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雪敏 陳瑞琴
摘? 要:采用文獻資料法、錄像觀察法、數理統計法和對比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2017版《2017—2020競技健美操評分規則》為依據,通過對第15屆世界健美操錦標賽決賽各項前8名成套動作中平衡與柔韌類難度動作的應用情況進行比較分析,旨在探究世界競技健美操平衡與柔韌類難度動作在新的規則導向下的發展趨勢,為中國競技健美操登上新的臺階提供可借鑒的理論依據。研究表明:第15屆世界健美操錦標賽各項決賽應用平衡與柔韌類難度動作中單人項目頻率最高,最低為三人項目;其中“無支撐依柳辛成垂地劈腿”在各項成套動作中選擇頻率最高;選擇0.9分難度動作的只有單人項目,集體項目集中在0.6分;平衡與柔韌類難度動作在成套動作中出現的難度動作順序多居于開頭及后半段,根據人體在運動中體能消耗的規律,科學合理的安排難度動作完成的順序,有利于獲得較高的完成分。
關鍵詞:競技健美操? 平衡與柔韌? 發展趨勢
中圖分類號:G80?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02(a)-0205-02
競技健美操源于大眾健身健美操,卻與大眾健美操有著很大的區別。大眾健身操顧名思義,就是針對廣大群眾進行健身,從而保持身體健康而存在并發展的,而競技健美操則旨在不斷挑戰人類的運動和生理極限。一套競技健美操動作是由操化動作、難度動作以及托舉與配合,通過復雜多樣的過渡與連接動作組合而成[1]。從1997—2020年版《FIG競技健美操競賽規則》經歷了七次修訂發布,每一次對競賽規則的調整和增減,旨在發揮運動員的競技水平,推動競技健美操不斷創新發展,并邁向更高的臺階。通過對第15屆世界健美操錦標賽決賽各個項目前8名在成套動作中應用平衡與柔韌類難度動作的數量、應用價值、動作類型和整體布局進行分析,探討世界競技健美操中平衡與柔韌類難度動作的發展趨勢,為我國從事健美操教學與訓練的教練員和運動員提供參考。
1? 競技健美操成套動作中應用平衡與柔韌美難度動作的數量、類型、價值及整體布局
1.1 第15屆世界健美操錦標賽成套動作中平衡與柔韌難度動作數量及類型的情況分析
難度動作是競技健美操的精髓所在,對獲得健美操比賽的勝利有舉足輕重的作用[2]。由表1可知,第15屆世界健美操錦標賽決賽各項前8名應用平衡與柔韌類難度動作共58次,其中單人項目使用頻率均高于集體項目。研究表明:競技健美操單人項目中運動員個人競技水平較高,其選擇的難度動作數量較多,而集體項目考慮到各個隊員的競技能力的差異,其選擇難度動作的數量相對少于單人項目。
由表1可知,第15屆世界健美操錦標賽決賽各項成套動作中應用平衡與柔韌類難度動作頻率最高的是“依柳辛組”,有38個,“轉體組”與“平衡轉體組”,各有15個和5個,而“無支撐依柳辛成垂地劈腿”在各項成套動作中應用頻率最高。說明“依柳辛組”中“無支撐依柳辛成垂地劈腿”是競技健美操參賽運動員的佳選,表現出較好的發展趨勢。
1.2 第15屆世界健美操錦標賽成套動作中平衡與柔韌難度動作價值的選用情況分析
《2017—2020競技健美操評分規則》把分值從0.1~1.0分為十個級別。由表2可知,第15屆世界健美操錦標賽決賽各項成套動作中平衡與柔韌類難度動作分值的選擇主要集中在0.6~0.9分之間,以0.6分最多。各項中選擇高分值0.9分難度動作的只有單人項目,而集體項目選擇的難度動作分值集中在0.6分。因此,單人項目傾向于以完成高分值高難度動作表現個人競技水平,集體項目考慮到各隊員之間素質差異,選擇分值時需權衡各隊員的競技能力。
1.3 第15屆世界健美操錦標賽中平衡與柔韌類難度動作在整套操中的分布情況分析
難度動作在成套動作中的分布順序對難度動作完成度有一定的影響。因此,成套中難度動作出現的場地移動、連續時間和完成空間都應該均衡分配,以獲得較高分數[3]。第15屆世界健美操錦標賽各項決賽前8名成套動作安排平衡與柔韌類難度動作在第一個、八個、九個位置選用次數最多,其次是第十個位置。因此,在整套操難度動作的編排順序上,將平衡與柔韌類難度動作安排在開頭第一個位置,說明考慮到平衡與柔韌類難度動作自身的美觀性及穩定性,成套操開頭給人驚艷的感覺,其次安排在整套操的后1/3段。表明運動員在完成成套的后半部分時體力已經過多消耗,相比于跳躍類和力量類難度動作,選擇平衡與柔韌類難度動作更有利于得到完成分,這符合體能的分配規律[4]。因此,在今后的世界健美操錦標賽中平衡與柔韌類難度動作會越來越多地出現在成套動作的后1/3段。
2? 結論與建議
2.1 結論
第15屆世界健美操錦標賽各項決賽成套動作中平衡與柔韌類難度動作在單人項目應用次數最多,集體項目應用較少;其中D組“無支撐依柳辛成垂地劈腿”應用次數最多;決賽中選擇0.6分難度動作頻率最高,主要集中在集體項目,選擇0.9分難度動作只有單人項目。選用平衡與柔韌類難度動作主要分布在整套操中開頭及后1/3段,考慮到人體運動能力隨時間消耗的規律,科學安排難度動作出現的順序有利于運動員充分發揮個人競技能力,并高質量完成平衡與柔韌類難度動作,獲得較高分數。
2.2 建議
(1)第15屆世界健美操錦標賽各項決賽選用平衡與柔韌類難度動作的類型比較少,可加大對難度動作的創新,發掘運動員身體素質的潛能,增加競技健美操賽場上的藝術性、觀賞性以及難度系數,推動競技健美操走上一個新的臺階。
(2)集體項目在難度動作的應用頻率和選擇難度分值時低于單人項目。因此,要特別注意在集體項目中著重培養各隊員的個人競技能力,使集體項目在難度的動作的數量和分值上有新的突破。
參考文獻
[1] 國際體操聯合會.2009-2012競技健美操競賽規則[Z].中國健美操協會,2009.
[2] 王光輝.規則導向下競技健美操難度動作發展趨勢的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4.
[3] 劉愛梅,陳濤,韓寶紅.競技健美操男單運動員難度編排分析[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6(6):119-120,123.
[4] 邵真真.競技健美操平衡與柔韌難度動作發展趨勢研究[J].四川體育科學,2015,34(3):76-79.
[5] 國際體操聯合會健美操委員會.2017-2020年FIG健美操評分規則[Z].中國健美操協會,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