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添慶 呂立 潘紅 李堅 李華云
摘? 要:黨的十九大所提出的建設體育強國的目標是新時代高校加強體育運動管理的重要指引。高校體育教學是人才培養的形式之一,雖取得一定成效,但與預期目標還不相適應。本文就新時代高校大學生體育運動的意義、建設思路和路徑進行針對性探討,重點提出以下路徑,一是以體育課程教學為主陣地,優化教學體系,確保體育課和其他課程都具有同等重要地位;二是通過形式多樣的第二課程體育活動,引導更多的大學生參與到體育鍛煉中來;三是注重體制機制建設,尤其要投入足夠的經費、人力資源和場館資源,確保活動的有序、有力發展。
關鍵詞:大學生? 體育運動? 教育體系研究
中圖分類號:G807.4?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02(c)-0121-02
1? 大學生體育運動的現狀與緊迫性
青少年身體健康是社會的未來和基礎。體育運動是高校體育必修課和校園文化活動的結合體,以其形式鮮活、內容豐富而吸引了青年大學生。當前,高校體育運動還存在著覆蓋面不夠廣,學生參加頻率不平衡,形式單一,內容單薄,師資力量較弱等問題,嚴重制約體育活動的健康發展。因此,要牢固樹立“健康第一,運動推動學業”的指導理念,以面向全體學生,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心理健康為目標,以陽光體育運動和主題競賽為抓手,構建多元化、一體化的大學生體育運動管理與服務模式,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緊迫性。
2? 加強高校大學生體育運動教育的新理念
(1)圍繞一個中心目標,即貫徹以學生為中心的運動觀,全方位提升大學生健康水平和身體素質。(2)構建兩大體系,即一是服務體系,加強專項經費、體育教師人才、器材設備、場地保障等投入,提高服務質量,引導全校師生深度參與到體育運動中來,通過自我管理、自我服務,感受運動魅力。二是制度體系,以制度建設為抓手,不斷探索完善健康運動管理考核體系、責任體系、管理體系,確保體育運動長效化發展。(3)構建健全的聯動組織機制,即在學校體委領導下,建設學校體育部——院系體育組織——學生體育協會三級組織體系,推動體育管理工作上下聯動,重心下移,一插到底,確保體育活動在學生群體的覆蓋面和有效性。
3? 加強高校體育運動教育教學的路徑
大學生體育運動是一項系統工程,要構建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相結合,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作用相結合,常態化鍛煉與專項比賽相結合的體育運動活動機制。
3.1 以體育課程教學為主陣地,優化教學體系
必須充分意識到體育課是大學必修課,要嚴格執行國家關于體育課設置的相關規定,在學時中進行合理安排。要深化體育教學改革,健全體育課程大綱、內容和形式,尤其是要提供更多樣化的體育課程內容,方便大學生的多元化選擇訴求。此外,以探索小班教學為載體,加強教學管理和考核,確保大學生通過體育必修課,學到基本體育技能,養成“終身體育、健康運動”的體育鍛煉自覺性。
3.2 以開展校園體育活動為特色,優化教育體系
以“我運動,我健康,我快樂”為主題,以“校級、院級、班級、個人”的活動網絡體系進行維系,組織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校園體育活動,努力實現“人人均可參加體育鍛煉,人人皆愛健康運動”的校園群眾體育活動格局。
一是以班級為單位,以趣味性的體育競賽活動為引領,以接力跑、健步行、三人籃球賽等活動為抓手,打造便于參與的集體類體育活動品牌,增強身體素質與團隊榮譽感于一體。以班級為單位,內部進行趣味比賽,選拔出部分學生組建業余運動隊,進行班級之間競賽運動,從而實現“班班皆有自己的特色體育活動”的目標。二是以院系為單位,組織開展冬季長跑、班級跳繩比賽、拔河比賽等各類陽光體育運動,推動大學生“三走”活動可持續發展,即“走下網絡、走出宿舍、走向操場”,做到體育活動常態化,更新化和多樣化,讓更多大學生都能找到喜愛的體育活動加強鍛煉,增進集體意識。三是以學校體育部為單位,組織開展學校層面的體育賽事,如每年開展學校田徑運動會、游泳運動會,以及深受大學生歡迎的院系足球賽、籃球賽、羽毛球賽等。此外,體育部還要指導學生體育協會組織開展體育游戲、征文、攝影、講座等,豐富體育活動文化的內涵與形式。四是以學校為單位,加強高水平運動隊建設和比賽安排,以優秀的體育學生為代表,打造模范引領,積極組織有體育體長的學生參加各級各類比賽,并加強高水平比賽的宣傳引導,吸引更多的大學生崇尚健康運動,做到文化素質和體育素質提高兩不誤。
3.3 以人才建設為主導,加強體育師資隊伍建設
教師是體育運動教學的第一資源,是活動開展的關鍵。因此,要充實體育教師隊伍,在職稱評定、在崗培訓、教學經費投入、考核等過程中要給予體育教師足夠的關心和重視,以激勵機制提升教師工作積極性。此外,還要重視社會資源的運動,想方設法將優秀教練員、退役運動員、社會體育指導員、有體育特長的志愿人員引進到高校中來,兼任體育教師。
3.4 以制度建設為保障,嚴格執行《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和相關政策
要以《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為教育教學大綱,以貫徹《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強化學校體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意見》為抓手,健全配套制度,建設專門機構,將體質健康測試內容明細化、規范化,納入到體育課考核中來,以制度為指引,確保大學生都嚴格參加體質健康測試和各類體育活動,增強身體素質。
3.5 以多元化宣傳為助手,營造良好的校園體育文化氛圍
利用“互聯網+”時代機遇,在高校設立各類體育活動微信公眾號和微信群,利用線下和線上宣傳平臺,大力宣傳陽光體育運動,宣傳和普及科學的教育觀、成才觀、健康觀,形成鼓勵大學生積極參加體育鍛煉的校園氛圍。
3.6 以健全安全保障機制為保障,加強經費、場地設施等維護
體育教學實踐性很強,具有潛在的風險,因此,要堅持安全無小事的理念,建設安全保障機制,不管是戶內還是戶外體育場地設施和器材,都要專人保管、專項經費維護,體育教學中更是要做到科學熱身,體育比賽中與學校醫院聯系,安排醫生值班等,確保教學萬無一失。
參考文獻
[1] 薛志偉.普通高校陽光體育運動研究[J].遼寧科技大學學報,2011,34(2):208-210.
[2] 王鮮.陽光體育運動背景下高校課外體育活動長效機制的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6,6(4):5-7.
[3] 陳偉偉.高校普通學生乒乓球項目運動能力等級評價標準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