缺點就是容易忘事,所以,拋錨式教學中有一個良好的起點,對某一后進生理解較差的部分進行綜合性訓練,督導學生跟上學習進度,學到哪里認到哪里并且用到哪里,對低年級學生群體的知識領會也有良好的穩固作用。拋錨式教學是提升學生群體能力的好辦法,對于發展學生的最近發展區也有良好的促進作用。
(三)引導式教學,促進領會
孔子曾經說過:循循善誘乃學習之道。在低年級當中,學生的能力基礎的比較差,理解能力較低,不能夠對教師所講的內容完全理解透徹,所以,低年級語文課堂應當多引導學生走進情景當中,利用情景問題、情景模擬、情景演練等方式,讓學生在領會中慢慢學會知識。
總而言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如何以發展全體學生為目的使用差異化教學的方式的把握課堂,是當下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