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
隨著馬克思主義的不斷滲入,在黨的領導下,逐漸形成了獨具中國特色的馬克思主義,即——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而“中國化馬克思主義”這一命題,其所呈現的邏輯基點,在內涵、立場以及動態功能等重要領域應做到自覺、理性地探究。為了進一步剖析中國化馬克思主義這一命題,可從其基本內涵、規律遵循以及所涉及到現實價值這三個方面,揭示其深刻奧義,以期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合理度與合法度,及其認同成效度的有效構建提供科學的路徑及深刻的啟迪。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其邏輯性及活動進程方面來看,都以其個歷史階段所展現的重要歷史成果,體現著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時代性及正確性。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不斷發展,需要以科學且發展的眼光正確對待,如此一來才能建立起“化”與“被化”以及“互化”之間的關系的探索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從而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這一命題,提供嚴謹的哲學內涵,提供科學的理論發展規律以及相應的理論依據,與此同時,也為其價值實現等提供理論考量。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國共產黨將馬克思主義同中國的具體實踐相結合,進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一系列理論成果,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并在不斷的發展、實踐過程中,不斷與中國具體實踐相結合。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指導,使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中華人民實現了從站起來到強起來到富起來的偉大轉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中國化馬克思主義以及馬克思主義化中國三者的有機結合,是我國馬克思主義發展過程中的基本生命線,在我國漫長的歷史革命及未來發展中處處綻放著科學的光芒。
一、對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基本內涵的深思
分析“中國化馬克思主義”這一命題的首要步驟就是明確“化”的思維模式。從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內涵來剖析“化”的含義,不難發現,不同于以往的發展演變,“化”所涉及的內涵會隨著環境的改變而改變,進而衍生出“內化”、“外化”、“聚化”等不同內涵。而在時代發展的變遷中,對“化”這一特定的內核及其相關元素的對比可見,“化”的內涵會在時空的延展以及壓縮過程中展現不同的內容。在邏輯開展方式以及視域這一角度可見,基于社會實踐上的“化”,是不存在完成狀態的,相反一直處于發展狀態,且以改造世界為宗旨自覺地將自身權益同客觀對象的本質規律及其目的性結合起來,深度挖掘了其時空含義,對其所涵蓋問題精度進行了進一步的定位及探索。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我黨一直以來的問題指向,其整合了中國漫長發展過程中的革命問題、建設問題及改革問題,對馬克思主義真理的價值確定,內涵豐富及價值彰顯提供了最好的范例。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是當代中國發展過程中,民族問題的邏輯起點,是深刻剖析問題的切入點及落腳點,更是體現馬克思主義真理的具體體現。在我國的不同發展階段中,我黨始終遵循著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真理,成立了中國共產黨,確定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行了社會主義革命及改造,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我黨領導廣大人們群眾宣揚了馬克思主義真理,實現了中國革命、建設以及改革的深刻結合。
二、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發展規律的內在要求
建立、健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基本切入點是明確“化”的主體、立場、以及載體。而“化”的主體、“化”的立場以及“化”的載體始終貫徹、實踐著中國化馬克思主義這一根本根本問題,確定了其發展、實踐的合理法度及合法法度。站在“化”的主體角度來看,“黨”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實踐主體及領帶力量,是帶領中國人民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主導力量,也是領導人民實現富強,幫助人們提升生產、生活質量的根本導向。“黨”準確掌握了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中國具體實踐相結合的要點,為馬克思主義的高效實現、理性傳播及形態發展等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站在“化”的立場角度來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核心要義就是“實事求是”。對馬克思主義的深刻剖析不僅僅是局限于“照抄照搬”,而是在結合時代發展規律的前提下,以及我國的具體實踐,所呈現出的發展和升華,并在實事求是這一核心要義的要求下,不斷對馬克思主義這一真理進行發展,從而確保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生命力及正確性。站在“化”的載體角度來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現代化體現是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文化載體,而馬克思主義的文化要素指的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合理內核同馬克思主義實質精神的內在契合。
“黨”是我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實踐主體。“黨”在我國長遠發展歷程中所體現出的堅韌性、積極性、及活躍性等,是領導人民貫徹馬克思主義科學觀,走科學發展質量的切實保障。中國共產黨的崇高地位來自于中華名族偉大復興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必然選擇,是銜接理論于群眾掌握這一問題的落腳點及出發點,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鮮明彰顯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及中國具體實踐之間的密切結合,體現了“化”的主體特點及主體歸屬,是中華民族發展過程中的最大實踐體現。
三、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創新實踐的現實價值
為了進一步凸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科學性及時代性,就需要明確“化”的動態功能、境界躍遷及比較視域。站在“化”的動態功能角度來看,“化”的理論性功能及其實踐指引功能相互交錯,共同呈現了馬克思主義的智慧光輝。馬克思主義的開放性,決定了馬克思主義允許各國人民將之與國家的具體實踐相結合,衍生出具有國家特色的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不斷實踐,豐富了馬克思主義的內涵,在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同時,也反過來影響并指導著中國的具體實踐。站在“化”的境界躍遷角度來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發展及豐富,展示了馬克思主義的個性化內涵,充分展露了馬克思主義的先進性及民族性,奠定了民族境界是躍遷、回歸馬克思主義的必經之路的歷史地位,與此同時也是馬克思主義世界性,民族境界性的鮮明體現。站在“化”的比較視域這一角度來看,具有蘇俄特色的馬克思主義的發展與實踐,一度成為世界馬克思主義的發展典范,但隨著蘇俄政府的土崩瓦解,蘇俄化馬克思主義的實踐發展也被迫終止。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發展吸取了蘇俄的教訓,建立了具有科學性及真理性的,適合中國發展的馬克思主義道路,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確立在世界范圍掀起馬克思主義狂潮,世界各國人民紛紛站起來,為捍衛無產主義而奮斗。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建立與發展,促進了中國的實踐與發展,其內在邏輯性與理論邏輯,引導著中國的具體實踐。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生機活力激發了馬克思主義的建立與發展,激蕩產生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生長點,突出了中國社會發展過程中的問題變遷,為中國連續不斷的具體實踐奠定了理論基礎。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國共產黨將馬克思主義同中國的具體實踐相結合,進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一系列理論成果,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并在不斷的發展、實踐過程中,不斷與中國具體實踐相結合。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指導,使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中華人民實現了從站起來到強起來到富起來的偉大轉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中國化馬克思主義以及馬克思主義化中國三者的有機結合,是我國馬克思主義發展過程中的基本生命線,在我國漫長的歷史革命及未來發展中處處綻放著科學的光芒。(作者單位:內蒙古師范大學法政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