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艷 朱清華
摘? 要:有氧健身教學是現代高校教育的一個組成部分,對學生的健康成長具有積極作用,也需要在現有基礎上謀求改革、完善。基于此,本文以“互聯網+”時代下高校有氧健身教學的基本要求作為切入點,給予簡述,再以此為基礎,論述當前高校有氧健身教學的不足以及創新改革的可行策略,給出利用互聯網創新課程內容、加強教學交互、應用新式教學方法等建議,為后續工作提供少許參考。
關鍵詞:“互聯網+”? 有氧健身教學? 教學內容? 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806?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02(a)-0009-02
有氧健身教學是指以有氧運動為核心、以健身為基本目標進行的體育類教育活動,在我國高校廣泛開展且收效良好。高校體育教育的價值在于,綜合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和身心健康水平,有氧健身教學是其核心實現途徑之一。隨著時代發展,教育工作也出現了更多進步,“互聯網+”時代對高校有氧健身教學的要求更高,傳統模式的弊端也更加明顯,就相關問題和改革策略進行分析十分必要。
1? “互聯網+”時代下高校有氧健身教學的基本要求
1.1 全面開展
全面開展,是指高校有氧健身教學不能單一局限于課堂和教材,應正確看待教育多元化的基本趨向,利用“互聯網+”時代資源共享、信息高效交互的優勢,使有氧健身教學工作的覆蓋面進一步增加。如傳統模式下,教師的教學活動以教材為主,課堂階段的理論知識內容相對有限。“互聯網+”時代,教師可以利用資源共享池實時獲取豐富的教學資源,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方向,提升教學效果。
1.2 延伸開展
延伸開展,是指擺脫傳統有氧健身教學片面局限于課堂的弊端,將教育工作延伸到課外甚至學生的日常生活中。一方面我國成年人、大學生群體的亞健康情況正日趨嚴峻,需要給予重視,另一方面任何教育工作都帶有長期行特點,需要設法實現“教育生活化”,提升教育成效。在“互聯網+”時代,有氧健身教學延伸開展具有了遠程實現的可能,教師可以借助各類通信工具,與學生實現遠程交流,給予指導和教育,包括有氧健身的方法、注意事項等,進一步保證教學成果。
1.3 針對性開展
針對性開展,是指在進行有氧健身教學時,針對不同學生的特點、不同群體的需要,擬定更具科學性的教育計劃,包括漸進性教育、分組教育等等,從而保證學生得到足夠理論知識,也能獲取更契合自身需要的教導。如一年級學生首先應培育其有氧健身意識,大二年級學生可接觸更具結構化特點的理論及養成進行體育運動習慣。針對性開展有氧健身教學,是高校工作優化的實際需要。
2? 當前高校有氧健身教學的不足
2.1 教學內容缺乏變化
當前高校有氧健身教學的典型問題之一,是內容缺乏變化,部分高校將有氧健身課程的課程內容用田徑類項目進行開展。有研究人員曾針對我國東部、中部部分高校進行過調查,從結果上看,以田徑類項目為主、開展有氧健身教學的高校,占樣本總數的86.5%(122/141),僅有少數高校會增加一些新式內容,這也為后續高校有氧健身教學改革提供了重要思路[1]。
2.2 教學方式僵化
教學方式僵化的問題,在各地高校中普遍存在。由于有氧健身教學本身開展的途徑較少,因此高校往往不愿意嘗試突破創新,學生對此積極性也有限。在研究中,50%的學生表示對有氧健身教學的方式“不關心”。有66%的教師認為現有有氧健身教學方法“缺乏創新性”,但又無法獲取更具價值的方式。在學校管理者中,約有42%認為有氧健身教學的目的是為提升學生素質,采用何種方法并無本質區別[2]。
2.3 教學時間較短
教學時間和教學成效是兩個息息相關的元素,較長的教學時間,往往可以獲取更好的效果。研究人員在部分高校提供的資料中發現,大約60%~70%的高校,每周體育課不超過90min,其中40%左右的高校有氧運動教學占比不超過20%。換言之,一半左右高校學生每周僅能獲取90min左右的有氧健身教學,這與學生實際運動時間所需并不完全匹配[3]。
3? “互聯網+”時代下高校有氧健身教學創新改革可行策略
3.1 利用互聯網創新課程內容
課程內容的創新,是“互聯網+”時代下高校有氧健身教學創新改革的基本方式,也是后續教學活動具體優化的核心依托。從運動效果和教學時間等多個角度進行評估,可以發現田徑運動依然是最具價值的有氧健身教學項目,應予以保持。在此基礎上,可以借助互聯網獲取同類高校、國外高校的教學經驗,謀求田徑運動框架下的教學內容改革。如互聯網數據顯示,體育實力較強的高校會應用比賽的方式進行有氧健身教學。各地高校可以將中長跑項目更新為小組制,同樣采取比賽的方式,激發學生的榮譽感和求勝心,使其更積極的參與到有氧健身活動中。此外,互聯網還能發揮資源共享優勢,幫助教師在課堂理論教育中,獲取更多的知識,為學生提供多元的學習方向。
3.2 加強教學交互
“互聯網+”并不是簡單的互聯網應用,強調的是以互聯網優勢為核心,謀求范圍化、長期化的思路革新。就高校有氧健身教學而言,互聯網能夠創新課堂內容,也能改變傳統教學的空間、時間限制,大大提升教學的交互性。如德國高校已經普及校內教學APP,利用智能設備的基本優勢,使學生借助APP獲取教師的遠程指導,得到校內信息庫資源,從而實現信息與學生、教師與學生、教師與信息的高效交互。國內高校也可以參照這一模式,如課堂內容為“接力跑的技巧”,借助互聯網以及APP,教師可將核心內容進行發布、傳輸,學生則能夠實時獲取相關知識,即便課堂階段未能完全理解知識,也能在課后再次利用互聯網與教師進行交流,尋求幫助,從而提升有氧健身學習的效果。
3.3 新式教學方法的應用
教育工作的變化一方面受到時代發展推動,另一方面也受益于技術進步,能夠始終契合時代要求。就高校有氧健身教學而言,新式教學方法的應用,可以使現有教學活動時間不足、方式僵化等問題得到解決。如翻轉課堂模式,該模式重新調整了課堂內外的時間,課堂內的寶貴時間,學生能夠更專注于主動學習,從而獲得更深層次的理解。教師可以借助互聯網,提前將有氧運動教學的基本理論和技巧以數據包的形式傳遞給學生,學生利用高校學習壓力小的優勢,借助課外時間進行理論的吸收。進入課堂階段后,教師直接評估學生有氧運動的實踐能力,并就其中的問題進行指正,學生則結合課前學習的疑惑,針對性謀求提升自身有氧健身理論知識、實踐能力。此外,以互聯網為依托,還可以通過微課等模式,實現知識的延伸和重構,多渠道提升有氧健身教學質量。
4? 結語
現代高校在進行教學時,擁有互聯網作為依托,也可以利用互聯網完成更高質量的教育。就有氧健身教學而言,其現有不足包括內容缺乏變化、方式僵化、時間較短,未來應至少做到全面開展、延伸開展和針對性開展。“互聯網+”時代下的創新改革,應強調技術利用和內容變化,同時加強教學交互,并應用新式教學方法提升工作質量。上述理論可作為后續工作的思路之一,加以落實。
參考文獻
[1] 劉華波.“健身運動處方教學模式”影響大學生體育鍛煉態度的實驗性研究[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8(11):106-107.
[2] 尹珊珊,陳芹,侯勝.MOOC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高校健身瑜伽教學中的實驗研究[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8,26(10):54-56.
[3] 鄧燕程.廣場健身舞在高職高專公共體育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遼寧師專學報:自然科學版,2018(3):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