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美娟
摘要:伴隨預算績效管理的深化,如何對財政支出進行績效評價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本文分析了當前縣級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為提升縣級財政管理水平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縣級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問題;對策
黨的十九劃是出要建立全面規范透明、標準科學、約束有力的預算制度,全面實施績效嘴彗理。2018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的意見》,對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做了部署。對財政支出實施績效評價,是政府執行預算績效管理的主要內容,縣級財政支出通過有效的績效評價工作,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不斷提高。貝術玫支出績效評價工作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重大效用。然而,當前縣級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工作過程中依然存在著顯著的問題,亟待解決。
一、縣級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存在的問題
(1)績效管理的意識不強。部分預算部門(單位)(以下簡稱預算部門)績效管理觀念淡薄,還保持以前比對計劃查看任務完成情況的做法,沒有把工作核心置于效益和效果層面,不會積極解決績效評價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導致這一工作徒有形式,沒有參考的價值和意義,無法有效地指導和監督預算管理工作。加上各地對績效管理工作的信息公仟不充分,對這項工作的宣傳不足,因而沒有形成全社會關注、支持績效管理工作的良好氛圍。
(2)縣級政府部門績效評價專業人才隊伍和機構建設相對落后。因為績效評價涉及太多要素,是個極為繁雜的系統工作,需要有相關專業知識。因此,評價主體必須達到一定的水準,但是目前縣級政府部門的專業人才隊伍和機構建設相對落后。一是縣級財政部門績效評價機構人員配置不足。雖然大部分縣級財政部門都已經設立了專門的績效評價機構,但是人員配置不足,導致績效評價工作無法深入開展。二是縣級績效評價工作缺乏專業人才。績效評價工作不是簡單的政策執行,也不是簡單的數據統計,要勝任這項工作必須要熟悉預算流程,掌握財務管理、成本效益以及些項目業務等各種專業知識。從總體上看,縣級財政部門懂嘴彗注里、精業務、熟操作的復合型人才較為匱乏,自接限制了績效評價工作的推進。三是預算部門沒有專設機構或沒有專職從事績效評價工作的人員。預算部門負責組織實施本部門的績效評價工作,由于績效評價不僅要設定相應的績效目標,對其執行過程給予監管,而目要對評價結果進行反饋,這一系列的工作與相關業務部門、財務部門等多個部門都有密切聯系,需要諸多部門相互配合有能順利完成。而當前這一工作大多由財務部門單獨執行,沒有配置專門的機構,甚至沒有單獨負責這一工作的職員。
(3)縣級第三方評價力量薄弱。隨著績效評價的范圍不斷加大,政府部門依靠自身力量開展評價工作已經難以滿足實際需求。近幾年來,聘清獨立于預算撥款部門和財政資金使用單位的第三方對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已在逐步推進。財政部推出《關于推進政府購買服務第三方績效評價工作的指導意見》(財綜[2018]42號),有力推動了政府購買服務第三方績效評價工作。通過開展政府購買服務第三方評價,能夠提高評價的客觀性,使評價結果更具真實性,進一步強化評價的功能。然而當前縣級開展第三方績效評價工作存在著以下問題:一是第三方力量供給市場薄弱,符合財政部門要求的第三方力量很少。從總體上看,縣域地區高校科研院所、中介機構組織及專家團隊稀少,且基本沒有績效評價工作經驗。二是第三方評價質量難以滿足財政部門需求。目前第三方開展績效評價工作,往往根據自身經驗和工作方式出發,沒有完全按照財政部門的要求開展工作,評價質量難以符合財政部門需求。
(4)績效評價結果未得到有效的應用。績效評價結果應用是預算績效管理執行到位,取得效果的重點,也是整個預算管理的著眼點。績效評價結果的應用面很廣:一是可以完善和加強被評單位內部開支管理。二是能夠給財政部門編制審核下一年部門預算提供依據,改進和加強預算管理。三是可以幫助決策部門提高政策的有效性,加強決策管理。四是可以作為人事組織部門考核官員的重要依據。五是可以提高人大常委會對政府預、決算實質性審查的質量,加強政府預、決算的法律監督。六是可以提高社會公眾對政府部門辦事花錢的知情度,加強對政府部門提供公共服務的民主監督等。然而目前,由于縣級層面全面信息化尚未完全落實,缺乏完整的數據信息庫;績效評價結果信息公開不充分,社會知曉度不高;激勵機制建設滯后,結果應用約束力不強等原因,績效評價結果并未得到有效應用。
二、完善縣級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的建議
(1)加強全面績效管理的意識。一是對預算部門負責人和工作人員進行業務培訓,強化他們的績效意識,使他們掌握績效評價工作的原理和工作程序等,提高對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工作的主動性。二是通過新聞媒體、網絡等形式展開全面宣傳,讓社會民眾掌握何謂績效評價,讓更多的民眾參與進來,營造全社會關注、支持績效管理工作的良好氛圍。
(2)重現縣級績效評價專業人才隊伍和機構澎量。一是健全組織機構,夯實王起籌績效借理的組織保障。成立預算績效管理領導小組,設立專門的績效評價工作機構,全面負責績效嘴參理相關工作的規劃、制定和落實,同時各部門也要相應成立具體負責此項工作的機構并配足相應人員。二是提升人才素質。加強績效評價工作人員的業務能力,逐步提引他們開展績效評價工作的水準,讓他們有嫻熟的技巧,提升績效評價工作的品質。
(3)加強縣級第三方評價力量建設。一是健全培養第三方力量的相關政策方案,培育和打造第三方力量,指引他們提于服務能力和管理水準。二是建立和完善省、市、縣各級專家學者庫和第三方機構庫,針對當前縣級第三方力量供給市場窗戴馬的問題,可結合政務信息系統整合共享,充分利用現有省、市、縣各級專家學者庫和第三方機構庫組織開展評價工作。三是鼓勵第三方力量合作整合,促進不同類型第三方力量的合作發展。嘗試不同類型第三方力量共同評價模式,通過溝通合作,取長補短。尤其是面對復雜的評價項目,要鼓勵和引導第三方力量善于整合外部資源,在復雜業務方面合作解沃一些技術上的難題,提升績效評價的質量。四是規范第三方參與績效評價的工 作流程。財政部門依據行業范疇的特征,同時根據地區的不同特征制定對應的評價手段,研究評價方式,歸納評價途徑,確定第三方評價的有效期限、具有的權利和義務,如何進行合同兌現等相關事宜,將第三方參與績效評價的工作流程規范化。五是加強第三方參與績效評價的監督管理。嚴格第三方機構執業質量監督管理,要求第三方評價工作全過程要接受社會監督及人大、紀檢監察、審計、財政等部門的監督。
(4)加強績效評價結果的應用。一是建立績效評價結果反饋整改機制。評價組織機構要在評價工作結束后,將評價結果反饋給被評價單位,并督促其落實整改。被評價單位要針對評價結果提出的問題和建議進行認真整改并反饋給評價組織機構。二是構建完善的績效評價結果的獎懲制度。對績效評價結果優良的項目提出表揚,并在安排下一年度同類項目的時候優先考慮這些單位,對績效評價結果不佳的單位要點名批評,并給予相應懲處,結合實際情況適度縮減或取消其下一年度的預算安排。三是健全績效評價結果的公開制度。對社會關注度高、影響力大的民生項目,經本級政府批準后,可通過網絡等形式向社會公開,接受社會公眾的監督。四是建立績效信息共享制度。利用大數據、互聯網技術,構建各級人大、財政、組織、人事、審計、監察等有關部門與預算部門互享互通的信息庫,把績效評價結果納入各自的管理視角,引入問責機制,提升隧責效管理水準。
參考文獻
[1]黃卓恕.公共財政支出改革的思考[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3(11):195
[2]杜宏穎.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分析[J].經濟研究導刊,2014(7):118-119
[3]杜婷婷.財政支出績效第三方評價研究[J].財經界,2013(14):6、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