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大中城市地方稅源較為分散,稅收征管難度加大,漏征漏管的問題逐漸暴露出來,最根本的原因是沒有建立行之有效的協稅護稅機制,財稅部門很難對稅源進行全方位的有效監控。為了應對這種收入新形勢,全國很多地方都開展了綜合治稅工作。綜合治稅工作成為新形勢下實現信息資源共享、有效掌控稅源、提高財政收入征管水平的重要手段。西安市財稅部門對榆林市、銅川市、合肥市、南京市、貴陽市的綜合治稅工作進行了實地考察,整體來看,外地市綜合治稅工作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對此,西安市2014年啟動綜合治稅工作,五年來的實踐和探索,逐步建立健全了協稅護稅工作機制,完善了與綜合治稅相適應的收入分配體制,研發了綜合治稅網絡監控平臺,各項工作進展順利,效果明顯。
關鍵詞:控稅引稅;數據分析;財政收入
總結六年來的實踐探索,可以概括為“一個平臺做支撐、兩個機制做保障、配合舉措促成效”,在全市形成了“上下聯動、齊抓共管”的綜合治稅工作新局面。
一、建成了網絡監控平臺,為綜合治稅提供了強大的信息支撐
2015年10月底,西安市綜合治稅網絡監控平臺上線試運行,解決了多年來各部門涉稅信息不共享和財稅部門沒有聯網的問題,為綜合治稅提供了強大的信息化技術支撐。平臺已經全面向稅務部門和市級部門進行了開放,比對的結果既可以導出,也可以打包推送和二次分析。建成的平臺主要包括數據中心模塊、稅收分析模塊、戶籍比對模塊和財政收入分析模塊四大功能。
(1)數據中心模塊
即綜合治稅信息數據庫,各相關部門通過網絡將數據直接上傳平臺,由平臺自動分類匯總統計后形成綜合治稅數據庫,相關部門根據授權進行數據的查詢和檢索。
(2)稅收分析模塊
國、地稅稅收分析主要是將國、地稅稅收數據與相關部門的涉稅信息由平臺按照設定的參數自動進行匹配比對,城建稅和附加分析主要是將納稅人繳納的消費稅、營業稅、增值稅與其繳納的城建稅、教育費附加做比對,并生成分戶比對明細表,為加強稅收征管提供信息支撐。如:根據2015年1-9月數據,平臺預測687個藥店應繳增值稅1106萬元,實際繳納119萬元;22個二手車交易市場應繳增值稅6169萬元,實際繳納412萬元;將企業繳納的城建稅和教育費附加與增值稅、營業稅和消費稅進行比對,預測的應繳數比實繳數多104568萬元。
(3)戶籍對比模塊
主要是將工商、質檢等部門的經營者登記信息與稅務登記信息進行比對,將國、地稅登記信息相互進行比對,從而發現可能存在的漏征漏管戶。如:通過與質監局提供的組織機構代碼信息比對,有874戶企業沒有辦理地稅登記,有15419戶企業沒有辦理國稅登記。將國、地稅登記戶相互比對,在國稅登記未在地稅登記的有64374戶,在地稅登記未在國稅登記的有30160戶。
四是財政收入分析模塊。主要包括財政總收入分析、重點行業稅收分析、納稅排名分析、公共財政收入分析、財政預算收入報表和分析報表等6個功能,其中:財政預算收入報表包括了財政收入與經濟指標對比分析、財政收入質量指標分析等分析指標體系,分析指標包括稅收收入與GDP對比分析等。
二、建立了兩個機制,為綜合治稅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1)建立了綜合治稅工作協作機制
在《西安市綜合治稅工作實施意見》的基礎上,制定了《西安市綜合治稅工作實施方案》,從企業稅務登記、綜合治稅信息傳遞等七個方面明確了各相關部門的綜合治稅工作職責。召開了綜合治稅工作領導小組專題會議,對綜合治稅工作進行了安排部署,部門和區縣在稅收征管協作機制方面都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如:開展了房地產稅收征管一體化改革,財政、稅務、房管、土地等部門實行了“一廳式”辦公,有效堵塞了二手房交易領域稅收的漏征漏管問題。雁塔區開展了零散稅源委托街辦代征工作,預計年新增零散稅收2000萬元。
(2)建立了綜合治稅信息共享機制
在每個成員單位明確了一個牽頭處室和一名聯絡人員,負責本單位涉稅信息傳遞和綜合治稅工作協調。截止目前,全市市級部門綜合治稅信息按時報送,綜合治稅經濟信息數據庫已初步形成。
三、建立了與綜合治稅相適應的收入激勵分配辦法,有力促進了綜合治稅工作取得實效
制定了零散稅源和總分機構稅收激勵性分配辦法,將新增稅收3年內全部留給區縣和開發區,區縣征管積極性得到了進一步的調動。如:新城區將市場零散稅源的征管率由20%提高到80%以上,蓮湖區納入征管的零散稅源86戶已實現入庫稅收170萬元。
作者簡介:欒奕(1984-),男,漢族,陜西省涇陽縣人,單位:西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