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夢潔
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公司股價“暴跌暴漲”日益頻繁,其中“股價暴跌”尤為頻繁,該現象不僅引起了公司管理層和相關監管部門的注意,也成為學術界的關注熱點。本文將以股價暴跌風險為研究切入點,通過收集,整理與股價暴跌風險有關的文獻,探究股價暴跌風險的成因以及影響因素,為后續有關股價暴跌風險研究提供理論研究基礎和新的研究方向,同時也為降低股價暴跌風險提供指導意見。
股價暴跌風險是指在無預兆情況下,股價突然發生暴跌的概率。本文將從股價暴跌風險成因和影響因素這兩個方面來進行研究。
一、股價暴跌風險成因
(一)信息不對稱性理論
從公司內部因素看,資本市場信息的不對稱導致人們在實際進行交易時所獲得的信息存在著差異,在股市市場交易中,企業管理層作為內幕者擁有內幕信息,處于優勢地位,而外部投資者僅擁有企業管理層公開的信息,在交易中心便處于劣勢地位,一般人們掌握的信息越多,憑借此優勢所獲得的回報越多。從不完全信息均衡角度來看,Cao et al(2002)認為股價暴跌產生的原因主要是因為信息的不對稱性,在股票交易市場中,知情交易者故意隱瞞不利私人信息,特別是不利的私人信息,再加上外部投資者的推動作用,共同導致了股價暴跌。Jin and Myers(2006)通過構建簡化的信息模型,認為公司股價的暴跌是因為企業的所有權和經營權處于分離狀態。公司的管理層掌握絕對的信息優勢,管理層為了職業晉升,薪酬獎勵以及提升個人聲譽等原因會向股東,市場投資者公開有利信息,主動隱藏公司負面消息。在此情形下,由于信息不透明,公司股東和市場投資者由于只掌握部分公開信息,難以深入了解公司,只能通過公開的市場信息以及知情交易者行為來推測股價的變化,無法掌握公司真實財務信息和經營成果,這會導致該公司實際股價被高估。
(二)行為金融學理論
根據行為金融學理論以及股價崩盤現象,大部分學者的研究結果認為造成股價暴跌風險的主要原因是投資者異質信念,情緒以及認知風險。Hong and stein(2003)從賣空限制角度入手,通過構建理論模型來研究投資者異質信念與未來股價變化間的關系,由于投資者們的自負心不同,使得投資者們在預期股價時,因為主觀想法不同而形成異質信念,當不同投資者對當前股票的價格存在較大分歧時,由于市場對賣空的限制,負面信息無法通過交易行為直接體現在股價中,這種負面信息的不斷累積,等其達到其臨界值時,股價便會出現股價暴跌現象,我國學者陳國進等人也論證了此觀點。
二、股價暴跌風險的影響因素
(一)影響股價暴跌風險內部因素
從公司角度來說,由于交易市場中信息不對稱現象的普遍存在,導致資本市場中交易雙方掌握信息程度不一樣,消息內幕者為了自身利益往往會隱藏不利信息,導致交易市場中股票價格比實際價格要高,隨著企業隱藏的不利消息逐漸被披露,便會發生股價暴跌, Romer(1993)指出公司在交易過程中隱藏的負面消息逐漸暴露會導致附加暴跌風險的提高。
從管理者角度來說,管理者的個人特征會影響管理層最終決策進而影響股價市場,比如說年齡和權力,Andreou et al.(2016)認為公司CEO年齡越高,股價暴跌風險越小,并且在管理自由裁權的公司,CEO年齡與股價暴跌風險之間的負相關關系更為顯著;從性別角度來說,劉小榮等(2012)認為女性CEO年齡越高,公司股價暴跌風險越低。
(二)影響股價暴跌風險的外部因素
從資本市場參與者角度來說,機構投資者作為資本市場中的重要參與者,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影響公司股價暴跌風險。許年行等(2013)以投資者的“羊群效應”為基礎,實證研究結果發現機構投資者的“羊群”行為(具體指什么)與股價暴跌風險呈正相關關系;江軒宇等人(2013)從審計人員的專業能力,勝任能力等審計專長方面著手研究其對股價暴跌風險的影響。
從外部經營環境角度來說,目前現有的文獻主要從政治因素,宗教信仰,國際財務報表準則等角度來研究外部經營環境對股價暴跌風險的影響。羅進輝等(2014)就企業政治聯系強度與股價暴跌風險進行了研究,指出這兩者呈負相關關系。Callen et al.(2015)認為公司總部設立位置的信仰程度與股價暴跌風險呈負相關,即在宗教信仰程度較高的地方設立公司,其股價暴跌風險較低。
目前,股價暴跌風險是學術界學者們的研究熱點,雖然現在對股價暴跌風險的文獻已經較為豐富,但是,仍有未知的領域的值得我們去探索研究,了解股價暴跌風險成因及其影響因素是其后續研究的基礎,因此本文能夠為學者們進一步研究股價暴跌風險提供一定的理論基礎,這也是本文的寫作意義。(作者單位:四川大學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