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晴 牟芃宇
進入21世紀后,互聯網逐漸成為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元素,人們的活動與互聯網的聯系日趨緊密,其中,電子商務便是互聯網經濟活動的產物之一。“互聯網+”概念提出后提出后,電商更是以其便捷性、無紙化、大數據等特點如雨后春筍般興起,目前,電子商務的發展已經對我國GDP的增長產生了不可忽視的影響,電商征稅的問題成為討論的重點,要求政府在各方面完善相應制度。
一、電商征稅的原因
隨著電子商務行業的日趨成熟,漸漸出現了對電商征稅的呼聲,關于應對其征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法律的“應稅性”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在納稅人的額范圍方面,并沒有明確排除C2C線上賣家,從事條例及稅法規定中相關交易的個人均應依法繳納增值稅和個人所得稅,對C2C電子商務交易進行稅收征管有法律作為依據。
(二)納稅的“公平性 ”
依法納稅是每個公民和企業應盡的義務,近年來,在“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下,電子商務飛速發展,很多電商的利潤高達實體店的幾倍至幾百倍,高盈利與低納稅甚至不納稅的不匹配關系,使得高成本的實體店不得不面對日益加劇的生存壓力。對電商尤其是C2C電商征稅,是促進實體零售業與電商公平競爭的關鍵。
(三)打擊避稅行為的“可行性”
C2C可免于工商登記,這使得其不再工商管理的監督范圍內,然而有一些商家為了偷逃稅款,便利用這一空隙,也注冊了網店,表面上是C2C的經營模式,實際上卻是應稅的交易,這造成了國家的財政收入的缺失,也挑戰了稅收的公平性。
(四)優化電商環境的“必要性”
由于C2C商家可以免于征稅,使得“刷單”行為盛行,這一方面不利于消費者辨別商品的質量,造成了消費者的損失,另一方面也不利于維持網店的信譽。假冒偽劣產品魚目混珠,人們對于網上購物的信心逐漸缺失,導致了低質量商家的普遍存在與高質量商家的生存困境。
二、征稅存在的問題
(一)稅收要素難以確認
由于店家用網落虛擬賬號進行交易,稅務部門對于納稅主體監管困難,納稅主體的確認具有模糊性的特征;在互聯網交易的背后,課稅對象的性質與數量都不易辨認;由于電商的一大特征就是跨境交易,這使得納稅的地點也不易確定。
(二)稅收過程困難
納稅主體的登記是稅務機關實施稅收征管的基礎,然而針對C2C電商中個人賣家,我國尚未有明確的自然人稅務登記制度。另外,電子商務交易過程中大多使用易被刪除或篡改的電子憑證,缺乏可信賴的交易“痕跡”。稅務機關進行核查時,又面臨效益與效果的矛盾。
三、征稅的可行方法
(一)建立健全電商征稅法律體系
現行的稅收法律法規已經不能全面有效約束新興的商業模式,應及時修訂、完善有關電子商務的法律、法規、制度以及相應的實施細則,并與相關部門合作,實施多方監控。具體應包括對網店、電商企業的規模更加明確的認證應;對稅種、稅率、起征點等合理區分;對更細致、更專業的管理辦法;對稅收征收程序提供可行措施與詳細的參考規定。
(二)建立健全電商征稅稅務登記申報制度
應盡快建立電商的工商注冊制度,自然人納稅登記制度,盡快對自然人實行唯一的納稅人識別號。具體到C2C電子商務中的個人賣家登記上,可以結合其信息化特征,建立網上稅務登記系統,并要求網上交易平臺應該積極配合,只有稅收登記后才能開始交易。
(三)建立健全電商稅款代扣代繳制度
電子商務具有高度的流動性,給征稅緩解增加了障礙,可以建立由電子商務運營商代扣代繳稅款的制度,從支付體系入手,在確認交易完成并由電子商務平臺運營商支付給賣方貨款時,就由交易系統自動計算貨款包含的應納稅款,并由運營商在支付成功后及時代扣代繳應納稅款,可以很大程度上解決電商征稅過程復雜的問題。
(四)研發電子商務征稅系統
網絡交易常常出現不開發票的現象,對此,要充分利用計算機信息技術,建立一個統一電子商務征稅系統,納稅人在稅務局登記,以稅務登記號作為唯一的身份代碼;然后以此代碼在系統注冊;在納稅人申領電子發票時,自動進行記錄與稽查;金融機構所提供的賬戶信息、交易金額等信息也會歸集到納稅人賬戶中,以納稅人的唯一稅務登記號進行歸集匯總,最終傳輸至此平臺內,方便稅務機關進行納稅信息的審核。
(五)兼顧各方利益
在設計征稅制度的時候,在公平的原則上要兼顧效率,兼顧不同類型電商的具體處境,在借鑒國際經驗的同時立足我國國情,不能因為稅制的改革給電商的發展帶來較大的波動。(作者單位:中國農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