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雙
摘要:國家審計治理能力是國家審計作為國家治理主體之一實現國家治理效率效果的本領和力量。本文闡述了國家審計治理能力的內涵,分析了國家審計治理能力的影響因素,旨在豐富國家審計治理理論,針對性的提升國家審計治理效能。
關鍵詞:國家審計治理;國家審計治理能力;影響因素
一、引言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的時代。而新時代是國家審計提高政治站位、找準工作定位、爭取更大作為的邏輯起點,是國家審計看問題、促改革、助發展的著力點。從1982年確立社會審計制度以來,我國對國家審計的研究經歷了經濟監督論、經濟控制論、民主法治論、免疫系統論和審計治理論等幾個階段。現有文獻中,學者們僅僅承認了國家審計對實現良好國家治理的促進作用,但仍將國家審計作為國家治理的服務工具,沒有從本質上承認國家審計在國家治理中的主體地位,目前僅有趙華等提出在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導向下國家治理框架和邏輯思維體系中,國家審計作為國家治理的一種內生的、不可或缺的、長效的治理機制,它的精準稱謂應當是“國家審計治理”。國家審計治理是指國家審計機關作為國家治理的主體之一,站在審計治理視角,整合審計治理資源,利用審計治理手段,與其他治理主體相互配合,共同實現國家治理目標的機制。國家審計能力應當是國家審計治理研究的重點,提高國家審計治理能力對國家審計治理主體有效發揮引導功能、監督功能和免疫功能,實現國家治理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意義。
二、國家審計治理能力的內涵
動態能力,是組織有目的創造或改變自身資源、慣例與過程,以適應甚至創造環境變化的模式化潛能。國家審計治理能力作為一種動態能力,是在國家審計治理主體依照國家治理目標,有效整合國家審計治理資源,適應并影響內外環境,確保國家審計治理效率效果的本領和力量。一方面,國家審計治理是國家治理大系統中的子系統,國家審計治理與國家治理在根本方向和終極目標方面是一致的。國家審計治理能力正是國家審計以主體之一的身份去履行公共權力治理監控的本領和力量的體現。另一方面,國家審計治理是國家審計本質沿著經濟監督論一免疫系統論一審計治理論深化提升的結果,是審計本質認識的更高級階段。同理,國家審計治理能力同樣是沿著監督、鑒證、評價能力一揭示、抵御、預防能力一綜合治理能力縱深演化的成果,是審計能力認識從量變到質變的飛躍。
三、國家審計治理能力的影響因素
(1)國家審計治理結構
國家審計治理結構是指國家審計治理主體為了實現國家審計治理最佳目標,基于受托責任形成的相互制衡關系的結構性制度安排。國家審計冶理結構設置的重點在于建立合作秩序,適應我國治理體制,降低委托代理成本,實現國家治理效能。我國審計機關領導體制具有三個顯著特征:一是審計機關直接接受本級政府行政首長領導;二是地方審計機關實行雙重領導體制,同時受本級政府行政首長和上一級審計機關領導;三是地方審計機關的審計業務以上級審計機關領導為主。國家審計治理主體間存在的非合作博弈以及治理過程中存在的財權、事權不對稱等情況,會直接影響到國家審計治理能力。國家審計治理結構的是否合理直接關乎國家審計治理決策的正確性和執行效率效果。因此,規范、合理、科學的國家審計治理結構是國家審計治理能力發揮與提升的重要基礎。
(2)國家審計治理資源配置
國家審計治理資源,就是國家審計在實現國家治理效能的過程中,所能支配、安排的各種基礎性條件。包括國家審計治理主體能擁有并利用的,服務于審計治理的人力、物力、財力、方法技術、信息情報等資源的總和。國家審計治理能力的大小不僅與審計治理資源的投入量有關,還和治理資源的合理配置程度有關,國家審計治理過程中,審計治理投入的人力、物力、財力一定的情況下,采用科學的方式方法把既定的審計治理資源配置到最需要、最重要、最薄弱、最恰當的環節會直接影響審計治理的效率效果。國家審計治理資源配置應當兼具全局性與針對性,既要全盤考慮有限的審計治理資源的部署,也要抓住重點,“好鋼用在刀刃上”,才能實現國家審市臺理能力的最大化與最優化。
(3)國家審計治理環境
國家審市臺理環境是指國家審計治理在實現國家治理效能時所處周圍的主客觀條件和基本情況。國家審計治理環境是國家審計治理在推進國家經濟安全、促進民主政治、穩定社會秩序等治理過程中賴以生存的土壤,是影響審計治理能力發揮的內外部因素的綜合。國家審計濘臺理環境包括國家審計治理主體的組織結構、管理模式、審計治理資源、審計治理后勤保障等內部環境以及政治、經濟、法律、社會環境、審計治理主體與審計治理客體之間的配合情況、審計治理主體與其他治理主體間的合作協調程度等外部環境。國家審計治理能力離不開與內外部環境之間的資源信息交流,其在內外部環境的影響中不斷適應與調整,良好的內外部環境能有效促進國家審計治理能力的發揮與成長。
參考文獻
[1]趙華、唐沛夫.國家審計治理戰略目標及實現路徑研究[J]長沙理工大學學報,2017(6):113-121
[2]李大元,項保華、陳應龍.企業動態能力及其功效:環境不確定性的影響[J]南開管理評論,2009(12):60-68
[3]張立民、聶新軍.構建和諧社會下的政府審計結果公告制度——基于政府審計信息產權視角分析[J]審計與經濟研究,2006(2):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